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季共享經濟生存現狀簡報觀點
即使是共享,也是冰火兩重天的戰場。
共享的火爆從共享單車開始已經持續了近一年,但依然避免不了產品發展的“自然規律”:初生——成長——成熟——衰退,“共享經濟”也不可避免的進入了半衰期。
由“備受追捧”到“備受爭議”,“共享經濟”已經漸漸成了媒體報道的“老顧客”。經過時間和市場的檢驗,一份關于“共享經濟”生存現狀的成績單亟待出爐:
共享單車:報憂不報喜
現狀:共享單車滿足了“短距離”出行的剛需,已經經受住了市場檢驗具有存在的必要。如今的共享單車一方面不再單純,幾乎紛紛綁定了打車軟件等其他功能,昨天QQ也宣布正式全面接入摩拜單車。另一方面有普遍向“免押金”模式靠攏的趨勢,這可能得益于交通部門《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關于鼓勵“免押金”的政策導向。
而以摩拜和ofo為首的共享單車,從馬化騰在朋友圈里懟ofo投資人開始,ofo方就不斷傳遞出”求和”的信號,“合并傳聞”在之后更是此起彼伏,最近稍有停息。
在單一市場模式難以形成差異化競爭下,共享單車領域也在上演“馬太效應”,處于二三線的部分共享單車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下,則相繼交出了“死亡”成績單:
——6月初,悟空單車倒閉
——6月中,3Vbike倒閉
——8月初,町町單車倒閉
——8月中,酷奇單車押金難退
——9月中,小藍單車人去樓空押金難退
——9月底,小鳴單車押金難退
“消費者投訴”則是見證共享單車“死亡”成績單的重要證據。
小結:共享單車前期投入多,運營成本高,盈利周期長,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持是共性。而“頭部融資”集中在ofo、摩拜身上,后入局的共享單車品牌吸引持續融資是難點,沒有創新突破缺乏競爭力是“痛點”。在共性問題解決的前提下,剩下的就是市場的“優勝劣汰”,這是必然。
共享充電寶:不痛不癢
現狀:聚美優品CEO陳歐曾高調看好共享充電寶投資街電,卻相繼陷入了輿論“攻擊”中,一方面王思聰在朋友圈懟他,表示共享充電寶要能成功他就吃翔,另一方面陳歐在聚美優品吃緊時,還力投共享充電寶引得股東不滿,被發文怒懟。
從聚美優品和陳歐的現狀來看,陳歐投資共享充電寶更像是在聚美優品困境下的一次賭博,但事實證明王思聰越來越像對的。共享充電寶最近的批量死亡也能說明些問題了:
——10月初,樂電進入清算階段
——10月中,河馬充電進入清算階段
——10月中,小寶充電進入清算階段
——10月中,放電科技進入清算階段
——10月中,pp充電進入清算階段
——10月中,泡泡充電進入清算階段
——10月中,創電進入清算階段
所幸共享充電寶的戰役還沒完全輸掉,依然有怪獸充電、街電、小電、來電等共享充電寶尚存,隨著競爭的加劇,海外市場也成了共享充電寶品牌的爭奪地。
小結:共享充電寶從誕生之初就被視為“偽剛需”。但經過市場的檢驗,共享充電寶作為“充電的補充”確實有其小眾市場,針對不同的人共享充電寶可以是“痛點”,也可以是“癢點”。所以一出來就被“否定”的共享充電寶反而顯得沒有那么糟,共享充電寶也沒有在市場的檢驗下消失殆盡,但就目前的形式來看,沒有逃出“共享單車走過的路子”。
共享汽車:冰火兩重天
現狀:共享汽車作為共享的新嘗試,席卷了新一輪的融資風潮,當中涌入了不少入局者,比如一度用車、Car2share、TOGO途歌、Gofun、EEZY、盼達用車、蘇打出行Soda等。
這些共享汽車幾乎都為“新能源”+“車聯網”式的“分時租賃”,“有本無車”一族的年輕人是共享汽車的消費主力,如何實現盈利則是共享汽車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各品牌紛紛搶奪資本的激勵競爭下,共享汽車行業整體呈現著“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一面是10月23日,以高端汽車、寶馬電動車等為亮點的共享汽車企業EZZY交出了“死亡”成績單,宣布企業解散,進入清算階段。另一面則是TOGO宣布獲得2200美元的B輪融資。
小結:共享汽車實現盈利是難點,除了各品牌之間的競爭加劇和發展模式不夠成熟外,現實情況是:短距離出行有共享單車,中短距離出行有網約車、出租車,長距離出行有順風車和傳統汽車租賃市場。共享汽車在重金投入問題解決后,應該著重于如何打開市場拉動需求。
其它共享:審美疲勞
現狀:從共享單車到共享充電寶、共享汽車、共享馬扎、共享雨傘、共享籃球、共享健身房、共享睡眠艙、共享女友、共享KTV等等,乘著共享的東風,“共享經濟”也在日益的壯大。
但一次次的共享浪潮后,共享女友、共享馬扎式的共享只是曇花一現,留存下來的共享經濟在激烈的競爭和創新的缺失下,只有少數品類和企業得以幸存下來,更多的是被市場快速淘汰在賽道上。
但共享的熱度還是未完待續的,上個月除了共享汽車TOGO獲融資,共享雨傘Usan也獲得了迄今為止共享雨傘行業的最大一筆3000萬天使融資,幾家歡喜幾家愁是共享經濟目前最好的寫照。
小結:在共享被無止境的蹭熱度后的一次次經驗教訓下,從創投圈到消費者都對共享產生了審美疲勞,嗨點也被越拔越高,不過這波熱潮似乎還未完待續。類似于共享雨傘獲得新融資,共享難免被當成一種營銷策略來無底線的榨取人們的好感度,這是好事也可能是最壞的事。
2018年“共享快遞盒”即將來到我們身邊,也不知道會為處于半衰期的共享經濟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