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蕓豆花”年化率達1460%!資金方銀行竟稱“不知情”?背后套路深挖!觀點
一款名為“蕓豆花”的借款平臺因年化利率高達1460%沖上熱搜,多名借款人投訴其“高息吸血”“暴力催收”。更蹊蹺的是,資金方銀行紛紛否認合作。這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灰色鏈條?監管新規下高利貸為何屢禁不止?
前言:一款名為“蕓豆花”的借款平臺因年化利率高達1460%沖上熱搜,多名借款人投訴其“高息吸血”“暴力催收”。更蹊蹺的是,資金方銀行紛紛否認合作。這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灰色鏈條?監管新規下高利貸為何屢禁不止?
江蘇省廣電總臺的《零距離》欄目,在近期對安徽李先生在蕓豆分的貸款經歷專門做了一期報道,其平臺高達1460%的貸款利率在網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也讓蕓豆花平臺迅速火出了圈。
驚!借款3000一個月,用戶被逼還貸3萬元
據上述欄目報道,李先生在蕓豆分平臺申請了3000元錢短期借款,10天期限到期后需要還款4200元。由于李先生還款失敗,此后每天利息增加約1500元,一個月時間需要還款的金額就飆到了30000元,年化利率高達1460%,甚至被威脅“爆通訊錄”。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類似案例超5000條,關鍵詞包括“強制放款”“高息”“暴力催收”。平臺以“低門檻”“秒到賬”吸引用戶,實際通過空白合同、隱藏費用和第三方轉賬等手段逃避監管,甚至要求用戶下載非正規還款App,進一步套牢借款人。
平臺身份成謎:無資質、無備案,資金方竟是銀行?
“蕓豆花”運營主體為上海醉夢者互聯網技術有限公司,自稱僅為“助貸平臺”,資金來自第三方持牌機構。然而,該公司既無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備案,也未取得金融許可證。
更令人震驚的是,借款人曬出的資金方涉及、江西裕民銀行、重慶富民銀行等多家地方銀行。根據《中國經營報》向前述涉事銀行一一進行了求證,涉事銀行均否認與“蕓豆花”合作,稱其不在合作名單內。
銀行“甩鍋”背后:合作平臺分包,監管漏洞成幫兇
為何銀行資金會流入無資質平臺?業內人士揭露關鍵套路:1、間接合作導致,銀行與合規平臺A簽約,A再將業務分包給B、C等小平臺(如“蕓豆花”),形成“授權鏈”漏洞。2、導流陷阱導致,銀行依賴合作方獲客,但無法穿透核查流量來源,導致高息平臺“寄生”于正規渠道。3、雙融擔模式惹的禍,表面利率合規(≤24%),但通過服務費、擔保費等變相加息,綜合年化利率超24%很多。
監管重拳出擊:10月起新規堵漏,高息套路或終結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4月發布新規,明確要求:1、銀行需實行合作平臺名單制管理,禁止與名單外機構合作。2、綜合融資成本不得超24%,禁止以咨詢費、擔保費變相加息。3、銀行須自主風控,不得將核心業務外包。
新規將于2025年10月1日實施,存量業務需整改,若銀行繼續縱容合作平臺“玩套路”,或將面臨嚴厲處罰。
遠離高利貸!這些紅線要清楚!
1、查清平臺資質:正規助貸平臺需公示網絡借貸備案號及合作機構信息。
2、看清合同細節:警惕空白合同、隱藏條款,年化利率超過24%可拒還。
3、留存證據維權:遭遇暴力催收,立即向金融監管總局或互聯網金融協會平臺舉報。
結語:高利貸的“馬甲”再華麗,也逃不過監管與法律的鐵網。消費者需擦亮雙眼,銀行更應嚴守合規底線。10月新規落地后,這場“貓鼠游戲”能否終結?我們拭目以待。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