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大文娛亂局:戰略混沌、組織震蕩與業績巨虧觀點
對于馬云來講,最嚴重的并非這些業務帶來的巨額虧損,而是巨額虧損背后所出現的組織調整頻繁、高管持續震蕩與員工士氣低下,這尤其以阿里大文娛業務最為嚴重。
阿里巴巴集團大文娛業務在長達5年的發展過程中,組織架構與核心高管更迭頻繁,在這背后其實是商業模式與發展戰略的不清晰。當企業在商業模式與發展戰略上缺乏系統的頂層思考時,無論組織與高管進行再多次的調整也于事無補。
1
5月4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了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2018財年全年財報,財報顯示,阿里巴巴集團2018財年營收為人民幣2502.66億元(約合398.98億美元),同比增長58%。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凈利潤為人民幣832.14億元(約合132.66億美元),同比增長44%。(注:阿里巴巴財年與自然年不同步,從每年的4月1日開始,至第二年的3月31日結束)。
在財報中,阿里巴巴集團將其收入構成劃分為電子商務、云計算、數字傳媒與娛樂、創新戰略和其他四大部分。
電子商務部分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農村淘寶、天貓超市、阿里媽媽、天貓國際、盒馬、銀泰百貨、速賣通、B2B以及菜鳥網絡等國內外零售與批發業務。2018財年,電子營收部分為人民幣2140.20億元,同比去年增長60%,是阿里巴巴集團目前最大的收入來源,占整體營收的85.52%。
云計算業務的公司主體是阿里云,阿里云目前是中國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市場的領導者。2018財年,阿里云全年收入為人民幣133.90億元,同比增長101%,占到阿里巴巴集團整體營收的5.35%。
數字傳媒和娛樂業務包括UC瀏覽器、UC頭條、優酷土豆、天貓TV、阿里體育、阿里音樂、阿里游戲與大麥網等。2018財年,來自數字傳媒和娛樂的營收為人民幣195.64億元,同比增長33%,占集團整體營收的7.82%。
創新戰略與其他業務包括高德地圖、YUNOS和釘釘。2018財年,來自這一部分的營收為人民幣32.92億元,同比增長10%,整體營收占比為1.32%。
2
2502.66億元營收,832.14億元凈利潤,從阿里巴巴集團的整體營收與盈利數據來看,業績頗為靚麗,但詳細分析各業務的財務數據,背后卻隱藏著不少隱憂。
阿里巴巴集團財報顯示,除了主業電子商務部分盈利豐厚, Ebitda (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高達1141億元外,其他各業務均出現巨額虧損。
其中,阿里云業務在2018財年的Ebitda為-7.99億元,創新戰略與其他業務的Ebitda為-29.95億元,數字媒體與娛樂業務的Ebitda更是巨虧高達83.05億元,這三大業務合計虧損超過120億人民幣,將阿里巴巴集團的整體利潤率拉低了5個百分點。
當然,阿里巴巴集團在云計算、數字媒體與娛樂以及創新戰略業務的巨額投資與虧損,都是阿里巴巴集團基于長期可持續發展所做出的戰略選擇,馬云已經有所準備。一方面,電子商務主業的豐厚盈利能很好的支撐這些業務的虧損;另外,即使這些新業務最終失敗,馬云認為這種探索也值得去做,因為阿里巴巴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足夠的影響力,有了成熟的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如果阿里只想著賺錢,那么就是一家“沒出息的公司”,要對世界、對時代、對社會問題有擔當,所以有義務進行高風險但極有意義的商業嘗試。
但對于馬云來講,最嚴重的并非這些業務帶來的巨額虧損,而是巨額虧損背后所出現的組織調整頻繁、高管持續震蕩與員工士氣低下,這尤其以阿里大文娛業務最為嚴重。
3
2012年,阿里巴巴集團內部曾有過一次關于“未來10年,20年中國最需要什么”的主題大討論。馬云自問自答,“10年后,中國人最缺什么?Double H!健康(Health)和快樂(Happiness)!”
圍繞“快樂(Happiness)”戰略,阿里巴巴集團隨后通過自建與并購相結合的方式,迅速完成在文化娛樂領域的布局:2013年收購蝦米音樂,2014年收購阿里影業,2015年組建阿里音樂與阿里體育、收購優酷土豆,2017年收購大麥網、成立阿里游戲......
2016年6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全面整合優酷土豆、阿里影業、阿里音樂、阿里體育、UC、阿里游戲、阿里文學與數字娛樂事業部等業務,成立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簡稱阿里大文娛),由俞永福出任第一任董事長。
但從2013年開始布局到現在,阿里巴巴集團的大文娛業務已經經歷了多次的組織調整與高管動蕩。
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收購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國,后更名為阿里巴巴影業集團,馬云任命了在中國影視傳媒行業擁有豐富經驗的張強出任阿里影業CEO,但由于張強在任期間表現欠佳,2016年12月5日晚間,阿里影業發布公告,宣布阿里影業董事長俞永福兼任CEO,原CEO張強和原總裁張蔚轉任聯席總裁,向俞永福直接匯報,不久后,前任CEO張強辭任執行董事,逐漸淡出阿里影業。
2017年8月2日晚間,阿里影業再次發布公告,宣布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樊路遠(花名“木華黎”)加入阿里大文娛大班委,接替俞永福出任阿里影業CEO,向俞永福匯報。高層的不斷更迭,導致阿里影業的業績一直表現不佳,2018年5月7日,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公布了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十五個月財務業績,業績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為33.03億元,經營虧損為16.13億元。
2015年7月15日,阿里巴巴宣布以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為基礎,成立阿里音樂集團,由高曉松出任董事長,宋柯出任CEO。一年之后,2016年9月19日,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發布內部公開信,原阿里音樂董事長高曉松升任為阿里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將全面負責阿里大文娛的國際戰略;阿里音樂原CEO宋柯將就任阿里音樂董事長,負責阿里音樂演藝業務及創新發展;優酷土豆總裁楊偉東兼任阿里音樂CEO。高曉松與宋柯的職位變動意味著阿里巴巴集團對高曉松、宋柯二者在阿里音樂取得的業績并不認可,這次人事調整是希望楊偉東把走偏了的阿里音樂重新拉回正軌。
2017年11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通過內部信宣布了大文娛業務最重要的一次人事調整,這次人事調整的主角是一直被寄予厚望的阿里大文娛業務的掌舵人俞永福,內部信宣布俞永福將辭去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與CEO職務。俞永福辭去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后,阿里巴巴大文娛將實行班委基礎上的輪值總裁制,班委由優酷土豆總裁楊偉東、移動事業群總裁朱順炎、阿里影業CEO樊路遠(木華黎)、阿里音樂CEO張宇(語嫣)、常揚(劉墉)與阿里文學CEO黎直前(宇乾)組成,優酷土豆總裁楊偉東擔任第一任阿里大文娛輪值總裁。
俞永福的辭任,意味著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云與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對大文娛的業務進展并不滿意。
經歷近半年的過渡期,2018年5月11日下午,張勇發布內部信,宣布對大文娛版塊再次進行組織調整,阿里文娛集團輪值總裁兼大優酷總裁楊偉東將同時兼任阿里音樂CEO,而阿里影業董事局主席兼CEO樊路遠將兼任大麥網CEO。而此前兼任阿里音樂CEO和大麥網CEO的阿里巴巴合伙人張宇將會調回到阿里巴巴集團,另有任用。
4
從2013年開始布局截止到現在已經五年,承載阿里巴巴集團“快樂(Happiness)”戰略的大文娛業務遠遠沒有達到健康的狀態,而是一直處于頻繁的組織調整與高管更迭的狀態,不僅導致業績表現不佳,還導致內部員工對阿里大文娛業務的未來并無底氣,士氣不足,核心骨干頻頻出走。
在組織與高管的頻繁更迭背后,其實是阿里巴巴集團大文娛業務的商業模式與發展戰略并不清晰。
騰訊是阿里巴巴大文娛業務不錯的對標對象,其在騰訊網、騰訊游戲、騰訊視頻、騰訊音樂、騰訊體育與騰訊文學業務都取得了不菲的成就。2017年11月8日,騰訊旗下的文學業務閱文集團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市值近千億;近期,騰訊音樂也被傳出估值超百億美金,將完成上市,根據被曝光的一份騰訊音樂融資資料數據顯示,騰訊音樂2016年收入近50億元,凈利潤近6億元;2017年營業收入超過94億元,凈利潤超過18.8億元。資料中預計,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將超過170億元,凈利潤將達到36.5億元。
騰訊并沒有刻意強調各業務之間的融合,而是在適度協同的前提下,騰訊游戲、騰訊音樂、騰訊視頻與騰訊文學每個業務都擁有獨立的,清晰的商業模式與發展戰略思考,強調各自的專業化發展。
而阿里巴巴集團大文娛板塊只是在業務上做簡單的加法,以并購為主,自建為輔,把影視公司、在線視頻、在線音樂、在線游戲、在線體育與在線文學等業務拼湊起來,形成了一個松散的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每一個子業務都沒有清晰的商業模式與發展戰略思考,但又過于強調整個文化娛樂集團的一體化協同。
當企業在商業模式與發展戰略上缺乏清晰頂層設計的前提下,無論組織與高管進行再多次的調整也于事無補。
阿里巴巴集團應該對大文娛業務進行系統梳理與重新思考,在業務上有所側重,不要眉毛胡子一把裝,也不要為融合而融合,要針對優酷土豆、阿里影業、阿里音樂與阿里體育等業務,均建立自己清晰的商業模式與發展戰略,讓其具有不依附阿里生態而獨自存活的能力。
5
馬云是一位極為優秀的企業家,阿里巴巴也是一家極為優秀的企業,但阿里巴巴大文娛業務在長達數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進展不利,也證明了沒有任何一個企業是沒有邊界,無所不能的,即使強大如阿里巴巴集團也不例外。
2018財年,阿里巴巴集團電子商務主業的營收與利潤雖然保持了40%以上的高速增長,但在衡量電商業務最重要的業務指標GMV上,阿里巴巴只有22%的增長,這個數字要遠低于京東商城與蘇寧易購等競爭對手,這是需要馬云有所警惕的;另外,螞蟻金服的核心產品支付寶也正在遭遇微信支付的猛烈挑戰;菜鳥物流與阿里云還將面臨著漫長的投入期;線下新零售業務都是收購而來,不僅面臨著艱巨的業務整合壓力,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還將承擔巨額虧損。
雖然對于馬云來說,創業就是他有限生命的一場無限游戲,沒有終點,沒有邊界。他也從沒有給自己與阿里巴巴畫地為牢,把阿里巴巴定義成一家普通的商業公司或者定義為一家電子商務公司,而是把阿里巴巴視為一家創造未來的公司,視為一場隨環境變化而不斷延續的無限游戲。
但大文娛業務的挫敗,也應該讓馬云認真反思阿里巴巴集團的能力邊界,開始有所為,有所不為。
【來源:礪石商業評論】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