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靠3毛、5毛的拉鏈,他把1.6萬的小本買賣折騰成50億的大生意金融
一條小小的拉鏈見證了施能坑的創業軌跡,他想告訴創業者的是,“不管什么行業,不管什么產品,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做專、做精了,都有很大的市場,企業都能夠不斷地發展和壯大。”
1.6萬能做什么生意?他的答案是拉鏈。一條拉鏈會創造多大的價值?他的回答是50億。他就是中國拉鏈業唯一馳名商標,潯興拉鏈的創始人施能坑。
福建晉江是我國著名的僑鄉,也是知名的鞋服制造業的領頭羊。這里先后誕生了施文博、許連捷、丁世忠等企業家,還有72個中國馳名商標、76項國家免檢產品,其中就有施能坑和他的潯興拉鏈。
時間倒流到40年前,1978年的晉江,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誕生了成百上千家鞋服、箱包廠。不過這一切跟施能坑沒有多大關系,因為那時候,他只是一家服裝廠的打工仔,“每天就是畫圖樣、縫紉、制衣、包裝、搬運”。
不過憑著機靈肯干,施能坑頗得廠長的賞識,每到年底發獎金,他總能多得三、五百。5年的時間,也攢下了一萬六千塊。
于是,他琢磨著自己干點什么,可是東游西逛好幾個月,卻一點頭緒沒有,“鞋服、箱包都被大廠壟斷了,個個虎視眈眈,一個初出茅廬的愣頭青根本沒有什么機會。”
直到1983年五一,施能坑在掃院子,偶然聽到做箱包生意的鄰居抱怨,“現在的箱包一個月賣個一千、兩千不是事,可就是拉鏈總掉鏈子,十條有八條一拉就斷。”
什么?施能坑把掃把一扔,翻墻就去了鄰居家,“不就是拉鏈嗎,包在我身上!”不過,等他到晉江走了一圈,卻真發現沒有一家像樣的拉鏈廠,不只是晉江,整個福建都不行,“想買好的只能去北京”。
施能坑二話沒說,扭頭就去了北京。北京拉鏈總廠倒是好找,位于夕照寺中街的東興隆街,距離北京站只有半個小時,溜溜噠噠就過去了。不過,等到工廠門口,施能坑傻眼了,排隊買拉鏈的足足有100多號,“都是從全國各地趕來的,一站就是一夜。”
3天后,施能坑頂著一雙熊貓眼如期交貨。500元的跑腿費一到手,施能坑覺得商機來了,“拉鏈沒人能看得上,但是卻人人都需要。”于是當年6月,他帶著一萬六千塊第二次上北京,全部砸在了拉鏈上。
彼時,晉江鞋服廠、箱包廠進口的拉鏈絕大部分是東南亞生產的,價格便宜但質量不過關,高端的拉鏈來自日本,但是一條小小的拉鏈成本翻了好幾倍,“再有錢的老板也受不了。”
不過,頭一腳打開市場真是難,只能一家一家生磕。那段時間,施能坑每天五點不到就出發,背著2000多條拉鏈,一走就是一天,肩膀都能勒出兩條血印,但是一天能賣出去三五十條就算不錯。有時候,沒有回家的公交了,施能坑就在火車站湊乎一晚上。
熬了一個多月,他扛不住了,瘦了十多斤不說,主要是拉鏈沒賣出去幾條。左思右想,施能坑決定去找原來服裝廠的老領導。
也巧了,那廠長正發愁趕著出貨的男式運動服搞不定呢,“拉鏈不夠長!”施能坑這一去就解了燃眉之急。老領導一高興,就把一條街的30多位廠長介紹給了他。
就這樣,施能坑在晉江慢慢打開了銷路,又逐漸擴展到整個福建。四年下來,他賺了三十多萬。
不過,辛辛苦苦卻只賺了個零頭,大頭都被拉鏈廠拿去了,所以到了1988年春天,施能坑把三十萬全部投了進去,成立潯興拉鏈廠,“自己開廠,自產自銷。”
他特意從日本買來4臺壓鑄機,并從美國進了一批高質量的原材料,“必須生產出高質量的拉鏈。”當然,成本也上來了15%。
可別小看這15%,客戶就不買賬了,“質量再好,也不能賣那么貴啊!”此后短短3個月,就流失了50多個客戶。痛定思痛,施能坑決定揮起價格戰的旗幟,“別人賣一塊,我就賣八毛;別人賣五毛,我就賣三毛。”
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要想壓低價格,那只有在成本控制層次下功夫。為此,施能坑用了三招,生生把自己逼成“鐵公雞”。
第一招,上陣父子兵。請不起別人,施能坑就發動全家,“與其給別人打工,還不如為自己家人干。”別看是個家庭作坊企業,大伙心特齊,而且人力成本一下子降低了20%。
第二招,全國配置原材料。為采購到全國價格性價比最優的原材料,施能坑專門成立了采購組。整個1990年上半年,他全在外地跑,最后才確定“福建的布料+北京的拉頭+廣東的模具”的策略,一舉將成本降低了15%。
第三招,壓低毛利率。施能坑不貪,正常毛利率在40%,他一口氣降到20%,“為的是薄利多銷。”
一個月后,1000條潯興拉鏈問世,施能坑推出震撼價,“批發3毛,零售5毛。”這下可好,100多家箱包廠家跟瘋了一樣,短短一個小時就秒光。
僅僅半年,他就在晉江立住了腳,1年以后,潯興拉鏈成了福建小有名氣的拉鏈廠。為此,施能坑還特別搞了個送貨上門的服務,“只要是福建省,一天之內準保送到!”
就這樣,到了1990年,施能坑就賺到了人生中第一個100萬。
眼看著業務越做越大,廠子供不應求,再加上一些小的作坊紛紛轉行做拉鏈,“排著隊來取經。”他就索性發展代工廠,并推出四統一,“統一提供拉頭和生產工序,統一潯興商標,統一價格,統一銷售返點”。
不過攤子一大,問題也就來了。1991年3月,一個廈門的外貿服裝廠的廠長拿10件衣服,氣沖沖找到施能坑,“8件拉鏈都是壞的,差點被老外打個半殘!”
“馬上停掉所有代工廠,”施能坑嚇出一身冷汗。此后一周,退回來價值300多萬的拉鏈堆。在工廠大院,當著全廠員工和客戶的面,他一把火燒掉,很多員工當場就痛哭流涕。
要知道,那把火燒掉的何止是300萬,燒掉的可是整個潯興拉鏈廠的未來。對于一個剛剛成立3年的拉鏈廠來說,此舉無異于滅頂之災。不過,施能坑顧不上那么多了,他親自下車間,僅用三天時間就趕出3000個拉鏈送到廈門,“全部免費,花錢買教訓!”
此時,賬上的流動資金僅剩11萬,還不夠發一個月工資。是散伙還是繼續硬撐?就在施能坑糾結之時,銷售的電話卻被意外打爆了,“全是20萬、50萬的大訂單。”
怎么回事?原來,那家廈門服裝廠的廠長被評為福建先進企業家,記者采訪的時候,他偶然提到施能坑“火燒拉鏈”的事情。
就這樣,潯興拉鏈神奇般起死回生,到了1992年,銷量竟然翻了兩倍。經過這么一折騰,施能坑下了死命令,“質量就是生命!”
當然,光靠守是守不住的,還要想法搞出新花樣。1993年初,施能坑去日本、美國轉了一圈,皮箱里塞滿了100多種新型拉鏈,“隱形拉鏈、雙骨拉鏈、防水拉鏈......”
因為彼時的施能坑有了更大的目標,“建立民族品牌,走向世界舞臺!”
隨后,他成立了技術研發部,采取引進、吸收、創新的路徑,首創應用于女性服飾的隱形拉鏈和折強力提高兩倍的雙骨拉鏈。
此時,家族式管理就跟不上趟了。為此,他專門召開家庭會議,“該是淡化家族式管理的時候了”。大哥當即做出表率,隨后,絕大多數家庭成員相繼退出管理層。
接下來,施能坑在各大報紙上刊登招聘廣告,“歡迎應屆大學生加入”。1994年夏天,第一批來自武漢的兩位大學生入職,成為潯興第一批引進的人才。20年過去了,這兩名大學生一個成了潯興拉鏈的總經理,一個成了技術研發部部長。
嘗到甜頭后,施能坑與華僑大學合作成立了拉鏈學院,“專門培養基層管理和技術人才”。同時,建立培訓基金,讓現有干部去深造。他還在工廠大院里建了別墅作為員工宿舍,并讓出15%的股份給業務骨干。
人才一穩定,施能坑心里就踏實了。1996年,他主動請纓,“用3年的時間完成了《拉鏈術語》和三項拉鏈行業標準的制定。”3年后的1999年3月,潯興被正式定為中國拉鏈中心。
也就是這一年,施能坑贊助了潯興職業籃球俱樂部,“一來是為了支持福建的體育事業;二來宣傳潯興品牌,提升企業形象;三來介入體育行業,多元化發展。”
產品、技術、營銷齊發力,潯興拉鏈就此走上快車道,先后推出了200多項新產品,申請專利的有40多項,“使中國的拉鏈行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如果你認為一個拉鏈僅僅就是一個拉頭和兩片布組成,那就大錯特錯了,至少在潯興拉鏈的身上是豐富多彩的。
異域風情拉鏈:以非洲土著生活、埃及文明、希臘奧林匹克為核心的異域風情,采用非洲豹紋、斑馬紋等50種圖案,以及鍍銀、鍍金、青銅、牛角等20種材質。
中國風拉鏈:以中國傳統藝術圖案為核心,采用中國結、刺繡紋樣,潑墨國畫,鏤花窗棱、蝴蝶紋、草書等圖案樣式,材質包括度黑鎳、紅古銅、青古銅。
自然風拉鏈:以環保為主題,把植物紋理、花卉圖案、流水曲線、和幾何為圖案,采用果殼、木頭、樹脂、貝殼、鵝卵石材質,滲透健康、環保和可持續的潮流生活方式。
此后6年,小廠發展成為集模具開 發、拉鏈生產、電鍍、染色為一體的拉鏈專業生產集團,20%的產品銷往中東、歐美、東南亞市場。
2006年12月,潯興拉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內拉鏈業惟一的馳名商標,施能坑的身價也達到了11億。
上市后,施能坑重新制定了“中國布局、全球滲透”的發展戰略,收購了跨境電商平臺“價之鏈”。他也有了更大的雄心,“讓潯興成為跨國公司”!
如今,潯興拉鏈已經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拉鏈品牌,拉鏈產品遠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世界紀錄協會評定的中國最大拉鏈生產商中國紀錄。
一條小小的拉鏈見證了施能坑的創業軌跡,他想告訴創業者的是,“不管什么行業,不管什么產品,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做專、做精了,都有很大的市場,企業都能夠不斷地發展和壯大。”
來源:碩士博士圈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