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鏈賽道上,微眾、螞蟻、百度、京東等“正規軍”能崛起嗎?金融

底層平臺 FISCO BCOS作為微眾銀行區塊鏈技術架構的底層平臺,與微眾銀行底層平臺FISCO BCOS+中間件平臺WeBASE+應用組件的,例如微眾銀行牽頭發起的聯盟鏈底層平臺FISCO BCOS。
來源 | 螳螂觀察
文 | 隱南
DeFi和NFT爆火。
投資者也動了起來,把全球加密貨幣總市值推到2萬億美元左右(截止2021年9月)。相比之下,專注于機構之間應用落地的聯盟鏈受到的關注就較少。
隨著我國監管加碼,加密貨幣交易和挖礦受到打壓,公鏈項目也少有合規。而以微眾銀行FISCO BCOS為代表的聯盟鏈,在較少的關注中逐漸成為國內區塊鏈項目發展的主流。
他們是如何發展起來的?面對更加開發的國際市場,能站穩腳跟嗎?
他們跑得最快
國內外布局聯盟鏈的時間基本相同。國際上,CEV和幾家國際投行于2015年9月成立R3 Corda,Linux基金會于同年12月推出Hyperledger Fabric。國內互聯網巨頭BAT等也都在2015年率先成立了聯盟鏈的研發團隊,這其中就包括微眾銀行。
而在當時,聯盟鏈項目還處于發展初期,外界普遍質疑,聯盟鏈雖然減少了節點驗證時間,但更接近“中心化”的傳統管理本質,是“閹割版”公鏈,與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理念存在背離。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也曾表示,“激勵和通證是區塊鏈的精神,難以想象‘無幣區塊鏈’到底是什么樣子”。
那么,微眾銀行為什么選擇聯盟鏈?
《螳螂觀察》認為,對于私密性強、交易速率高的私有鏈,由于參與節點少,去中心化效果比較差,多在企業內部封閉運行。微眾銀行自2014年創立就建立起分布式的核心系統架構,并堅持朝開放銀行模式發展。私有鏈的封閉難以滿足微眾銀行的開放。
金融業一直是強監管行業,作為我國首家民營銀行和互聯網銀行,想要在技術創新方面有長遠發展,合規是前提條件。
“沒有約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自比特幣誕生后,我國“幣圈”“礦圈”亂象就層出不窮,監管層先后出臺了多套政策組合拳予以打擊。相比公鏈和加密貨幣,無代幣激勵的聯盟鏈更符合國內監管要求。微眾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的馬智濤曾表示:“不能碰幣,因為幣的價值無法作用于實體經濟。”
圖源:網絡
此外,聯盟鏈業可以在底層平臺設置監管接口,為監管者提供反洗錢、反恐融資、項目盡調、風險評級、信息披露、風險監測等功能,更適合我國產業區塊鏈的發展。
項目運行能否達到金融級的安全和穩定也是重要因素。作為無線下網點的互聯網銀行,每天要在線上處理龐大的數據,數據背后都涉及金融資產,對系統的安全和穩定要求更高。
公鏈對所有節點開放,不需要許可,因此面對的網絡環境非常惡劣,全球黑客們環伺著各個項目的漏洞,設法盜取加密資產,51%算力攻擊、粉塵攻擊、DDoS攻擊等常年影響著公鏈項目的安全和穩定。
根據Atlas VPN的數據顯示,2009-2019年黑客通過330次與區塊鏈相關的攻擊竊取了136億美元,針對基于EOS的DApps攻擊次數最多,其次是加密貨幣交易所、區塊鏈錢包和以太坊的DApps。
相對封閉的聯盟鏈網絡環境也安全很多,即使有人作惡,由于每個節點、每個用戶都有KYC驗證,可以明確知道作惡人員并予以懲罰。
此外,聯盟鏈在數據傳輸速率上也更有優勢,例如微眾銀行牽頭發起的聯盟鏈底層平臺FISCO BCOS,單鏈TPS超2萬,而目前主流公鏈項目TPS處理能力最高只能達到幾千。
相對于公鏈,聯盟鏈還具有成本低、適配性強等特點,更有利于搭載商業級應用。
對于微眾銀行來說,選擇聯盟鏈這種兼顧合規安全和開放創新的方式進行區塊鏈的發展,作為金融機構,穩扎穩打,路才會走的更遠。《螳螂觀察》認為,區塊鏈技術本身也需要經歷一些必要的實踐積累和模式進化,才能真正走向理想中的全面去中心化。
圖源:網絡
只為打造基礎設施?
2015年以來,國內的微眾銀行、螞蟻、騰訊、百度、京東、平安等科技巨頭先后加入聯盟鏈陣營,分別推出了FISCO BCOS、螞蟻鏈、TrustSQL、超級鏈、智臻鏈、壹賬鏈FiMAX等平臺。2017年FISCO BCOS更是率先全面開源。
對比科技巨頭們6個典型的聯盟鏈平臺,《螳螂觀察》看到,各平臺在設計理念上略有不同,但總體架構均是在保障性能前提下追求易用性和可擴展性,以適應不同的行業場景需求。
6大平臺當中,螞蟻鏈和百度超級鏈綜合了聯盟鏈和公鏈網絡的特點,兼容性更好;騰訊TrustSQL、京東智臻鏈、平安壹賬鏈FiMAX和微眾FISCO BCOS是更加純粹的聯盟鏈,專注于限制節點內的技術應用實現。
從開源角度看,微眾FISCO BCOS、百度超級鏈、京東智臻鏈實現了開源。目前,FISCO BCOS的開源社區已成為我國最大最活躍的開源聯盟鏈生態圈,擁有超4萬個社區成員。
目前,微眾銀行已在底層平臺、中間件和應用組件的全流程開發環節中,發布了十多個開源區塊鏈項目,并全部開源。逐漸建立起國產化、開源的全棧區塊鏈技術體系。
底層平臺
FISCO BCOS作為微眾銀行區塊鏈技術架構的底層平臺,在最開始的研發設計環節就堅持國產化理念,在計算、網絡、存儲等各環節采用國密算法,適配支持國產麒麟銀河操作系統,全部模塊兼容國產ARM架構的鯤鵬和飛騰服務器。
對比6大平臺,《螳螂觀察》看到,FISCO BCOS目前已實現了從國密算法、操作系統、芯片架構到服務器平臺的全面國產化支持。
在安全方面,FISCO BCOS通過節點準入控制、密鑰管理、權限控制,在應用、存儲、網絡、主機層實現安全保障。
在性能方面,優化了網絡通信模型,采用PBFT、Raft和rPBFT共識機制,結合多鏈架構和跨鏈交互方案,可解決并發訪問和熱點帳戶的性能痛點,從而滿足金融級高頻交易場景需求。此外,還提供各種開發接口,方便開發者編寫和調用智能合約。
在監管方面,FISCO BCOS支持監管和審計機構作為觀察節點加入聯盟鏈,獲取實時數據進行監管審計。
《螳螂觀察》看到,BFT類共識協議已成為6大平臺主要選擇,螞蟻鏈和百度超級鏈在交易效率方面最為突出,分別達到跨鏈10萬TPS和單鏈8.7萬TPS,FISCO BCOS可達到單鏈2萬TPS以上。
應用組件與中間件
開發者在現實中無法只利用底層平臺或某一特定組件,就可以直接攻克難題。微眾銀行為開發者開源了跨鏈協作平臺WeCross、分布式事件驅動架構WeEvent等十余種應用組件,主要用于技術增效和行業解決方案的創新。
但琳瑯滿目的技術組件,對于新手來說,如同貨滿的倉庫,看似豐富實則加劇了選擇困難。同時,眾多的開源項目背后是海量的代碼和技術文檔,對于開發者來說也是額外的學習負擔。
在區塊鏈應用開發過程中,所有應用都需要開發合約、交易、可視化管理、數據分析等模塊,而這些模塊的開發都具備可抽象成通用組件的共性,WeBASE就是這些通用組件的集合。
作為一條從區塊鏈底層通往應用落地的通道,它面向不同對象,如開發者、運營者,根據不同場景,如開發、調試、部署、審計等,一站式集成了運營管理臺、開發者IDE、運維工具、數據報表和審計分析等工具。并且有直觀的圖形化網頁和移動端界面,實現了區塊鏈開發的可視化。
在WeBASE的協助下,整體開發效率有了明顯提升。開發流程只需要部署節點、部署WeBASE、在線開發智能合約、調用API發送交易、使用管理平臺運營5個步驟,開發時間節省了80%以上,整體開發效率提升超100%。
與微眾銀行底層平臺FISCO BCOS+中間件平臺WeBASE+應用組件的“技術組合”類似,另外五家公司主要通過搭建底層平臺+BaaS平臺的方式為聯盟鏈提供基礎設施服務。
綜合以上,國內科技巨頭的聯盟鏈平臺在整體技術架構和技術指標方面差別不大,但微眾銀行底層平臺最早實現了全面國產化支持,更加注重開源和社區生態建設。
《螳螂觀察》認為,微眾銀行的開源生態,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聯盟伙伴,整合資源,提升應用落地能力;底層平臺的全面國產化支持,在國際競爭場景中將贏得獨立話語權。
最后還在指望應用落地?
我國聯盟鏈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云服務商、底層平臺和BaaS服務商三大參與主體。
科技巨頭們以底層平臺為起點,依托自身強大的技術儲備和市場資源,通過吸引不同行業的企業和開發者進入到聯盟當中,已逐漸將業務滲透到云服務和BaaS服務領域。
2020年4月,發改委明確將區塊鏈納入了“新基建”的范疇。此后,多部委相繼發文,要求在多個應用領域結合區塊鏈技術,涵蓋供應鏈金融、郵政、物流、教育、司法存證、食品安全、交通、農業、制造業、城市管理、跨境金融等10多個行業領域。
《螳螂觀察》認為,政策引導區塊鏈融入實體經濟意圖明顯,作為專注于應用落地的聯盟鏈,不僅可以為實體企業解決數據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難題,也可以通過聯盟生態的信息共享,為企業整合更多的資源。政策助力下,聯盟鏈應用從金融擴展到實體領域,有了更大的落地空間。
例如,微眾銀行FISCO BCOS,2017年全面開源以來,已更新迭代三十多個版本,開源社區成員超4萬個,生態內企業及機構超2000家。
早期的FISCO BCOS主要作為金融機構間的聯盟鏈平臺,但通過不斷地與各行業融合,目前超120個應用已在生產環境中穩定運行,涉及金融、醫療、農業、教育、司法等十多個行業場景。
從技術到市場,我國聯盟鏈在國際上站穩腳跟了嗎?
在技術方面,我國科技巨頭已在開源底層平臺、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上取得了世界領先的優勢,隨著專利授權進度的推進,技術優勢將進一步鞏固。
在開源的聯盟鏈底層平臺賽道上,國外市場主要由Hyperledger Fabric、R3 Corda、摩根大通Quorum等主導。根據國內外主要開源底層平臺的技術文檔和白皮書,我國已在多個方面取得領先優勢。
以微眾銀行FISCO BCOS和Hyperledger Fabric為例,FISCO BCOS在平臺更新速度、性能和功能三方面優于Hyperledger Fabric,在其它方面二者水平接近。
在專利申請方面,根據DWPI(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的區塊鏈專利“平均實力指數”,截至2020年末,螞蟻集團在授權專利、覆蓋率和引用率方面總得分最高。IBM、騰訊分列二、三位。前十名企業中,我國占8家,專利主要涉及聯盟鏈和私有鏈。在專利申請數量上,我國世界最高,占全球總量近三分之一。
雖然在專利申請方面我國已取得領先,但在已授權的專利數量上,我國仍落后于美國和韓國。跟據中國專利保護協會統計,截至2020年5月,全球區塊鏈領域已授權專利美國占39%,韓國占21%,中國排名第三,占19%。
主要原因是專利授權通常要3-4年時間,境外機構較早的在加密貨幣領域進行了專利申請,我國專利申請集中在了聯盟鏈領域,并且在2017年之后申請數量才開始暴增,預計我國在2021年之后進入專利授權的高峰。
在市場方面,加密貨幣監管趨嚴,聯盟鏈市場空間大,但我國企業國際市場參與度低。
早期加密貨幣相關項目由于監管缺位、參與節點廣泛和投機炒作盛行,主導著國際區塊鏈市場的發展。聯盟鏈由于起步較晚,更多應用于B端機構之間,C端用戶參與度低,處于市場第二梯隊。但近幾年,情況開始發生轉變。
根據最近各國政府和跨國組織針對區塊鏈的政策法規和監管態度,對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偏支持和鼓勵。而基于對金融穩定、投資者保護、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風險的顧慮,對加密貨幣、穩定幣及相關應用的監管態度更加嚴格。
受此影響,根據CB Insights的數據顯示,全球2019年的代幣融資額同比大幅減少40%,而聯盟鏈風投金額則穩中有升。但從絕對值上看,聯盟鏈項目與加密代幣項目融資金額仍有很大差距。
同時,海外科技和金融巨頭在區塊鏈的布局上與我國企業類似,以聯盟鏈為主,專注于建設通用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平臺,滿足企業上鏈需求。
《螳螂觀察》認為,加密貨幣和公鏈項目的發展方向與各國監管政策和經濟體系相背離,基本面不穩定。科技和金融巨頭主導的聯盟鏈可以更好融入現有金融秩序,打開C端市場后,將會有更大的市場空間。
我國對加密貨幣和公鏈項目的監管更加嚴格,多年的強監管使得大量不合規的區塊鏈公司停業或轉移至海外。而國內巨頭主導的聯盟鏈,由于自身跨國業務發展緩慢,國際合作較少,進而在國際區塊鏈市場中參與程度較低。
根據新加坡信息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和Tribe Accelerator2020年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國際區塊鏈產業鏈中有151家核心企業和組織參與其中。我國只有BSN國際、螞蟻集團、微眾銀行、平安金融壹賬通等7家公司的項目參與其中。
具體來看,我國企業主要參與到聯盟鏈相關的基礎設施服務領域。例如,BSN國際提供全球區塊鏈基礎設施網絡服務;螞蟻集團提供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微眾銀行在智慧城市中提供數字身份驗證等技術方案。
美國在國際區塊鏈產業當中的參與廣泛,主要涉及兩大領域,包括基礎設施中的云服務、底層開發平臺、硬件廠商、跨鏈網絡服務等;應用場景中的去中心化金融、投融資服務、智慧城市等。此外,美國也積極參與到風投、聯盟協會、科研組織等區塊鏈支持類服務當中。
美國企業在國際區塊鏈產業中參與度較高,主要得益于寬松的監管政策、開放的金融市場、全面的技術積累以及數量眾多的跨國科技企業。
《螳螂觀察》認為,我國在聯盟鏈賽道已取得技術領先優勢,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已具備一定的國際競爭力,但國際市場參與度不高,未來需要更多科技企業走出去,在競爭中鞏固自身實力。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歡迎來到財經愛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請添加微信:Tanglangcj
此內容為【螳螂觀察】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螳螂觀察(微信ID:TanglangFin):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