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京東布局新零售的金融科技化啟示錄金融

當互聯網金融因政策監管陷入發展停滯期的時候,我們開始更多地思考有關互聯網金融未來走向的問題。
金融行業的科技化將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真正帶入到了高潮,至此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互聯網行業產生了不可分割的聯系。然而,僅僅只是將金融行業與互聯網行業進行簡單相加,而不是從金融行業本身進行改變,以互聯網金融為肇始點的金融科技化必然會陷入與其他互聯網物種相同的困境。
于是,我們看到互聯網金融在經歷了風生水起的發展之后便開始遭遇政策層面的監管,以P2P爆雷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新困局開始上演。僅僅只是將互聯網金融看成是一個流量收割的手段,而不去改變金融行業內在元素、流程和環節的做法,只會淪為互聯網治下的附屬品,并不具備任何特殊的意義。
當互聯網金融因政策監管陷入發展停滯期的時候,我們開始更多地思考有關互聯網金融未來走向的問題。當賦能幾乎成為所有行業的主旋律的時候,苦于找不到合適的解決方式的人們開始將關注的目光聚焦在了賦能身上。通過新技術的方式對傳統金融行業進行深度賦能,實現金融行業更多地進化,最終滿足用戶消費升級的新需求,讓金融更好地回歸金融本身,成為未來一個時期金融科技化的全新發展方向。
從簡單相加到深度賦能,金融科技化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同所有的“互聯網+”模式一樣,互聯網金融同樣是將互聯網和金融兩種元素進行簡單相加。這種做法盡管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能夠提升金融行業的運行效率,但是一味地去中間化帶來的結果是金融行業必備的流程和環節的缺失,最終讓金融行業不再是金融行業本身,而是變成了一個互聯網式的存在。
當金融不再是金融本身的時候,用戶從金融行業獲得的便不再是安全、穩定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而是變成了風險頗高的存在。我們看到以互金平臺的跑路、爆雷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亂象開始出現,政策監管隨之出臺,互聯網金融開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一味地將互聯網和金融兩種元素進行簡單相加,而不去改變金融本身的做法,只能給金融行業的效率帶來激進式的增長。
這種飲鴆止渴的做法只能把金融行業的矛盾和弊端暴露在更大的用戶體量和市場規模上,對于金融行業來講,以金融行業的互聯網化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化必然只是一場噩夢,它的再度進化成為必然。于是,我們看到當由新零售引發的深度賦能成為行業發展主流的時候,金融科技化便開始了新一輪的自我進化。
以賦能為肇始點,金融開始回歸金融,技術開始回歸技術。所謂的賦能其實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要正視金融行業本身的特點和規律,通過賦能的方式去改造傳統金融行業的流程與環節,而不是為了提升金融行業的運行效率去做盲目的去中間化。
外部技術僅僅只是改造金融行業的手段,而不是金融行業的組成部分,更加不能與金融產生簡單相加,金融就是金融,技術就是技術。只有真正將金融和技術的界限明確起來,我們才不會把金融科技化帶入到概念的陷阱里。金融科技才能不斷從新技術當中獲得能量,通過新技術與自身流程和環節的融合來優化金融行業的組成成分,進一步提升金融行業的運行效率。
所謂的賦能是將新技術看成是外部手段,用這個手段去改變金融行業內部流程和元素,從而讓傳統的流程和元素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或許,這才是金融與科技結合的最佳姿勢。金融與新科技結合之后不是成為一個與金融本身搶奪用戶競爭者,而是傳統金融的進化新物種,金融行業不會因為科技化而流失用戶或者失去原有的優勢,而是要比傳統金融更加安全,更加優質。
因此,當新賦能時代來臨,金融科技化將會開啟一個全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里,金融只會因為新科技的賦能而變得更加智能,更加高效,而不是因為金融與新科技的結合,而變得不像金融。隨著新科技賦能金融行業的逐步開啟,未來的金融行業將會出現更多新的改變,一個更加充滿變革和創新的時代將會來臨。
金融科技化與生活科技化相輔相成,并非一味地強化投資理財的屬性。互聯網金融時代并未真正改變金融行業本來的功能和屬性,只是借助互聯網技術將金融行業的投資和理財的屬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放大。所以,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的互聯網金融項目都是在將投資和理財的屬性放大到最大。值得注意的是,缺少了對于金融其他屬性的挖掘,一味地將投資和理財的屬性進行放大的做法帶來的只能是發展腳步的緩慢。
只有不斷挖掘和擴大金融行業的其他功能和應用,金融科技化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寬。如何才能擴大金融行業的應用,將金融科技化與生活科技化看成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再合適不過了。通過金融科技化與生活科技化結合,我們能夠找到更多有關金融的新應用,而不是一味地去強化投資和理財的屬性,最終讓金融與人們的生活產生更大的聯系,從而實現金融與生活的完美融合,實現凱文-凱利口中的“金融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重要論斷。
金融科技化與生活科技化必須相輔相成,而不能僅僅只是一味地強化投資和理財的屬性。只有把金融和生活聯系在了一起,金融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貫穿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毛細血管,而不是僅僅只是一個獨立于生活之外的行業。
由外化到內生,金融行業的蛻變路徑已經發生根本改變。互聯網時代的金融科技化主要是借助互聯網的技術手段通過外部改造的方式來實現的,由于互聯網技術本身的特性決定了互聯網時代的金融科技化僅僅只能是一個去中間化的過程,無法給金融本身帶來新的影響。
進入到深度賦能時代后,金融科技化不再僅僅只是局限于外部、表層的層面上,而是更加關注內在流程和環節的改變以及由此帶來的新的驅動力上。相對于外部的淺嘗輒止,這種由內而外的金融行業改變更加側重于對金融行業本身的變革,由此帶來的推動力更大,更加具有活力。
無論是互聯網時代誕生的金融行業巨頭,還是傳統金融機構,幾乎都將下一步金融科技化的目光聚焦在了金融行業本身。通過對金融行業內部流程和環節的梳理帶來金融行業外部強勁的增長動力。這種內生的增長動力和改變方式無疑能夠給金融行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影響,而不是僅僅只是一個概念,更不是為了獲取流量的一種營銷。
當互聯網時代的流量紅利和平臺優勢不再的時候,金融行業的發展其實正在經歷一場全新變革。相對于互聯網時代的簡單相加,這個時候的變革更加徹底和深度,他們給金融行業帶來的改變更大。由此,金融科技化的全新時代開啟,一個更加深度,更加多元的金融行業新進化將會真正把金融行業改頭換面,成為一個全新物種。
對標新零售,金融科技化的進化啟示錄是什么?
新零售時代的來臨已經影響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樣地,金融科技化也受到了新零售的影響。我們看到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方面開始不斷有新零售的影子。從這個角度來看,新零售時代的來臨,真正影響到的并非僅僅只有電商行業,與之相關的諸多行業都產生了聯系。
以場景的多樣化代替平臺的單一性,金融行業同樣需要。新零售時代來臨之際,我們看到以阿里、騰訊和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們紛紛開始進行線下場景的布局,收購大型商超,加盟社區小店等動作都是互聯網巨頭們打造場景的具體體現。互聯網巨頭們之所以如此重視場景的打造,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們試圖通過場景的多樣化來代替平臺的單一性,從而實現用戶更好地轉化。
金融行業同樣如此。同新零售的場景多樣化不同,金融行業的場景打造主要是基于金融本身的支付場景、投資場景等諸多基于金融行業內在流程和環節的場景打造來實現的。通過基于金融行業內在流程和環節的場景打造,金融行業開始不再僅僅只是局限在投資理財的層面上,而是深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每一個場景中,從而真正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而互聯網時代的有限的、單一的平臺模式開始被海量豐富的場景所取代,從而真正實現了金融的多樣化與無孔不入的毛細血管化。
以技術的深度賦能代替互聯網式的去中間化,金融行業同樣需要。我們看到在新零售時代來臨之際,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們通過資本、組織架構調整等方式不斷強化技術中臺的作用,技術的深度賦能成為新零售時代的主旋律。對于金融行業來講,同樣需要用新技術的深度賦能來代替互聯網式的去中間化。
我們看到的在新零售領域當中不斷出現的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科技以及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同樣可以找到落腳點。新零售時代的技術深度賦能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就是用新技術的力量來實現金融行業更多的改變,不做概念,而是改變金融行業內部的元素,從而把金融行業的發展帶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
互聯網時代的金融科技化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落幕而退潮,從而進入到了一個深度賦能的時代。然而,金融科技化的浪潮并非孤立,我們可以從相關行業獲得啟示。新零售發展的如火如荼為我們提供了思考金融科技化的全新視角,同樣能夠把我們對于金融科技化的認識提升到一個全新階段。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