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群眾在廚房里立掃帚,是社交媒體們的“偉大勝利”互聯網+
導讀
“根據美國NASA表示,2月11日是地球一年一度引力抵達完美平衡的時間,人們一年中只有今天可以把掃帚立起來”。
“根據美國NASA表示,2月11日是地球一年一度引力抵達完美平衡的時間,人們一年中只有今天可以把掃帚立起來”。
毫無征兆的,一個奇怪的風潮用遠比瘟疫蔓延更快的速度刷屏了所有人的朋友圈,那就是想辦法把自家那把人畜無害的掃帚立起來,并將其拍照po上自己的社交網絡。
就像下面這樣。
很快,開始有人不再滿足于單純地立起一只掃帚,開始試圖在這個活動原有的基礎上做出一些突破。
有的人選擇了從數量上去取勝。
還有的人,則嘗試通過立起一些比掃帚更特殊的東西,希望能靠質量讓自己成為那個朋友圈最靚的仔。
而釀造出這一場大型人類迷惑行為的原因,則是一條被各大社交媒體不約而同推上熱搜的消息——“根據美國NASA表示,2月11日是地球一年一度引力抵達完美平衡的時間,人們一年中只有今天可以把掃帚立起來”。
這條消息的傳播之廣,可能會超越許多傳統媒體時代人想象的上限——是的,在短短不到一天的時間里,這條#NASA立掃把挑戰#的話題僅僅在微博這一個平臺上就獲得了足足11.1億的閱讀量。
全中國總人口也不過才14億而已,而且這里面還包括大量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與嬰幼兒……即便刨除掉微博上那必然存在的水軍、營銷號、僵尸粉賬號,這個數據依然足夠驚人。
獲得了如此龐大的傳播量級,這個挑戰本身自然也延伸出了相當豐富的衍生段子。
比方說……如何通過這個挑戰來分辨出你身邊那些貧窮的男孩子們。
而當時間來到了當日夜間,許多回過味來的人們通過各種手段去NASA推特官網上瞧了瞧,發現這條所謂“2月11日地球重力會抵達完美平衡”的說法純屬子虛烏有……起碼人NASA近幾年是從未發表過相關的任何觀點。
一時間,各類白天因為各種因素而沒來得及去擺弄自家掃帚的,又或是擺弄了半天卻實在立不起來,以至于沒法拍照發朋友圈的大兄弟們一下子來了精神。
他們紛紛在朋友圈里就此事發文,對那些上午還洋洋得意的“挑戰成功者”們施以冷嘲熱諷,大有成功站上智商高地一覽眾山小的暢快。
一些動手(P圖)能力強的朋友,甚至連夜搞出了一些“官方通知”來調侃那些挑戰者。
不過玩歸玩鬧歸鬧,在這場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鬧劇里,最該被打臉的其實并非是那些因為疫情而被關在家里十幾天,都快閑出個鳥來的普通民眾,而是那些主動擴撒、傳播的社交媒體們。
沒有這些用戶量級高達十億量級的社交軟件在背后推波助瀾,這樣一場烏龍絕對沒有可能獲得如此程度的關注度。
對于大多數擁有“科學上網”能力的人而言,這樣一個乍一看就頗為反常識的消息核實起來其實并不算難。
畢竟人家就這樣堂而皇之地扯起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虎皮,那么也只需要去NASA的官網與推特上瞅幾眼就能知道真假。
(這事最后還鬧得NASA親自出來辟謠)
但問題在于,我們的這些社交媒體卻不但沒去核實信息的來源與真實性,反而在發現民眾對這個話題具備強烈興趣后第一時間將其放上熱搜,對其傳播進行推波助瀾。
雖然這起“立掃把挑戰”本身并未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損失,但這起現象背后所折射出的一些東西卻相當可怕。
這樣上人家官網瞅一眼就能發現的問題,為什么竟然可以上熱搜?
這些網站難道對于這種會讓全國十幾億人看到的消息,沒有任何的審核機制嗎?
事實上,這樣大網站的審核機制肯定是有的,不然哪有那么多“買熱搜”、“撤熱搜”的運作?
只不過是他們審核機制的運作方式,未必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以真相導向,而是一個赤裸裸的流量導向。
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的任何一個國家地區里,你永遠不能指望社會里占據絕大多數的普通老百姓在各個學科方面都掌握高度的專業知識,畢竟就連那些在自己領域里登峰造極的專家學者們自己,一旦換到另外一個學科領域里同樣要抓瞎。
因此,像這樣披著“美國NASA”又或是別的什么“某某大學”、“某某研究所”等權威機構虎皮的謠言,總是能夠找到合適的生存空間。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那些在每一次大規模傳播的謠言被辟謠之后跳出來,大聲叫嚷著所謂“民智未開”的“明白人”們其實都打錯了靶子,并未能透過現象去抓住背后的本質。
其實真正該被拉出來公開處刑的,其實是那些不加分辨、不經審核,只因為這個話題足夠抓人眼球就到處傳播借此賺取流量的媒體與社交平臺。
不要認為在“流量為王”的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們這樣做的行為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實上放任這些媒體肆意妄為的代價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
僅僅在本次疫情期間,我們的社交媒體們就給我們上過幾堂生動至極的公開課了。
先說離我們最近的這一個,其實在2月11日這一天各大社交媒體熱搜榜上除了這個“立掃帚挑戰”,還有一個同樣“有趣”的大新聞,那就是“尼日利亞突現神秘傳染病”的消息。
這個話題的傳播范圍同樣相當之廣,在微博上的閱讀量高達7.3億,不過暫且先拋開這個數據,我們來看看一些更有意思的東西。
有網友通過查閱海外的英文報道原文,發現事實上根據當地有關部門的調查,尼日利亞政府方面其實已經更傾向于認定這場“疫情”背后的真相是因為化學品污染水源導致的中毒事件,而非是什么神秘的新型病毒。
因此,在bbc的原文報道中對此還做了特別介紹,稱當地疾病控制中心已經開始在分析“疾病”發源地的水源樣本。
現在,精彩操作來了,當國內的媒體們把該消息搬運到墻內并翻譯成中文時,原本占據了相當篇幅的“水源中毒說”的篇幅竟然全部神秘消失,只剩下“上百人感染、十幾人喪命”等讓人恐慌的部分。
更有甚者,某些媒體還在后面加上了一條早在上個禮拜之前當地官員發表的“疑似病毒”說,似乎是唯恐吸引不了國內疫情特殊環境下聞“病毒”色變的民眾們的注意力。
從結果上來看,部分媒體這招心理暗示使用的可謂是非常高明,前文有提到過,這條原本照實話說可能壓根引不到國人關注的“群體中毒”事件,最終成功讓媒體們收獲了7億的閱讀量。
至于這樣宣傳可能會造成的民眾恐慌?呵,哪有流量重要,對吧?
除了這波關于尼日利亞的“企業級翻譯”、“空口驗毒”操作之外,更早些時候的“雙黃連”事件相信大家也還記憶猶新。
某些倍受老百姓信任的媒體記者,竟然在不加核實的前提下搞了這么一出“雙黃連可以抑制新冠病毒”的鬧劇出來。
消息一出,全國各地原本正在好好居家隔離的普羅大眾們,急忙連夜跑去藥店大排長龍搶購雙黃連,甚至連“雙黃蓮蓉月餅”都被人搶購一空,魔幻程度幾乎令人發指。
講道理,引發這出鬧劇的罪魁禍首其實都不能全賴人家上海藥研所,畢竟“體外細胞培養中發現能夠抑制xx”這種話一說,業內人士都明白這句話基本上和放屁沒啥區別。
泡在培養皿里面的東西,甭管是癌細胞還是某某細菌,又或是某某病毒,那都是脆弱到不行的玩意,甭說加雙黃連了,你往里倒點昨夜沒吃完的剩飯剩菜進去,第二天里面養的東西十有八九也都翹辮子咯。
總不能因此就說“根據科學研究,剩飯剩菜具備優良的抗癌效果”對吧?
(當你聽到有人聲稱他們的藥
可以在體外殺死癌細胞的時候
請記住
手槍也能)
真正要背鍋的,其實是把這條消息推而廣之的某某日報……
在當時那么一個風口浪尖的敏感時期,轉發這么一條極容易讓大眾誤解,且事實上對防治疫情一點用都沒有的消息出來,任何具備起碼新聞素養的人都應該明白可能會引發出什么后果。
說來說去,歸根結底還不是都為了那點流量。
在不久的過去,當全中國最主要的信息傳播渠道還是報紙、廣播、電視臺的那個時代,傳播受眾可能只有百萬量級的報紙,那都是必須要嚴格把關的,哪怕出一個錯別字都屬于重大事故。
而現在的新媒體,雖然在傳播度上遠比前輩更廣,動不動就有上千萬乃至上億受眾,但在某些方面卻幾乎與前輩們背道而馳了。
偶爾出幾個錯別字那都無傷大雅,畢竟這個時代對于出稿速度要求越來越高,人總是會忙中出錯的。
但就算再忙,最起碼的真實性你還是得保證吧?
就拿剛才距離的雙黃連時間來說,也許記者自己并非生物相關的專業人士,不懂體外抑制這幾個字的真實意義,但你自己不懂,好歹去問一下身邊懂行的專業人士???
什么,你身邊一個這專業的朋友都沒有?那既然你自己又不懂這個,身邊也沒有人懂這個,那你到底哪來的勇氣做的這篇報道?梁靜茹給你的嗎?
曾經有一位長者說過,記者也是需要對社會負責的,不能光講社會責任,不講新聞自由;但也不能光講新聞自由,不講社會責任,這兩者必須要結合起來。
有大家更加熟悉的話來講,就是“如果將來報道上出現了偏差,你們要負責任的?!?
(對,就是這位長者)
而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人,恰恰就是因為常常不需要負責,所以才會像現在這樣嘴上沒個把門。
主筆 | 阿虛
編輯 | 四少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