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國家這么著急按下幼兒園證券化?觀點

2020年學前教育財政經費占教育總經費的比例達到9%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占教育總經費比重距離專家們的9%有一定的差距,另外一個是學前教育經費占教育總經費的比重。
11月15日晚間,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特別提出: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意味著幼兒園證券化屬于上綱上線不能碰了,這則幼教行業的重磅一出來,中概股紅黃藍盤前就開啟暴跌模式,盤中兩度觸及熔斷,收市妥妥的腰斬,市值一夜之間蒸發了2.6億美金;A股也難逃此劫,幼兒園板塊齊刷刷下跌,龍頭威創股份一字跌停,預計至少也要上演三級跳了。
有網友表示,跟互聯網彩票一樣,又一紙公文干死一個行業。
一刀切,可能沒有辦法的辦法
《意見》發布之后,不少從業者表示猝不及防,雖然《意見》明確說明,不讓幼兒園證券化是為了避免學前教育過度逐利,但從側面也反映出一個問題,目前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情況可能不太好,而且問題很多。
1.經費方面
一直以來學前教育就被行業人士吐槽,水平差、經費太低,主要圍繞兩個指標。一個是教育財政性經費占國家GDP比重能否到達4%,這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礎線;另外一個是學前教育經費占教育總經費的比重,反應國家對于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專家和業內人士給出的數字是9%;
數據來源:百度百科
先來看第一個指標,我國自2012年站上4%這水平線以來,到2017年已經連續六年超過4%,其中2016年更是達到5.22%歷史最高,這項指標沒毛病。
數據來源:教育部2011-2017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
從數字上來看,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占教育總經費比重距離專家們的9%有一定的差距,但從過往年份來看差距已經在不斷減小,按照這個增速, 2020年學前教育財政經費占教育總經費的比例達到9%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際上毛入園率在60%-80%%之間的國家,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占比平均為7.73%,我國2017年入園率79.6%,相應的占比為7.65%也算是合理的。
單從財政角度來看,國家財政給教育領域的錢是到位的,而且分配給學前教育的經費也是合理的。
2.法律法規層面
我國在2012年就頒布了《幼兒園標準化建設基本標準》(試行),雖然是個試行的標準,但是也算是給業界一個目標。特別隨后的2012年《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及2014年《關于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意見》發布,直接為幼兒園這個行業的第一步指明了發展方向,大力發展公辦、普惠性幼兒園。
與此同時,政策在關于民辦教育機構方面也是用心良苦,甚至早在1993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就明確提出“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給與民辦教育機構支持;到2002年《民促法》頒布,以及2017年9月新修訂后開始實施的《民促法》更是在法律層面上明確了允許舉辦盈利學校。
雖說不算完善,但政策方面也沒啥硬傷。結果呢?
在大A股,原本是做數字拼接墻的威創股份,2015年溢價20%轉型做幼教;從事玻璃加工產業的秀強股份也在當年宣布轉型幼教領域。這公司主業都是跟幼教八竿子打不著的,通過資本運作搖身一變成為行業領頭羊。
根據IT桔子的一項數據顯示,在2015、2016兩年間,在一級市場涉及幼兒園行業的投資多達122例,二級市場涉及幼兒園行業的并購案例有18起,涉及資金超過50億。
另一邊紅黃藍更是高調的跑美帝上市去了,然后還搞出一波打針虐童風波。這些破事兒一鬧,國家的心在滴血啊。
3.入園情況
家長們都在念叨的“入園難”、“入園貴”是什么格局?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全國共有幼兒園25.50萬所,比上年增加1.51萬所,增長6.31%,民辦幼兒園16.04萬所,比上年增加6169所,相對應,公辦園增量8931所。
2017年在園兒童4600.14萬人,比上年增加186.28萬人;民辦園在園兒童2572.34萬人,比上年增加134.68萬人。也就是說,在新增在園兒童方面,民辦園承載了72.3%的指標,而2016年,這一數字接近90%。
也就是說,目前公辦園數量嚴重不足,入園多半去了民辦園,費用還不低。
4.師資
教育部給出的統計口徑是生師比(專任教師數與在校學生數的比例),以下是我國幼兒園近幾年的生師比情況:
數據來源:2012-2016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情況
雖然生師比近年來不斷在降低,但是距離幼兒園《幼兒園標準化建設基本標準》當中規定的5:1-7:1還有相當的差距。
同時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師資如此稀缺的條件下,整體學前教育專任教師學歷水平也不夠。在一些發達國家,比如芬蘭,都是社會上最為優秀的一群人從事學前教育,而我國雖然從統計的口徑上來看,學前教育專任教師專科及以上學歷教師比例已經提高到79.1%,但以專科和高中學歷為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就是這樣的學前教育大環境,哪怕能夠實現“教育十三五”當中的一些入園率之類的軟指標,反應師資水平的硬指標達不到也是白搭,幼兒園企業還在資本市場玩并購割韭菜。
再加上全面開放二孩,到如今的2018年,剛好到了一波波新生代入園的年齡,需求也一定是有增無減,你說國家能不著急么?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