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美團大戰一觸即發 原來竟然是因為Uber觀點
就在美團點評完成融資的一周前,滴滴宣布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外部將這次調整解讀為備戰美團點評。
可能有小伙伴會問,要說滴滴和Uber還可以對比,但是跟美團有什么關系呢?別急,我們先來看看這張圖。
在沒有體驗UberEATS的服務,與送餐司機交流前,長庚君看到美團點評要做網約車業務的第一印象是:雖然同是大企鵝生態共和國的一員,但是王興卻在程維背后捅刀子,一個做送餐服務的突然做網約車業務去搶別人的飯碗,多少也不那么地道。
可是體驗了一輪UberEATS后,突然覺得,做網約車只是美團點評的一個防守業務,不是為了攻擊對手,而只是為了保護自己。
為什么這么說?
長庚君跑了一圈南加州后發現,帶有UberEATS標識的餐廳不在少數,一些Uber司機告訴長庚君,平均每天下來,來自UberEATS的訂單也有3-4單左右。查閱資料后,我們發現Uber這項在2016年初推出的獨立APP,初期只在北美市場進行試水,聽說目前已經將業務拓展到了北美以外的22個國家和地區。從我們了解到的信息看,UberEATS至少在加州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外賣服務商。
從時間線上去看,也就是UberEATS業務推出后不到半年的時間,美團點評宣布開始推出網約車業務。
時間是不是很湊巧?再來看看王興的創業史,最初創立的校內外基本COPY了Facebook,后來的飯否則是Twitter的翻版,初期的美團在產品、商業模式上都與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高度類似。
美國最火的網約車服務商干起了送外賣的活兒,你說產品經理出身,又以“借鑒”國外產品、模式而聞名的王興會不會關注到?更何況這項業務還和美團點評的外賣服務緊密相關。
Uber在國外能風風火火做起外賣生意,滴滴在國內就一定不會做外賣么?長庚君肯定不知道王興的真實想法,但是這個疑問我們相信王興一定是反問過自己很多遍的。
前幾天,美團點評對外宣布完成了新一輪40億美元的融資,這輪融資完成后,美團點評的估值溢價突破300億美元,進入中國互聯網公司Top10的俱樂部。需要說明的是,這一切都是在阿里的全力狙擊下完成。
就在美團點評完成融資的一周前,滴滴宣布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外部將這次調整解讀為備戰美團點評。
接近美團點評的小伙伴則告訴長庚君,之前美團點評在南京試水的網約車業務各項數據都看起來非常好。假如這個說法屬實,那么美團會不會將南京的網約車模式復制到更多城市?畢竟剛剛完成融資的美團點評糧草充足。
看看網約車的競爭歷史,競爭初期是滴滴占據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而競爭對手快的通過拿下杭州、合肥、武漢等二線城市來叫板滴滴。競爭中期,滴滴通過合并快的來獲得市場份額,并取得絕對領先的地位。后期與Uber的合并則完全是為了消滅競爭對手,從而結束燒錢大戰。
現在來看看美團點評在南京這個二線城市試水網約車業務的思路,可以說和當初快的叫板滴滴的競爭策略有很多相似之處。接下來,相信美團點評還會繼續在更多二線城市試水網約車業務來搶滴滴的市場份額。
另外有未經證實的消息說,在摩拜單車新一輪的融資中出現了美團點評的身影,如果這事兒是真的,美團點評與滴滴的全面對抗恐怕已經箭在弦上。
至于美團點評這么做是否會在大企鵝生態共和國中引發內亂(畢竟今天的滴滴已經毫無疑問是騰訊系的重要力量),目前在幾個戰場分別要面對攜程、餓了么、滴滴的美團是否戰線過長?樹敵太多?以后有時間再專門聊聊這事兒。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