騷擾電話、投訴頻發,微眾銀行何去何從?快訊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針對微眾銀行電話營銷騷擾的投訴屢見不鮮。
在金融科技浪潮的推動下,微眾銀行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民營銀行,曾經以其創新的業務模式和無與倫比的便捷性,贏得了市場的廣泛關注與贊譽。然而,近年來,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銀行卻逐漸陷入了麻煩之中,各種負面新聞頻發,讓人不禁對其發展前景產生了深深的擔憂。
據媒體報道,大量消費者反映收到了來自微眾銀行的騷擾電話,這些電話不僅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正常生活,更是對微眾銀行的品牌形象造成了極大的損害。盡管微眾銀行迅速回應稱騷擾電話系不法機構冒名所為,但這樣的解釋似乎并未能平息消費者的怒火。畢竟,騷擾電話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折射出的是微眾銀行在電話營銷過程中的種種不規范行為。這些行為不僅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更是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嚴重侵犯。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針對微眾銀行電話營銷騷擾的投訴屢見不鮮。特別是其核心產品“微粒貸”,更是成為了投訴的重災區。消費者紛紛反映,在申請和使用微粒貸的過程中,遭遇了各種問題和困擾,如暴力催收、利率不透明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讓消費者對微眾銀行的服務質量產生了質疑,更是對其信譽度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
根據公司年報,微眾銀行近年收到的投訴和建議,呈逐年攀升趨勢,從2021年的16000余條增至2023年的35000多條,主要集中在“微粒貸”等產品。
曾經以高速增長著稱的微眾銀行,近年來也遭遇了業績增長的瓶頸。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增速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這種增速的放緩,不僅讓市場對其盈利能力產生了擔憂,更是對其未來的發展前景產生了深深的疑慮。在行業競爭加劇、監管政策趨嚴的背景下,微眾銀行能否保持其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微眾銀行在業務上存在著明顯的偏科現象。其個人貸款業務中,消費貸占比過高,而經營貸款則相對較少。財報顯示,2023年微眾銀行個人貸款2275億元,其中消費貸2146億元,經營貸款只有129億元,占比不足6%。這種業務結構的不合理,不僅增加了銀行的風險敞口,更是對其穩健經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同時,微眾銀行在風險防控方面也存在明顯的不足。近年來,因違規操作而收到的巨額罰單,更是讓市場對其合規經營的能力產生了質疑。
2024年9月,央行深圳市分行公布了一項處罰信息,微眾銀行有5項行為違反賬戶管理規定,包括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或可疑交易、與身份不明的客戶交易等,最終被央行深圳市分行處以1387萬元的巨額罰款。
去年8月,國家金管局深圳監管局連續開出的13張罰單中,3張與微眾銀行有關,處罰事由包括汽車貸款首付資金及附加消費貸款用途審核不到位,商用車貸款金額審核不嚴等。
除了業務上的種種問題,微眾銀行在內部管理上也存在著諸多不足。特別是其高層骨干人員老化、超期服役的現象日益嚴重。這不僅影響了銀行的決策效率和執行力,更是對其內部控制機制的完善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加強內部管理、完善內部控制機制、提升合規意識,成為了微眾銀行亟待解決的問題。
數據顯示,歷經10年,以顧敏董事長為首的一眾元老仍在擔任高管。除顧敏外,微眾銀行執行董事、行長李南青自2015年10月起任職,任期期限將滿9年;執行董事、常務副行長黃黎明,2016年3月擔任常務副行長,任期已經超過8年;首席信息官馬智濤,2014年12月起開始任職,任期將滿10年;副行長陳峭2016年7月起任職,任期超過8年。
2019年,原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銀行保險機構員工履職回避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建立關鍵人員和重要崗位員工輪崗制度,輪崗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7年。
綜上所述,微眾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問題。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并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正視這些問題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否則,微眾銀行可能會陷入更加嚴重的困境之中無法自拔。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