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分眾傳媒的水逆之年觀點

分眾傳媒作為眾多線下廣告投放的渠道之一,分眾傳媒客戶大多數屬于互聯網行業,對于樓宇電梯廣告企業分眾傳媒來說。
2019年10月底,分眾傳媒發布第三季度業績公告,其中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分眾傳媒營收89.06億元,同比下降18.12%,凈利潤13.6億元,同比下降71.72%,業績自2018年下半年持續下滑。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分眾傳媒的營收不增返降,不及大多數人預期,加之內外部動蕩,加劇了資本市場的波動。
對于樓宇電梯廣告企業分眾傳媒來說,剛剛過去的2019可謂是“水逆之年”。一方面,隨著P2P行業的逐步清退,分眾傳媒失去了大批互金客戶,直接造成了營收的下滑,而互聯網寒冬造成主要的大客戶投放預算大幅縮水,廣告市場需求疲軟,雙重打擊之下分眾傳媒難掩頹勢。另一方面,行業競爭對手窮追不舍,互聯網巨頭相繼入局,對于分眾傳媒來說也造成不小壓力。
放松廣告的真實和底線,頻繁踩雷
2019年6月,博力達思BONITAS發表沽空報告,指控波司登在公開市場造假,夸大收入及盈利等,報告發布后,波司登大跌24.78%,市值蒸發60.9億港元。2018年波司登與分眾傳媒達成“億元級”合作,而后分眾傳媒與波司登進行深度綁定,每次波司登發布報告緊隨其后的就是分眾傳媒助力的聲音。此次事件對力捧波司登的分眾傳媒而言,是一記響亮的“耳光”。
分眾傳媒這幾年確實踩了幾次雷。除了大名鼎鼎的E租寶,還有團貸網、唐小僧等,與分眾傳媒合作的多家P2P平臺頻繁暴雷,可謂是“捧誰誰崩”。2019年初暴雷的團貸網,此前曾與分眾傳媒合作,斥巨資在北上廣深等多個大中城市做廣告投放。
而暴雷的唐小僧,是涉及千萬投資人的P2P平臺。據相關數據,當時唐小僧在分眾傳媒的投放支出高達5000萬元,而這些用于投放廣告的資金,很可能正是投資人們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
“雪崩之后,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無論是對于深陷網貸的年輕人還是血本無歸的投資者,分眾傳媒作為傳播者,也有一份責任。而對于分眾傳媒來說,投放費用已經收入“腰包”,至于什么是“責任”,也許分眾傳媒沒有深刻考慮過。
涉嫌數據造假、非正向廣告,價值觀缺失
分眾傳媒的 “價值觀缺失”也體現在涉嫌數據造假事件之上。
2018年,分眾傳媒的媒介手冊因涉及數據造假而在廣告圈被熱議。據分眾傳媒的文件顯示,分眾傳媒的資源總量是新潮的30倍。而在新潮傳媒出具的媒體對比書中,注明截止到2018年3月19日的簽約資源數量約為35萬部,安裝26萬部,每月新增5萬部。資源總量約占分眾傳媒電梯數50萬部的70%。
兩家數據差異巨大,到底是什么情況?
我們可以算一算。當時分眾傳媒公布的150萬個終端中平均一梯3.3個框,計算約合39萬部電梯,加起來應該約60萬部電梯,扣除電視屏與框屏并存的電梯10-15萬部,分眾傳媒總共擁有的電梯總數應該在45-50萬部。分眾傳媒使用終端數量與對方的覆蓋電梯數量做對比,有偷換概念的嫌疑。其實,廣告客戶在投放時考慮的是覆蓋每部電梯的人數,而不是終端總數。分眾傳媒的這種數據對比法,有誤導客戶,數據造假之嫌。
數據造假風波,背后折射出是分眾傳媒的核心價值觀缺失。2019年期間,在分眾傳媒進行大范圍投放,卻被受眾瘋狂吐槽的杜蕾斯“大尺度”廣告、新氧醫美“畸形價值觀”廣告、舒客牙刷“不正向引導”廣告,都是分眾傳媒缺乏基本價值底線的體現,這是核心價值觀的缺席,這是踐行短期主義的體現。
綁定客戶無過,夸大自身作用有點上頭
2018年和2019年,分眾傳媒與營銷公司戰略聯盟,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投放服務,但長期以來,分眾傳媒都只是滿足于廣告渠道本身的定位,并未積極布局行業上下游,也未有參與廣告設計、宣發等領域,因而未能實際上構成核心企業壁壘。
事實上,分眾傳媒作為眾多線下廣告投放的渠道之一,只是品牌方在做品牌傳播的一個補充部分。以飛鶴奶粉為例,早在2017年,飛鶴奶粉就以入選CCTV國家品牌計劃,并在央視多個頻道都有品牌投放,而飛鶴在分眾傳媒投放是從2018年開始的,作為線下渠道品牌傳播補充。而分眾傳媒以非普世意義的個案宣傳其廣告傳播效果,則有故意夸大自己在廣告主推廣中的絕對作用的嫌疑。
毛利下降核心競爭缺位,脆弱聯盟不堪一擊
其實電梯廣告的最核心的競爭點就是廣告資源,作為量級第一名的分眾傳媒,在2019年遭受了不小的沖擊。在營收方面,根據之前分眾傳媒發布的年報顯示,目前分眾傳媒的毛利率下降了30%。而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核心壁壘缺失的分眾傳媒的毛利率也將進一步被壓縮。
而長期只在分眾傳媒進行投放的客戶,也逐漸開啟了“分眾傳媒+新潮”的梯媒雙投放模式。比如瓜子二手車、溜溜梅、易車網、君樂寶、立白等品牌。一方面是客戶確實需要覆蓋寫字樓+社區的大范圍,一方面是更優惠有廣泛覆蓋的選擇,客戶為什么會拒絕呢?
左分眾傳媒廣告;右新潮廣告
客戶結構單一,系統風險增加
據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以前,分眾傳媒的客戶占比最高的是互聯網類和新經濟類客戶,但是2019年以來新經濟類客戶下滑超過50%,投放占比下降19%。目前經濟環境仍未回暖,廣告主需求預計不會明顯好轉。這對于分眾傳媒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在廣告市場疲軟的背景下,分眾傳媒業績有點“青黃不接”。
從行業結構上來看,分眾傳媒客戶大多數屬于互聯網行業,而2019年互聯網行業遭遇寒冬,老牌企業紛紛削減預算,新興獨角獸難以獲得新鮮資本入駐紛紛節衣縮食過冬,這也是分眾傳媒業績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數字化進程緩慢,分眾傳媒“不思進取”
面對眾多問題,分眾傳媒沒有直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反而采取了“轉移注意力”的策略,一方面,不斷在輿論上干擾競對且緊追不舍,另一方面故步自封,未能積極開展多元化探索以分擔行業系統性風險。
分眾傳媒多年以來研發支出與營收占比投入不足2%,在2018年面臨競對競爭之前,研發人數和支出金額更是處于較低水平。而分眾傳媒長期以框架為主的展示工具,在互聯網時代的沖擊下仍未及時提高屏幕的占比,也是到了競對闖入的時候才開始改變,轉型難且慢,2019年的數字進程似乎依然沒什么起色。
分眾傳媒“水逆”:“護城河”并不護城
分眾傳媒的“護城河”就是其在電梯廣告行業先發的優勢和商業資源,但是這些“護城”體系,在資本的加持下,也可以變得并不“護城”。電梯廣告是一個沒有政策和技術壁壘的行業,作為其中的行業巨頭,分眾傳媒帶來的高利潤率吸引著各方資本,比如在2019年,帶來的是更大競爭。
而分眾傳媒在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現實下,業績的下滑在未來或將持續。
雖然有阿里“入股分眾傳媒”,但實際上阿里只是買了老股。分眾傳媒之所以數字化進程緩慢,深層次來看,也是因為阿里只是購買了分眾傳媒的老股,因此分眾傳媒在阿里體系內的優先級非常低,實際上,阿里購入分眾傳媒老股也更多的屬于“防御型注資”,以避免分眾傳媒導向阿里的競爭對手。以共享單車為例,摩拜與OFO在早期看似建立起安全的“規模化壁壘”,但行業的話語權歸屬才是關鍵所在,后來哈羅單車對摩拜和OFO的顛覆就是最好的證明。
結語
線下媒體正在迎來一個數字化、科技化的轉型期,作為線下媒體頭部企業更應該積極變革,不能作繭自縛。從當下分眾傳媒的情況來看,變革的意愿和動力還需要加強才行。而對于行業來說,如何用數字化技術,加深線上線下融合程度才能重新定義整個行業,從而積極變革取得未來增長的先機。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