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的扶持政策紛紛調整,自媒體的補貼錢還好賺嗎?觀點
相對于馬上就可落袋為安的真金白銀而言,將內容分發市場做大并分享到這塊蛋糕,將內容創業可持續地做下去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2017年,不少自媒體都從UC、企鵝、今日頭條、百度等內容平臺分到了真金白銀。2018年,內容平臺是否還有補貼分成,是不少內容創作者關注的問題。從企鵝號、今日頭條和UC大魚號近期的政策調整來看,2018年補貼還將繼續,不過方向與今年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年末內容平臺紛紛調整扶持政策
近日,阿里大魚號宣布升級創作激勵計劃“大魚計劃”,新增大魚潛力獎金,以3000元獎金每月獎勵最多1000個新銳賬號。與部分優質賬號簽訂年度協議,提供最高50萬元的年度保底獎金,鼓勵后者發布獨家優質內容。
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大魚計劃以及其前身“W+量子計劃”已經累計投入20億現金扶持內容創作者,不少自媒體每月都分到了至少1萬的獎金。升級后的內容主要體現在新增設的對新人的支持和對頂部賬號的年度綁定上,結合要獨家內容來看,相當于給頂部創作者發年薪了。
在此之前,企鵝號和今日頭條也已進行內容創作者激勵計劃的年度升級。
在騰訊合作伙伴大會上,企鵝號啟動了“百億計劃”,將通過打通騰訊系入口資源給內容創作者提供100億的流量支持、整合價值100億的產業資源,100億現金的分成補貼則計劃讓50+內容創業者月收入超過10萬,2000+內容創業者月收入超過1萬,同樣的閱讀所獲得的分成差不多翻倍。
11月下旬,今日頭條創作者大會上,今日頭條則公布了“千人百萬粉計劃”,即在未來1年內,在平臺上扶持1000個擁有一百萬粉絲的賬號。在資金補貼上,今日頭條將重點放在了正在力推的問答平臺上,將拿出10億投資給悟空問答做補貼。
截至目前,信息流玩家除了大魚號、企鵝號和今日頭條公布了最新扶持計劃外,其余平臺目前還沒有下一步動作計劃,而站在創作者角度來看,過去一年補貼最豐厚的應該也是這三家平臺。截至目前,搜狐、新浪、鳳凰和微博還沒有補貼分成機制,網易、百度和一點的計劃則尚未更新。
從UC大魚號、今日頭條和企鵝號的新政來看,獎勵(補貼)還會延續,不過,規則卻變得很不一樣,補貼獎勵只是一種運營手段,而平臺的運營策略也要根據行業環境變化和自身平臺發展來調整。只有摸清楚了內容平臺的政策方向,創作者才可以更好地瞄準規則做好內容,得到更好的收益回報。
2018年內容平臺補貼會怎么玩?
從各家平臺的新補貼政策來看,補貼雖然有,但是補貼的目的和方式卻有所不同。
第一階段,2016年-2017年的補貼,更多是為了解決平臺的冷啟動問題,增加內容數量的供給。最先都補貼圖文,要做短視頻就補貼短視頻,要做問答就補貼問答,比如UC大魚號W+量子計劃最初10億是針對圖文,在與土豆聯合大力做短視頻后又增加10億補貼短視頻。這樣的補貼也起到了最初的效果,內容平臺的自媒體數量基本都已突破或者接近100萬,看上去內容已經十分豐富。
第二階段,也就是明年開始,內容平臺將圍繞內容的質量、獨家性和垂直性去做補貼和激勵。
一是獨家性。阿里大魚號新的計劃簽訂了年度激勵,就要求有一定數量的獨家內容,“在大魚號平臺發布一定量的獨家內容,賬號即可獲得圖文最高4倍分成加權和視頻最高6倍分成加權”,此外還有星級翻倍權益;企鵝號的百億計劃同樣強調獨家性內容。
自媒體們“一處水源供全球”的時代過去了,雖然不要你多選一,但是至少要有側重點,最終形成“1+N”的平臺布局,1就是你最重視的內容平臺。
二是垂直性。大魚號還強調將重視垂直內容,短視頻重視影視劇、音樂、汽車等內容,圖文重視軍事、財經、體育等內容,在大魚指數的構成中,還有專門的垂直指數一項。在UC之前,微博已經將垂直化當成平臺運營的重中之重并且成效顯著,內容創作者同樣可以瞄準擅長領域,重度垂直。
三是原創性。內容創業第一階段是粗放式增長,版權等問題被詬病頗多,特別是短視頻領域侵權更是頻繁發生。下一階段內容創業將進入正版化時代,特別是在內容平臺要求獨家內容后,版權將越來越重要。
企鵝號百億計劃中的100億產業支持部分就包括了“建立跨領域的正版內容庫”;大魚號則從原創賬號的流入、培養、保護三個方面來保護原創內容,原創標志更容易申請,原創內容收益更高,它還聯合阿里大文娛推出“鯨觀”平臺從技術層面保護短視頻版權。內容創業者如果做原創可以得到更多收益、被侵權后維權將更容易,抄襲或者偽原創的做號者生存空間將被壓縮。
四是精細化。內容平臺的補貼不會像前兩年那么容易得到,因為補貼機制越來越精細化,補貼的維度變得更細,比如可能是針對某個垂類,可能是針對新賬號,可能是針對補貼滿足特定條件的賬號,說白了不再是“陽光普照”,而是“精準扶持”。
補貼將衡量投入產出比,你能給平臺帶來什么價值,比如你的原創內容的質量,你的商業化能力,你的垂直度,你與平臺運營方向的契合度,都被準確的量化,要得到補貼,就必須給平臺貢獻價值。
五是綜合化。內容平臺第一階段的補貼,強調真金白銀,讓內容創作者可以感知到最直接有效的回報,但每個人都知道,這種補貼不是長久的,只有通過粉絲經營、IP化運營再通過廣告、電商等模式變現才可持續。
最新的補貼政策,今日頭條強調千人百萬粉絲而不是金錢,阿里大魚號強調渠道資源和文娛生態和阿里電商生態的商業化能力的支持。不僅限于資金,更強調綜合化的支持,形成可持續的變現能力,是未來內容平臺扶持計劃的主流。
內容平臺格局已定PK運營能力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內容分發”從一個新概念成長為一個耳熟能詳的互聯網行業,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驅動著信息流產業壯大,短視頻、直播、問答等內容形態接踵而至, 不只是誕生了今日頭條、阿里大魚號、企鵝號、百家號、知乎等信息流新貴,也給門戶、微博等老牌玩家帶來了重新崛起的機會。2018年,內容分發市場也將進入全新階段。
第一,新的平臺不會再出現了。
內容分發市場自始至終都只有10來個玩家,沒有出現“千播大戰”的局面,因為內容平臺是一個冷啟動的產品,對于個性化算法和數據積累有一定的技術要求,最難的是同時聚攏消費者和生產者。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內容分發市場未來很難再出現新的玩家,被淘汰的也幾乎淡出了人們的視野。2018年,內容分發市場將分層分級,不同內容平臺在用戶數、內容量、用戶時長、變現能力上分出差異來,最終是形成門戶時代的多寡頭格局還是許多市場的“7-2-1”格局還有待觀望。
第二,用戶端的競爭也結束了。
現在內容平臺的用戶來源可以分為四類:
一類是通過低成本推廣方式獲得的獨立App用戶,如今日頭條就采取這種方式,再基于旗艦App形成不同內容分發平臺的矩陣;
二類是基于已有一定用戶數量的超級App進行業務疊加,如大魚號和百家號的流量來源就主要來自于UC/優酷和手機百度,前者是超級應用+大視頻,后者是超級應用;
三類是傳統內容分發平臺引入個性化信息流的做法,如微博、搜狐、網易等新聞客戶端;
四類是一點資訊這樣的,與OPPO、小米等手握流量的巨頭合作得到生態流量。
總而言之,該拿到用戶的基本都拿到了,用戶端的競爭已經結束。
2018年內容分發平臺最重要的競爭是內容運營。如何通過補貼等方式來形成獨家、垂直和優質的內容,獲取更多注意力;如何通過人工干預的方式來規避算法的缺陷;如果讓平臺上誕生超級IP、形成穩定的不依賴補貼的內容輸出體系,進而轉化為持續的內容活力;如果通過不同的產品形態和內容形式,滿足不同場景下的內容消費,都是重要的任務。
目前我看到許多內容平臺如今日頭條、網易和百家號,都在做微博式短內容,就體現出一種內容運營的新方向。
第三,生態能力成為決勝招數。
現在許多人可能聽到生態都有些厭煩,畢竟這是一個被賈躍亭玩兒爛的詞。然而,生態在互聯網中的價值卻是不容忽視的,生態意味著護城河,意味著變現能力,意味著增長空間。
今日頭條之所以可以獨立于BAT之外成為互聯網第四極,一個核心策略是及時構建生態。
基于用戶基礎和成熟業務獲取的資金,快速延展出大量的高價值業務,如短視頻、問答等等,甚至要做社交與微博直接交鋒,在尚未IPO時便進行大舉投資,IT桔子曾統計今日頭條截至今年6月已投資超過30家公司。現在今日頭條已經形成一個算法驅動,融入社交關系、具有極強變現能力的獨特生態體系。
生態對于今日頭條是一種護城河,對于UC、企鵝和百家號這三個背靠大樹的玩家來說,卻有更多價值。
相對于今日頭條需要在巨頭陰影下苦心經營自己的生態不同,大魚號、企鵝號和百家號分別背靠了阿里、騰訊和百度的生態,相對而言,大魚號不只是有內容層面的生態資源,還有阿里系的大生態資源,比如達摩院的技術,阿里新零售變現能力,阿里媽媽的廣告資源。
可以預見的是,明年內容平臺都要更多地嘗試與整個母體的生態互聯互通,不只是停留在流量互通層面,而是發揮內容入口和創作平臺的價值,與母體進行融會貫通,在內容IP化、內容變現、內容分發等角度有更多的協作。
而對于內容創作者而言,最值得慶賀的莫過于還能繼續拿到補貼的同時,可以得到更多的綜合性支持,與平臺們一起探索更多的內容創作的可能。相對于馬上就可落袋為安的真金白銀而言,將內容分發市場做大并分享到這塊蛋糕,將內容創業可持續地做下去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來源:鈦媒體
作者:微博@互聯網阿超,微信公眾號:羅超頻道/luochaotmt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