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局之下,長安的北斗天樞2.0智能普及計劃,會爛尾嗎?汽車
數據顯示,2024年,東風汽車集團累計銷量為248萬輛,長安汽車集團為268.3萬輛,兩者合計銷量將超過500萬輛,他們一旦重組合并,將迅速晉升為中國第一大車企,規模超過比亞迪、上汽集團。
2月9日,注定將成為中國汽車產業史上,最重要的時間節點之一。
就在這一天,長安汽車和東風汽車分別發出重要公告,稱其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
隨后,有消息進一步證實,長安汽車將與東風汽車重組合并,組成中國規模最大汽車企業。
數據顯示,2024年,東風汽車集團累計銷量為248萬輛,長安汽車集團為268.3萬輛,兩者合計銷量將超過500萬輛,他們一旦重組合并,將迅速晉升為中國第一大車企,規模超過比亞迪、上汽集團。
這條新聞,迅速成為了春節后汽車圈最有吸引眼球的新聞,朋友圈也被頻頻刷屏。
而就在同一天,長安汽車還舉辦了一個大型的新聞發布會,發布了智能化戰略“北斗天樞2.0”計劃。這一計劃搶在比亞迪天神之眼智能戰略發布會前一天舉辦,號稱是要截胡比亞迪。
為了擴大發布會的傳播效果,長安還特意邀請了車圈十余位大佬幫忙站臺,這應該是當前中國汽車行業最強朋友圈了。
然而,重金投入,準備好好傳播一番的“北斗天樞2.0”戰略,卻被意外的重組合并新聞給搶占了頭條的資格,頗有點汪峰想上頭條的尬。
更加尷尬的是,作為“北斗天樞2.0”戰略的主導者——朱華榮(現任長安汽車董事長),卻不在長安與東風重組合并的計劃里。有媒體報道,現任東風汽車集團董事長楊青,將成為東風與長安合并后新汽車集團的董事長;現任東風汽車總經理周治平,將成為新汽車集團的總經理;而剛剛從長安汽車總裁升職為兵裝集團副總經理的王俊,將成為新汽車集團的常務副總經理。
長安汽車的“北斗天樞2.0”智能化戰略,聚焦四個方面:智駕平權、數智制造、數智運營和數智生態。
其中,在智駕方面,從今年起,長安將不再研發非數智化新產品。2026年長安天樞智駕將實現全場景L3級自動駕駛 ,2028年進一步實現全場景L4級功能。3年內將推出35款智能新車,并且在10萬級別車型上,將搭載激光雷達和天樞智駕系統,普及智駕。
通過全力推進“北斗天樞2.0”戰略,力爭到2030年,長安汽車總體銷量突破500萬輛,其中,自主板塊銷量400萬輛,數智新汽車銷量突破300萬輛,成為世界級品牌。
作為長安“北斗天樞2.0”智能化戰略發布會的主講人,朱華榮在發布會演講的時候,內心應該是極其忐忑的。牛是他吹出去的,但落實已經輪不到他了。會不會落實,他更不知道。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作為汽車圈春節后第一場重要的發布會,長安“北斗天樞2.0”智能戰略發布會預告,已經廣而告之多時,此時只能硬著頭皮上。
據消息人士報料,長安的核心管理層至少提前一天就知道了長安與東風重組合并的消息,由于是更高層的決策,長安作為兵裝集團的下屬公司,只能被動執行。央國企的決策機制,往往是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特別重要的事不開會。
雖然長安和東風都在各自的公告明確指出,此次重組可能導致其控股股東發生變更,但強調實際控制人將保持不變。而我們獲得的消息是,重組合并后,長安與東風的現有業務將擇優保留。
擇優就意味著空間。擇優是誰來擇優,擇優的標準是什么,這都將影響長安和東風現有的業務發展。所以,長安“北斗天樞2.0”智能戰略能不能順利執行和落實,要打上巨大的問號。新領導的想法、眼界、格局,必然與現在的領導有差異,長安有長安的計劃,但領導有領導的想法。
我們的內部消息人士透露,現在兩家車企內部已經人心惶惶,都在紛紛打聽和猜測公司下一步的真實動向,以便確定自己的行動方向。
智能化肯定是汽車行業發展的方向,但如何去實現智能化,如何包裝智能化戰略,卻可以千人千面,面面不同。因此,剛剛出爐的長安“北斗天樞2.0”智能戰略,極有可能成為史上最短命的車企戰略,生不逢時,生而變故。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