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京東雙11風波:從明州事件到楊笠,劉強東真的被架空了嗎?快訊
明州事件后的劉強東,回來之后已經管不好京東了嗎?
明州事件后的劉強東,回來之后已經管不好京東了嗎?
因為找了楊笠,京東這個雙十一有點難過了。往年這個時候,各大電商平臺都忙得熱火朝天,但今年的京東卻格外尷尬,滅火救火成了他們的主題。
京東靠數碼3C產品起家,用戶大多是男性,而楊笠正是靠嘲諷男性出名。京東請楊笠來代言雙十一活動,就好比讓素食主義者給烤肉店做廣告,完全就是找罵。因此很多老用戶感覺被背刺,跑到各個平臺上罵京東,甚至找客服退會員,提現理財產品。
三天時間里,京東股價下跌超10%,市值蒸發了近500億人民幣。
京東可能也沒想到事情會鬧得這么大,一時間公關部忙得焦頭爛額,但最后的回應呢,還是那幾句官話,諸如「沒有后續合作計劃」,「擠兌情況純屬謠言」之類的。
只是這種消極的態度,說實話,公關效果約等于零。
其實,這次代言風波只是個導火索,背后折射出的是京東這幾年的焦慮。拼多多崛起,短視頻平臺也來搶市場,國內電商競爭越來越激烈,京東的營收增速一年比一年慢。2020年到2024年,京東的營收增速,從近28%一路掉到不足4%,差不多就是從高速奔跑,變成幾乎停滯。
在這種情況下,找到新的增長點,就成了京東的燃眉之急。所以,請楊笠過來,很可能就是京東追求多樣性紅利的一個舉措。
一方面,想表現出自己政治正確,另一方面,也想吸引女性用戶。畢竟,女性消費者的購買力有目共睹,如果能抓住這部分市場,對京東未來增長肯定是有幫助的。但這次的操作太生硬了,根本沒考慮到原有用戶的感受,結果就是兩頭不討好。
京東這次在雙十一前的折騰,真的印證了那句老話,「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但話又說回來,有些人看了楊笠事件后,就開始給劉強東找補了,說東哥被「女權高管」架空了啦,被「境外勢力」控制了啦。這種替資本家找借口的話,說得劉強東好像是個無辜受害的傻白甜一樣,其實大可不必,人家東哥可能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集權過。
明州事件后,東哥在短暫蟄伏了一陣之后,不僅成功搞掉了京東內部好幾個山頭,一邊減持股票,一邊還能給管理層來個大換血,這些都足以顯示他對京東行政、人事和管理的掌控權。
當然了,過度集權的代價,就是山頭文化被削弱,決策近乎一言堂,失誤的概率也隨之增加。這次請楊笠代言,很可能就是這種背景下拍腦袋的決定,上面拍板,下面執行,誰也不敢反對,最終釀成了這場危機。
劉強東是草根逆襲的典范,但他從來不是你我的兄弟。退一萬步說,東哥和楊笠、李誕這些人之間的利益綁定,也遠比那些嚷嚷著要退會員、和客服吵吵半天的用戶要緊密得多。
資本家不是你的朋友,東哥也不在乎你是不是替他說話。
在資本家的世界里,只有利益,沒有兄弟。那些覺得自己被京東背刺的男性用戶,其實一開始就錯了,錯在對資本家的幻想,京東找楊笠代言,不是因為「劉強東被架空」,而是因為東哥自己覺得這樣做能賺錢。
指望資本家和你做兄弟,這本身就是一種天真。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