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不讓做,美容貸又興起,大學生又被割韭菜金融
據安徽商報報道 手持身份證到美容機構拍個照簽個字,再提供一張銀行卡,就能輕松貸到一筆錢,享受“免費”美容服務。
據安徽商報報道 手持身份證到美容機構拍個照簽個字,再提供一張銀行卡,就能輕松貸到一筆錢,享受“免費”美容服務。省城不少整形醫院推出了“美容貸”服務。8月17日,記者以學生身份對多家整形美容醫院暗訪發現,“美容貸”瞄準了沒有經濟能力的大學生們。多家網貸平臺辦貸員長期駐守在醫院,咨詢室的醫師一個電話,他們10秒內就會趕到幫患者辦理貸款。而辦理貸款的效率更是高得驚人,記者以學生的身份體驗了一下,不到7分鐘就可辦好5600元貸款。這種醫院與貸款平臺“無縫對接”的合作模式,在省城多家整形醫院已非常普遍。但需要提醒的是,其中的潛在風險也應引起重視。
說得好 “窮學生”來美容咨詢師力推貸款
17日上午,記者以學生身份來到省城一家大型整形醫院咨詢。在大廳稍作等待后,記者被領到一間裝修豪華的咨詢室。“咨詢是不收費的。”一位年輕女醫生說。
記者坐定后,該醫生拿出一把尺子,開始打量起記者的面部和鼻子構造。“你的鼻形從側面看得到,正面看立體感不強。”女醫生一番分析后,為記者簡單制定起“美麗計劃”。很快,她向記者介紹,“做一個隆鼻整形術,填充物主要是假體硅膠,最便宜的3000元,貴的三五萬元的也有。”當得知記者無力一次性支付整形費用后,她立刻開始推薦分期付款項目。
“今天可以一分錢不給”“這個月做手術,下個月才會還貸款”……該醫生介紹,該院的“美容貸”與么么貸、百度錢包等近十家網貸平臺合作,“一般來說,顧客只要提交一張銀行卡和身份證信息就可以了,前提條件是你要年滿18周歲。”
來得快 醫生打個電話網貸人員10秒即到
“現在來醫院做‘美容貸’的學生多,每月省個三五百元用于還貸,手術費不就省出來了。”看記者有些犯難,該醫生又說,“我向你推薦價值6380元的鼻部整形術,你享受學生價,做下來只收你5600元。”
得知記者對這一優惠尚能接受,該醫生立刻撥打了手機號,僅過了約10秒鐘,一名年輕女子就推門而入。
女子自稱是一家貸款平臺的工作人員,是該平臺駐醫院的辦貸員。女醫生稍作介紹后,辦貸員就拿出計算器,按5600元貸款計算,以12個月為還款周期,算出每月需還款466.7元及月利息39.2元。
效率高 辦貸員“指導”7分鐘就辦好貸款
記者現場在手機上下載了該網貸平臺的APP。隨后,辦貸女子要去記者的身份證和銀行卡信息,手把手教記者操作。記者留意到,該網貸平臺的信息核準較簡單,順利通過信用額度測試后,記者在網貸平臺上輸入了個人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以及學校名稱等信息。
期間,辦貸員告訴記者,現在不少女學生都在辦理這種可分期支付的“美容貸”。在這家醫院,有近十家貸款平臺,“醫生的電話就代表著業務量。”該女子說,每當看到有人進入咨詢室咨詢,各家辦貸員就會守候在門外,等待著醫生的招呼。“我們要做的,是以快速準確的行動讓客戶滿意。”辦貸女子并不避諱網貸平臺與整形醫院的合作。“雙方肯定都有利可圖,具體怎么分成,我不便多說。”
辦貸環節進入最后一步,記者改口稱再作考慮,沒有點擊最后的“確定”按鍵,借口離開了現場。記者留意到,辦理“美容貸”,無需與網貸平臺簽訂紙質合同,不到7分鐘就能辦得5600元貸款。當日,在望江路另一家美容醫院,記者體驗到了與上述幾乎一致的辦貸流程。
醫院稱可監督保證申貸人是否成年
“醫院只是提供了醫療服務,貸款平臺提供消費貸款給客戶。”該整形醫院負責人表示,醫療美容不同于普通手術,沒有致命風險,所以不需要家屬簽字;與醫院合作的數家網貸平臺是網上審核,有其自身流程,不需要當面審核,應該也是合法的。
該負責人稱,申貸人在辦貸期間,醫院可以監督并保證,申貸人是否是成年人,所有的操作都是自己完成的,沒有受到強迫。對于手術時間先于貸款下發時間的問題,該負責人解釋,只要網貸平臺方明確個人愿意貸款,院方就可以先行手術。
當日,記者在廬陽區、瑤海區等四家美容醫院咨詢了解到,上述醫院均對消費者提供“美容貸”,這一分期支付業務已成為美容醫院和網貸平臺合作的新常態。
小心中介和美容機構聯合騙貸
省消保委投訴部工作人員介紹,投訴部已經接到一些學生關于“美容貸”的咨詢和反映。據了解,全國各地已有100多人因為“美容貸”被詐騙,詐騙金額高達200多萬元。一些中介和美容機構勾結在一起,在朋友圈打著“免費美容還送錢”的招牌,利用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大肆招攬客戶。一旦有人上鉤,他們就承諾給用戶20~30%的貸款金或者承諾用戶只需支付第一個月或第二個月的貸款分期,誘騙用戶貸款免費做美容。如果用戶提供了身份證、電話、銀行卡等信息,騙子就利用這些信息,制造假的***、地址等貸款材料從借貸平臺騙取貸款,并將其私吞,留給用戶一堆待償還債務。
針對最近頻繁發生的美容貸款詐騙,全國首個警民聯動的網絡詐騙信息舉報平臺――獵網平臺提醒愛美人士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切莫貪圖小便宜輕易相信朋友圈中的免費做美容信息;提高安全意識,注意保護個人信息;美容項目一定要到正規機構進行,切記不要輕信中介。
談及該現象,安徽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王云飛稱,“想想‘校園貸’,同學你該保持警惕! ”王云飛分析,由于市場不夠成熟、行業制度不規范,“美容貸”存在消費風險。此前在福州等地,一些中介甚至與美容機構聯合“騙貸”,不但貸款平臺無法收回款項,消費者也深受其害。 “‘美容貸’”看似美好,潛在風險需要被清醒認識。 ”
【來源:中安在線】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