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成港股新規后最大IPO, 研發費用或是未來業務關鍵觀點
5月3日訊,今天早間,小米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文件,小米有望成為港股新規頒布以后,規模最大的“同股不同權”第一股。
5月3日訊,今天早間,小米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文件,小米有望成為港股新規頒布以后,規模最大的“同股不同權”第一股。
根據招股書的披露,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人民幣,2017年同比增長67.5%;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222.7%。
外界的關注點一致停留在小米是否盈利還是虧損的漩渦中,實際上,這是由于不同上市規則下出現的計算差別。美股上市公司財報一般采用公認的會計原則GAAP,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是需要納入負債中的。而小米的招股書采用的是香港股市要求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不需要將上述優先股計入資產。所以,通俗的來講小米的投資人越多,投資金額越高,那么,在IFRS準則下,招股書顯示的虧損額會越高。相應的,估值也會越高。所以,綜合來看,小米盈利能力還是很不錯的。
相比之下,招股書上另外一個點更加值得關注即研發開支。根據招股書顯示,小米2015年至2017年研發開支分別為,15.11億元、21.04億元和31.51億元人民幣。而2015年至2017年銷售及推廣開支分別為,19.13億元、30.22億元和52.31億元人民幣。
2015年至2017年三年之間,研發開支占銷售收入的2.26%、3.07%和2.75%,銷售及推廣開支占銷售收入的2.86%、4.42%和4.56%。小米的銷售及推廣開支一直高于研發費用,且銷售及推廣開支逐年上升。其中,推廣開支從2016年的9.63人民幣增加到2017年的1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97.30%。
4月25日下午,小米CEO雷軍在母校武漢大學發布了小米6X手機,并宣布了一項經過小米董事會通過的重要決議:“小米每年硬件總和(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凈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如有超出部分,將超出部分全部返還給用戶。”5%的利潤率在手機行業發展緩滯的態勢下究竟是高還是低,引起了行業內廣泛的爭論。
同時,在發布會上,雷軍宣布小米將與武漢大學合作成立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先期投入1000萬的研發經費,從事與人工智能有關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的研發。
2017年是人工智能元年,手機廠商發布會頻頻提及AI與手機結合的最新進展。2017年初人工智能也成為小米公司的核心戰略之一,當然,宏觀上看人工智能究竟能夠多大程度上提振手機行業還充滿未知。
小米未來的走向更多體現在研發支出這項,從目前招股書披露的情況來看,研發支出占比確實不大。
(來源:藍鯨TMT網)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