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消費金融為何癡迷營銷?觀點
若問消費金融公司中誰最懂營銷,中原消費金融可能是最佳答案。
若問消費金融公司中誰最懂營銷,中原消費金融可能是最佳答案。
作為地處中原的消費金融公司,中原消費金融出圈尤其迫切,勝人一籌的營銷技能必不可少。中原消費金融的五周年,不只有鮮花和掌聲,還少不了環環相扣的營銷鏈路。正如五年前中原消費金融起步之時,相關品牌人員在位于鄭州東區的總部大樓里笑談,連公司的小編都腦洞大開。
相比頭部消費金融公司,中原消費金融的資源和稟賦較遜色,如果在制定經營戰略和市場擴張路線圖時不能跳出區域視野,那么它很可能像一些由地方城商行發起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一樣,把消費金融牌照做成一張地方性牌照。
中原消費金融用五年躋身腰部消費金融公司,半年放款量超300億,已經把業務觸角伸至全國。揭開用戶量和業績面紗,多少可見中原消費金融對營銷格外癡迷,邊聯合外部力量產出營銷方案,邊加碼信息流廣告投放,鉚足勁搶占年輕人心智。
過度聚焦營銷與業績,也易偏離普惠金融、理性消費路線。年初至今,中原消費金融推出的7天無理由還款等營銷活動,在業內廣受關注。把消費者保護和營銷獲客無縫銜接,中原消費金融為同業樹立了榜樣,但后來借助權益噱頭瘋狂引導消費者貸款,營銷活動難免有些變味。
中原消費金融自上而下耽于營銷,或與流量焦慮相關。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原消費金融的股東生態流量有限,又缺乏線下場景分期流量,主要獲客渠道依賴線上廣告投放和助貸。迫于獲客壓力,中原消費金融不得不增加營銷支出,這也將抬升經營成本,最后可能會讓中原消費金融在行業利率下調形勢下更加窘迫。
目前,中原消費金融仍在加緊投放利率在24%-36%之間的貸款,這看起來像最后的狂歡。
營銷上頭
中原消費金融在持牌消費金融行業中出鏡率較高,打開今日頭條、抖音等網絡平臺,即能看到中原消費金融投放的信息流廣告。如果說廣告投放只能代表常態化營銷,無法體現對營銷的癡,那么能把消費金融品牌傳播、產品包裝變成一門學問,足以證明中原消費金融是消費金融界的“江小白”。
在中原消費金融看來,品牌營銷有套路可循。中原消費金融用戶體驗總監謝容川感慨,品牌建設是消費金融機構的短板和痛點。時任中原消費金融品牌策劃負責人的任師遷更是把營銷看得通透,他認為品牌經營者要“搞定”年輕人,就需要更好地了解年輕人,并且在營銷策略上更迎合年輕人的喜好,和年輕人成為朋友。
營銷需要創意和理論支撐,想在營銷方案上出奇制勝,智囊團必不可少。2019年5月,中原消費金融與上海大學共建的中國消費金融品牌研究院揭牌,這也是國內首個消費金融品牌研究院。此后,中原消費金融主動走進高校,與廣告學專業學生互動,試圖從那里得到更多營銷創意。
例如,中原消費金融曾獨家總冠名第十八屆上海國際大學生廣告節。中原消費金融還直接以營銷為題,借力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文化傳播學院生產營銷方案,僅2017級、2018級廣告學專業學生就為中原消費金融提供近40套策劃方案。
對消費金融市場而言,營銷的目的是獲客,促成貸款發放。事實上,中原消費金融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加強用戶運營能力,建立營銷體系,形成用戶挖掘、觸達、轉化、運營的營銷閉環,試圖提升用戶轉化率,降低獲客成本。
身處強監管的行業,營銷過頭未必是好事,套路本身就是一種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在中原消費金融的利率公示、營銷活動、信息流廣告中,涉嫌過度營銷,宣傳存在夸大誤導。
自監管要求所有貸款平臺公示利率后,頭部消費金融公司均在官網等渠道對客展示利率收費情況,中原消費金融雖也發布服務價目表,卻未提供利率區間等利率核心數據。根據中原消費金融服務內容及價目公告,中原消費金融僅說明息費定價根據資金成本、風險成本等因素,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對客戶進行差異化定價。形式上主動公示,實際上沒有充分保障客戶的知情權,不知中原消費金融在心虛什么。
利率展示過于隱藏,廣告宣傳明顯夸大。在中原消費金融五周年活動界面,若用戶未注冊登錄,能看到“信用生活”中提示“額度使用提升至80%,利息全免”,登陸之后則顯示額度使用率提升至80%及以上,返利最高200元。
此外,借消費者保護名義極力提升“首貸戶”規模,中原消費金融的“7天無理由還款”服務也飽受詬病。在一些視頻廣告中,中原消費金融從借款人不想支付利息和手續費角度出發,推廣中原消費金融新用戶的7天無理由還款權益。
7天無理由還款本是幫助消費者避免沖動消費、過度消費,但中原消費金融貌似本末顛倒,更加激進地引導消費者借貸。嘴上說冷靜借貸,流量KPI壓頂,7天無理由還款最終成為中原消費金融的獲客神器。
相比中原消費金融金融,部分消費金融平臺對于首貸戶的免息期甚至長達一個月,但宣傳效果遠不及中原消費金融。中原消費金融深諳營銷之道,仍難掩獲客乏力困境。
獲客難題待解
憑借出色的營銷能力,以及股東資金支持,中原消費金融的業績持續向上,今年其股東中原銀行還披露了中原消費金融的上市計劃。金融科技遭遇史上最嚴監管,金融平臺上市前景未明,恐怕中原消費金融一時半會也不再會提上市計劃了。
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中原消費金融營收突破12.2億元,同比增長134%。2020年實現營收21.09億元,同比增長78.87%。2021年上半年,中原消費金融營收達15.63億元。在中原消費金融的歷史業績中,均未披露利潤數據,這可能與營業利潤率相關。
由于消費金融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發放貸款,收入來源主要為利息收入,收入高低取決于放款量多少。中原消費金融2019年放款量304.38億,2020年放款量481.59億,2021年上半年放款量達328.31億,累計放款1351.55億。
對比中原消費金融近三年的放款量,放款規模持續增長,尤其今年上半年放款量突破峰值。這或與中原消費金融年初推出的7天無理由還款營銷活動直接相關,因為按照該活動規則,用戶首次授信且首次借款才能享受該權益,當觸達用戶后,也會產生一定的交易轉化。
即使有強大的營銷支撐,中原消費金融新增用戶增速放緩形勢依然嚴峻。中原消費金融2017年新增客戶數128.27萬,2018年新增客戶數204.01萬,2019年新增客戶數556.62萬,2020年新增客戶數535.16萬,2021年上半年新增用戶數241.39萬。2019年新增用戶數同比增長1.7倍,而2020年新增用戶數不及2019年,今年上半年新增用戶數不到250萬。
就用戶規模而言,截止上半年,中原消費金融累計用戶數達1333.17萬,這一數據與頭部消費金融公司相比差距較大,頭部平臺注冊用戶數已過億。中原消費金融若想資產擴張,除了做強精細化運營,提升存量用戶的復貸率,還需從根源上拓寬流量池,增加用戶基數。
目前消費金融市場參與者眾,優質流量稀缺,獲客成本數倍增長,這對于起步較晚的中原消費金融而言,突圍難度較大。況且,中原消費金融股東資源有限,大股東中原銀行場景限于河南地市,零售網絡也無法與大行相比,導流成效可能會打折扣。
獲客壓力最終會傳導至貸款定價,中原消費金融將面臨增量和降價雙重壓力。不管是監管窗口指導,還是市場主體自律驅動,去年以來消費金融公司紛紛壓縮利率范圍,24%也將取代36%成為新一輪消費金融利率上限。
在36%的定價空間里,中原消費金融還能夠應對獲客等成本壓力,面對24%定價上限,中原消費金融很可能捉襟見肘。從持牌消費金融行業現狀看,不少機構已將利率控制在24%以內,而中原消費金融仍在發放利率接近36%的消費貸,經營壓力可見一斑。
在營銷驅動的理念下,中原消費金融似乎并不認為獲客及成本是個待解難題。正如此前中原消費金融的品牌人員所言,消費金融產品在C端的感受就三點:正規不正規、利息高不高、體驗好不好。就持牌系消金公司來看,大家在這三個方面都差不太多,所以中原消費金融開始探索品牌建設,希望從頂層做出品牌的用戶感知度。
市場前移,壁壘高筑,消費者對利率感知愈發敏感,消費金融商業模式也隨之而變。中原消費金融攜夢躍進,此刻應當清醒,再好的營銷,也終將被時間拆穿。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