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海外市場,中國的SaaS公司在“怕”什么?觀點
為什么中國的SaaS公司不做海外市場?
最近一周都在華盛頓參加 微軟 的WPC(全球合作伙伴)會議,在一個近2萬人的會議中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去找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去各種聊天,從交流中獲取靈感,一路同行的有幾家國內的2B SaaS 的企業創始人,我們一路從微軟的產品、技術與生態合作聊起來,一直聊到我們自己身上,在想一個問題:
為什么中國的SaaS公司不做海外市場?
首先說下這個問題是怎么拋出來的吧,本次WPC會議放在華盛頓特區,因為人多就租用了華盛奇才隊的主場開會,當你進入到近2萬人的會場時,微軟作為主辦方要講什么內容是其次的,首先有這么多人就足夠震憾的了,因為這些人來自于全球140個國家,意味著微軟把已經能覆蓋的國家和地區都覆蓋了,不得和佩服人家渠道覆蓋能力,看著烏秧烏秧的人群,就覺的要做大生意,必須依靠伙伴的力量在全球布局來做,想著微軟的生意就是靠著全球64000家伙伴幫著做起來的啊,能夠聚集這么多企業就已經很牛B了!
再看看國內,即便是阿里云每年在杭州的云棲大會有3.5萬人,還是以國內企業客戶、伙伴為主,談走出國門為時尚早。而微軟有許多在中國伙伴的訂單是來自于微軟的全球客戶,因為在中國的業務拓展,需要許多IT系統的本地化服務才拿到的訂單,才有機會給這些全球企業提供本地化的IT系統服務,也只是整個大蛋糕中非常有限的一小塊,因此本質上還是本土化的業務,而不是全球性質的業務。
那為什么很少有中國企業(華為算是一家全球布局的企業)能夠在全球市場中能夠做到如此之大的手筆與布局的呢?聊來聊去應該會有幾個主要的原因:
1、首先是國家層面的人才供應鏈的封閉與開放性有較大差距。
現在中國的人才供應主要還是依靠本土,而很少使用外來移民,整體來說還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 ;但在硅谷就不一樣了,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從《硅谷之謎》找到創新的基因-叛逆與寬容,文中寫道:舊金山灣區,從19世紀的淘金熱開始之后,這里吸引了全球各類的冒險家來到這里淘金,包括美洲的墨西哥、秘魯、智利,還有歐洲人和中國人(華工),全世界的淘金者來到這里都有一個很現實的目的--發財!來自全世界的人自然就帶來了各自的文化沒有哪個文化占主導地位,自然而然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當然也有共同的特征--愛冒險!這個特征再加上當地獨特的政治和文化:追求各族群平等機會的同時,強調個人奮斗的保守主義,被視為其他地區所沒有的優勢。
當然,加州的保守主義使得人們習慣于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困境而不是尋求政府的幫助,政府之手就不會伸的這么長,同時加州人喜歡自己動手,這也是硅谷的DIY文化的起源所在(硅谷的企業創始人都是工程師,講究自己動手快速實現最初的創意)!
2、中國企業市場已經是一個Big Enough的市場,使得中國的創業企業第一目標是做出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而不是出海。
中國市場是多么讓人羨慕,這一次在WPC會議上就可以知道了,和許多來參展的微軟合作伙伴交流,他們除了是美國本土企業之外,還有來自于歐洲、中東等各個地區的伙伴,都對于中國14億人口的市場有著無比的向往,都想著辦法看看有沒有機會能夠進去。
而中國的創業企業自然想的就是做好中國市場,等著中國市場做好了再看有沒有機會出去。但你真的有一天把中國市場做大了之后,可能你就再也出不去了呢,因為中國市場的客戶已經把你的產品、營銷、服務調校的只能服務于中國市場了,要再走出去的話就比較難了。
3、中國的市場處于快速發展的激烈競爭階段,而海外市場的第一難點在于符合當地法規。
在會議期間,看了許多國外廠商的產品&解決方案,似乎往往用戶的場景與痛點也不明顯,但還生意做的挺大,看來國外的市場競爭沒有國內這么激烈啊;但真的是這樣嗎?今天中午和一位來自于微軟Bing的資深工程師(也是某個團隊的負責人)交流了好久,他18年前就入職微軟,談到做全球化產品最難的事情就是要符合美國、歐洲等地的法律與法規,產品團隊負責人最花精力的事情就是和公司的律師團隊打交道,要采集任何一個UserID,都要得到律師團隊的同意才行,不然分分鐘就撞到槍口上去被罰幾個億。
而在國內市場則更多是產品與創意本身的競爭,立法與執法還相對滯后一些,這個時候就完全比拼的是產品與市場營銷能力,但一旦要走向海外的話(特別是美國與歐洲市場),就會發現產品與市場營銷處處受制。
4、企業創始人的全球化視角是制約SaaS企業走向全球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次一路同行的有幾位創始人都是從美國回國創業的,即便現在全家都在中國了,也仍然在美國把房子留著,有著海外背景的企業創始人自然而然的就能夠將產品、營銷、服務的全球化作為一個考慮選項,因為從創始人感知到海外市場的機會在哪里,知道如何在產品與營銷中植入國際化要素;但如果創始人或核心管理團隊中沒有這個基因與背景的話,估計對于海外市場的情況也是兩眼一摸黑,自然也就沒有想著要做海外市場的推廣了。
5、中國企業屬于非英語語系國家,對于產品&市場營銷來說語言不通是業務拓展的一大障礙。
從北美到南美,從中東到非洲再到澳洲,從印度到新家坡,不得不佩服當年日不落帝國的強大,把自己的語言推廣到了全球,也使得全球大部分的地區都已經是英語語系國家,英語已經成為這些國家與地區跨領域交流的通用語言,因此美國企業要做國際化的推廣,其實語言上來說就少了非常大的障礙。
但中國是漢語系的國家,要在英語系的國家推廣業務自然就要跨過語言這個大門檻,而這個門檻不只只是自己的本地化銷售人員懂英文就行的,而是要求從技術、產品、營銷、交付、服務全價值鏈上的團隊都要能夠使用英文交流,這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高的門檻,這也是中國企業很難走出去的一大原因。(順便說一句,對于下一代的教育,英語、演講與呈現、邏輯思維三大塊就顯的非常重要了!
以上是基于本次會議期間交流時零零星星內容匯總起來的幾個點,這是中國企業為什么走不出去的原因,但反過來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走出去,而且已經大獲成功。中國企業走出去是必然,甚至我們可以向手機制造廠商傳音學習,在國內造的手機國內根本就買不到,但在非洲就不聲不響地做成了老大!按照這個趨勢來說,中國的2B SaaS企業也有大把機會走出海外干出不一樣的精彩。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