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灘音視頻大模型 Sora概念龍頭萬興科技扣非凈利激增817%觀點

過去一年,從Opean AI的ChatGPT到Sora,從國內的文心一言、Kimi、字節Boximator,到萬興“天幕”,一場AI大模型交相輝映的浪潮席卷全球。據不完全統計,僅國內目前大大小小的各類大模型,已有240余個。
過去一年,從Opean AI的ChatGPT到Sora,從國內的文心一言、Kimi、字節Boximator,到萬興“天幕”,一場AI大模型交相輝映的浪潮席卷全球。據不完全統計,僅國內目前大大小小的各類大模型,已有240余個。
AI大模型熱浪之下,伴隨的是對資金、能源、人才的吞噬。大模型風大“魚”貴,巨大投入之下,大模型正面臨來自市場的價值追問。隨著AI應用加速,市場已經從要不要做、怎么做的選擇題,轉變為如何實現大模型落地到具體場景的應用題。
4月26日,AIGC軟件A股上市公司萬興科技(SZ.300624)發布2023年年報。報告顯示,2023年萬興科技深耕數字創意主業,全面擁抱AIGC大時代,實現營收與凈利潤雙增長,其中營收達14.81億元,同比增長25.49%;扣非凈利潤8968.31萬元,同比大增817.45%。
值得注意的是,其研發費用投入達4.02億元,占營業收入27%,算得上壓強投入。區別于市場上的眾多大模型玩家,萬興是從應用延伸到大模型,具有天然場景優勢。短期來看雖然投入大模型費用高昂,但以未來視角來看,其顯然是在投資未來,以應用+大模型的方式,重新賦能所有的軟件。
1%的選擇,研發國內首個音視頻多媒體大模型
在幾百家大模型中,聚焦視頻類的大模型占比約占1%,可謂少之又少。國內有字節跳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萬興科技等選擇切入這一類別。
字節跳動作為視頻流量霸主,親自下場是題中之義,央視作為國家隊自然也有不可言說之意,他們在人才、資金、算料等方面有天然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專注于數字創意賽道的萬興科技也積極投身于視頻類大模型之中。在今年1月,萬興科技正式發布國內首個音視頻多媒體大模型萬興“天幕”,涵蓋文生視頻、視頻生視頻、文生音樂、視頻配樂、文生音效、文生圖、圖生圖等原子能力近百項。Sora在2月問世后,市場對萬興科技的關注度也隨之提高,作為Sora概念股,今年開年萬興科技連續大漲,也表明市場對其青睞。
萬興為什么會做多媒體大模型?公開資料顯示,20年前萬興用一款Photo2VCD產品切入多媒體軟件領域,到現在已經是專注在數字創意領域的跨端、人工智能軟件產品與服務提供商,業務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累計用戶超15億,月活近1億,被視為“中國版Adobe”。
目前,有視頻創意、繪圖創意、文檔創意產品線。從財報來看,2023年其視頻創意線營收占比達65%,為重中之重。
因此,無論是做強視頻業務,還是加速繪圖、文檔業務線發展,萬興投身于音視頻多媒體大模型便可以很好理解。
將視野拉回當下,視頻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社交互動的首選方式,視頻內容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全球視頻創作者已達3.05億,視頻內容觸及的觀眾群體高達43億。據預測,AI技術推動以視頻為代表的多媒體市場進一步蓬勃發展,預計到2027年,全球數字視頻內容市場價值將增至3911億美元;毫無疑問,用戶側和需求側都充滿機會。
應用+大模型,精準賦能垂類創作
新技術并不顯見,大放異彩的關鍵在于應用價值的兌現,AI大模型概莫能外。
雖然對于到底是“+大模型”還是“大模型+”還有不同看法,但這更多是出于路線和模式的區別,大模型最終通過應用體現價值已成為業內共識。
國內AI先鋒,百度的當家人李彥宏旗幟鮮明提出,大模型本身并不具備價值,基于大模型開發的AI應用才有市場價值。
雖然看起來是對“大模型+”公司的喊話,目的是讓更多開發者加入百度體系,但也代表了一類公司的選擇,即通過打磨大模型本身的能力,開發AI應用,尋找應用場景。
與“大模型+”思路相對,萬興科技采取的是“AI+大模型”模式,從一開始就瞄準行業問題,以AI應用為火車頭,大模型作為賦能燃料。
一方面,聚焦數字創意垂類場景;另一方面,在前人的基礎上,從行業開源模型的基礎上做針對性開發、完善。同時,針對性進行國內算料投喂、算法框架優化,算法工程落地、算力集群建設等層面布局。
此前,萬興科技在多個場合表示,大模型時代,應用為王,模型是王后。從其業務動態層面來看,也得到印證。
財報顯示,去年萬興科技完成萬興喵影、萬興PDF、億圖圖示、墨刀等產品及其海外版的大版本升級,全面煥新云端AI工具集Media.io,并推動旗下多款產品上線AIGC功能;此外,推出萬興播爆、Wondershare TruMate、Wondershare Kwicut等AIGC新品。
潛龍勿用,或躍在淵。對于選擇應用+大模型的公司而言,相比于其現階段的商業收益,依托應用場景的使用結果來反哺大模型和AI產品的能力迭代更為值得關注。
當AI應用大量使用,帶來更多的數據生成和采集,大模型學習到各類場景下的應用知識;規模化則帶來成本的降低和性能提升,使得訓練和運行大模型變得更加精準和高效;反過來,大模型助力應用在多樣化場景產生商業收益,商業成功將轉化為AI應用和大模型的資源。
劍指AI視頻元年
毫無疑問,Sora的出現正式定義了2024邁入AI視頻元年。
面對新貴挑戰,數字創意老牌巨頭Adobe已加速AI在視頻領域的布局。除訓練視頻模型外,Adobe還接入Sora等模型,為客戶提供服務。
國外Sora珠玉在前,國內大模型也不甘落后。萬興“天幕”大模型能力已規模化商用。公開資料顯示,其在文生視頻能力上,已實現不同風格、豐富場景及主題的連貫性,且一鍵生成時長支持60秒+。
盡管AI視頻十分迷人,但其發展還在非常早期的階段。萬興科技副總裁朱偉曾對外表示,當前大模型在文本和圖像領域已實現生產力商用,在音視頻領域的應用存在數據集缺失、視頻內容結構及層級復雜、算力成本高等挑戰,其成熟應用尚需周期。
即便強如Sora,要真正輸出讓用戶可以在社交平臺發布的視頻,還有一段距離。當前,視頻生成大模型的內容長度、一致性待提升,形成完整工作流難度大。
著眼現實都是挑戰,眺望未來都是美好。
一個可供參考的案例是美圖公司。去年6月,美圖視覺大模型MiracleVision問世,形成由底層、生態層和應用層構建的AI產品生態,覆蓋生活和生產力場景,應用于美圖旗下所有產品。美圖年報稱,AI推動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美圖用戶每天處理數億份圖片和視頻,約83%用到泛AI功能。AI助力下,美圖去年收入增長29.3%,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33.2%。
縱觀萬興發展歷史,從文字、圖片、到視頻,盡管信息交換和承載的方式一直不斷變化升級,但其仍能在每個不同時代緊跟技術浪潮,洞察市場用戶需求,針對性開發出能幫助創作者高效完成內容創作的數字創意軟件,體現出其強大的市場洞察和產品落地能力。
隨著AI應用的不斷刷新,視頻模型或多模態模型不斷進化,在AI視頻賽道的押注或可為萬興科技打開新的想象空間。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