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網月戶均流量倍增,但中國移動似乎拖了后腿?觀點
建設網絡強國,網絡基礎設施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各種互聯網應用的創新和普及,與電信運營商的網絡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
一、手機上網用戶月均流量超過1.8G
建設網絡強國,網絡基礎設施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各種互聯網應用的創新和普及,與電信運營商的網絡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助力數字經濟的發展,讓廣大消費者進一步享受數字經濟發展的成果,這是對運營商提出“提速降費”的要求的基本背景。自三大電信運營商實行“提速降費”政策以來,對于提升企業的網絡能力,降低社會的總成本,已經產生了積極的效果。根據2017年10月19日晚間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就運營商“提速降費”答記者問的內容顯示:
三家電信企業還在其他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包括大幅度降低了國際手機長途的費用,降幅最大的達到了93%,中小企業的專線租用費用也比去年下降了15%。而且,三家企業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多輪提速不提價的活動,在不增加資費的情況下,使我們的寬帶速率有了大幅度增長。2014年底,全國只有10%的家庭用戶使用的20兆或者更高速率的寬帶產品,但是到今年6月底,這個比例從10%已經提高到86%,其中有54.2%的用戶還在使用50兆甚至更高速率的寬帶產品。
在降費的同時,我們促進了用戶使用量的增長,月均流量已經從三年前的300兆發展到了今天一個月手機要超過1.8個G。
二、報告顯示中國移動在戶均流量貢獻上可能拖了后腿
2017年10月20日晚,中國移動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2017前三季度營運收入為5695億元,同比增4.9%;其中,通信服務收入為5153億元,同比增7.1%;EBITDA為2113億元,同比增5.5%;股東應占利潤為921億元,同比增4.6%。
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移動堅持“四輪驅動”融合發展,在個人市場、家庭市場、政企市場、新業務市場積極拓展,整體業績保持良好增長。截至2017年9月30日,移動客戶總數約8.78億戶,移動ARPU為人民幣60.5元,同比增長0.8%;其中4G客戶總數達6.22億戶,前三季度凈增8672萬戶。
流量業務保持快速增長,手機上網流量比上年同期增長113%,手機上網客戶DOU達1.2GB,4G客戶DOU突破1.5GB。與此同時,受OTT業務替代的影響,語音業務繼續下滑,總通話分鐘數較上年同期下降7.1%。截至2017年9月30日,有線寬帶客戶總數突破1億戶,首3季度凈增2580萬戶;有線寬帶客戶ARPU較中期穩步提升,為人民幣35.1元。
平均每戶每月上網流量(DOU)是電信行業的一個關鍵衡量指標,我們對比工信部部長就“提速降費”答記者問中所透露的手機用戶的上網流量數據和中國移動2017年前三季度的數據,如果兩個數據的指標定義和口徑是基本一致的(個人認為指標定義是相同的),那么中國移動的手機上網用戶的月戶均上網流量離全行業的平均水平的還是有較大服務的差距的,即在DOU指標,中國移動拖了全行業的后腿了。
三、中國移動推不限流量套餐的壓力可能在增大
2017年開始,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為了爭奪4G市場份額,在手機終端上通過全網通手機的策略對中國移動發起了持續的進攻,以此通過第二卡槽的搶占獲得4G新增用戶。
與此,在套餐資費方面,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都祭出了不限流量套餐這個有爭議的新套餐模式。從2017年開始,兩家都加大了推廣力度,在全國范圍內推出不同檔位的不限流量套餐。另外,在不限流量套餐之前,中國聯通通過與騰訊、阿里等的合作推出的行業企業定制手機卡,也提供了非常優惠的資費。
不限流量套餐雖然只是一種營銷方式,實際上還是根據用戶的流量消耗情況有一定的流量額度限制。但是,動輒30G、40G甚至更高的額度,也足以滿足一般手機上網用戶的流量需求。不限流量套餐,進一步降低了資費,讓用戶對于過往那種對手機上網流量的“恐懼”大大減弱。對于提升DOU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但是,面對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不限流量策略,中國移動由于其手機用戶體量大,對于收入的影響更為明顯,因此到目前為止都采取了非常審慎的態度在小步跟進(部分省份推不限流量套餐)。
這可能是中國移動在手機上網月戶均流量拖后腿的一個方面。從中國移動的用戶規模數據看,總用戶為8.78已,4G用戶為6.22億,尚有2.56億的非4G用戶,僅這部分就是中國聯通或者中國電信的移動總用戶的規模。因此,在4G用戶方面,中國移動跟進不限流量套餐的壓力在增加。而2.56億的非4G用戶或轉化為4G用戶,或提升其戶均流量消耗,兩方面的工作都不容易。
總之,從中國移動月戶均流量的差距來看,隨著不限流量套餐的普及,以及消費者對大流量套餐的需求的美好向往,在移動用戶的發展和保有上,中國移動面臨的壓力會更加凸顯出來,如果DOU不提升,可能會把一部分用戶趕到中國電信或者中國聯通那里去。這或許是中國移動在有線寬帶用戶發展上給對手施加太大壓力之后的另一個結果,所謂有得必有失。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