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洪波摸著雷軍,“甩掉”小米觀點
方洪波摸著雷軍,“甩掉”小米
文:互聯網江湖 作者:劉致呈
近日,在618臨近的關口,美的掌門人方洪波接受了知名媒體的訪談。
在品讀過訪談的內容后,能看到方洪波是非常實在的,事無巨細有問必答。
從美的的具體業務、商業競爭到企業管理、業務轉型,再到企業傳承和基業長青,全方面體現了方洪波的經營思想和人生哲學。
無論是投資人還是企業家,都能從中得到不少營養。
但是從這背后,也能看看到方洪波和美的的一部分焦慮。
//做IP,搞人設,美的真擅長?
這份焦慮家電三巨頭都有,這份焦慮的來源在小米。
2021年開始,小米集團大家電的收入節節攀升,增長率超過40%,到了2024年,小米空調更是憑借超過50%的增速,以11.77%的線上市占率,躋身空調行業銷量前三。
焦慮之下,就要求變,家電行業因為直面消費者,企業家當“網紅”、成為企業營銷的主要載體就成了風潮。
眼看海爾、格力、小米都有企業家IP,雷軍、周云杰利用個人的影響力,主導品牌營銷,通過短視頻等社交平臺玩的風生水起,進而撬動銷量增長,拉近了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一向喜歡折騰的方洪波自然也不會閑著,也不再向以往那樣低調,出鏡率開始變高。
讓我們把事情串起來看。
從去年開始,方洪波就頻繁露臉,先是方洪波去年說美的不接受PPT匯報,到和蔚來李斌直播說 “從不加班”“95%加班是形式主義”,并簽發內部文件禁止無效加班(如下班開會、微信群“舉拳頭”表情等)。
同時,在方洪波在與李斌的交流中稱,美的“一定積極擁抱”個人IP打造。
再到如今接受訪談,方洪波在雷軍的鄰家大哥,董小姐的女強人,周云杰的呆萌人設之外,似乎想要一個接地氣的好老板的角色。
從訪談的反饋來看,形象的塑造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比如他說:每年都要花費大約800小時和中層的干部們了解情況,800小時嚴格按照8小時工作制,就是100個工作日。
牛馬們都知道,嚴格來講,我們有248個工作日,方洪波每年都需要花費近一半的時間來一對一的了解下面的情況。
作為董事長,能做到這種程度的,時刻警醒自己預防大企業病的領導十分稀有,這也是美的高效率管理的根基,同時一個親民的董事長形象躍然紙上。。
但是成功之下也有瑕疵,凹造型的時候,似乎忘了基本法,譬如訪談開頭反復提及的一個點,就是效率,內部不卷。
訪談中方洪波坦言“我從來不加班,沒有說 6 點之后還上班,這絕對不可能,周末加班也從來沒有,我過去 20 年都是這樣。”
但是,這些話和當年一起上學的學神們一樣,我回家從來不學習就是個幌子,聽聽就算了,都是人設,當真你就輸了。(后期潤色)
學霸們似乎都有這個癖好。
比如,比爾蓋茨就在自傳中寫道自己中學時的經歷,大意如下:我每年都會買兩套教科書,在學校簡單學學,絕不認真,但是到了家,就要瘋狂的補習,每當出成績時看到同學們驚訝的眼光,自己就洋洋得意。
只不過,美的畢竟不是胖東來這樣清心寡欲的區域王者,15年時擴張期的美的需要加班,24年市場萎縮守成期的美的也需要加班。
在中國,能讓員工干的少,拿錢還多的,目前來看并不多,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胖東來算一個。
但是東來哥首先是創始人+實控人,他無須對少數股東負責,天眼查APP顯示,于東來持有胖東來近7成的股份。
讓利給員工,收縮戰線,這是一個人就能決定的,而且面對的競爭遠遠沒有那么復雜,在三四線城市,商業模式基本上就是降維打擊。
方洪波首先不是大股東,掙錢是重要的事,而美的面對的,也不是三四線城市的商場,而是如狼似虎的海爾,格力,是戰斗力兇悍的雷軍,董明珠,前一段時間小米就曝出過強制加班的新聞,要求日均工時不低于11.5小時,時長不夠要被清退,雖然小米曾辟謠,但也可見其卷的程度。
美的雖然沒有這樣的新聞,但從其對人員的更換頻率上,也能看到內部競爭的激烈,不加班不卷的可能性有多少,用常識也能判斷出來。
所以這個倡導的不內卷,不加班,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下并不合理,也不符合常識,但我相信老企業家的信譽是經得起推敲的。
帶著事情為真的假設,又不那么符合商業規律,就只能找外部原因,也就是說,不加班可能是被迫的。
今年2月上旬,有多家媒體報道,美的、海爾多家工廠的員工收到通知,“取消常規加班,嚴控工作時長”,2月8日開始,大疆強制員工晚上9點下班。美的引入德國萊茵TüV開展“突擊驗廠”,連廁所清潔工都要接受“自愿加班”訪談 。
發生這一切原因在歐盟,2024年12月13日生效的《歐盟市場禁止強迫勞動產品的條例》,該條例禁止在歐盟市場上流通或供應涉及強迫勞動生產的產品,并從歐盟禁止出口此類產品。
說白了,你加班生產的貨,在歐盟這個重要的市場上可能直接就不讓賣了。
我們大膽臆測下,也許正因為此,美的更加重視國內市場,更加重視節點營銷,方洪波才出來站臺的。
所以,老百姓看企業家玩互聯網,不要看他怎么說,要看他怎么做,可以先把干貨摘出來吸收吸收,然后再看看哪些話是場面話,不加班就有可能是就坡下驢的場面話。
立人設搞IP營銷其實并不容易,雷軍掀起的這波浪潮,在互聯網這個顯微鏡下面很容易讓這些老企業家“翻車”,這里就不舉例了,一搜一大把。
而且,從美的的業績來看,干到家電行業第一的位置,靠的還是靜水流深的經營,沒有砸過冰箱,也沒有打過十億的賭,玩IP這種事還是交給董明珠、雷軍去搞比較好。
//靜水深流的經營才是必殺技
從業績上看,曾經最低調的美的,也正是規模最大的那一家,數據顯示,其營收從2012年和格力旗鼓相當,到現在已經是格力的兩倍有余。
這篇訪談刨去加班部分,都是無可辯駁的干貨,是方洪波的經營心得,是一個本分做生意,謙虛做領導的企業家。
方洪波同何享健一樣,不愛拋頭露面,但是在經營上“人狠話不多”,在他正式成為美的掌門人不久,他在內部發動了一次巨大的調整,在半年時間將美的原有的產品型號砍掉了7000個,停止了30余個產品平臺的運行,幾乎將所有非家電業務全部關閉。
這點在1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貫徹到底。
他在訪談中說到:以簡化促增長什么意思?就是企業大了就會生病,跟人一樣,層級越來越多,細分模塊越來越多,出現了很多不必要的、多余的、沒有價值的經營活動,哪怕一個動作也是活動。
比方說,小米做空調可能產品型號少一點,我們一上來就幾百款產品,里面有很多是多余的。
大企業有大企業的病癥,沒關系,在產品層面上,刀刀精準,很少能看到能夠把企業的弊病擺上桌面的管理者,這是真誠,對外如此,對內也是如此。
在聊到如何對企業的真實情況了解時,他說:大企業 CEO 往往是很難聽到真實聲音的,高管對下面層層阻隔、過濾,他們有天生這個傾向。
就方洪波的經歷來看,這幾乎是個做什么成什么的人,當他接連做正確的事兒的時候,別人和他自己漸漸地都會覺得他是一個正確的人。
但是,隨著環境的變化,正確的事變得不正確的時候,或者是正確的事顯得不那么正確,甚至已經過時的時候,人都會有一種本能來維護自身的正確性,也就是當你的成就越大的時候,你的面子也會變大,漸漸地你就放不下身段、面子。
所以,此時的方洪波還能清醒的看到,或者愿意在公眾面前講出這樣的話,謙遜是刻到骨子里的。
一定程度上,企業家營銷是一種英雄主義,一個人帶飛整個企業。
方洪波是美的的英雄,但是當他把自己定位成一個過客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時候,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宣傳,玩IP營銷那一套反而被帶偏了路子。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