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條投訴撕開遮羞布:最賺錢的螞蟻消金,為何管不住壞賬與暴力催收?觀點
在消費金融領域,螞蟻消金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2024年,其憑借152.13億元的營業收入和30.51億元的歸母凈利潤,一躍成為行業內最賺錢的公司,資產規模也穩居行業之首,達到3137.51億元 。
在消費金融領域,螞蟻消金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2024年,其憑借152.13億元的營業收入和30.51億元的歸母凈利潤,一躍成為行業內最賺錢的公司,資產規模也穩居行業之首,達到3137.51億元 。然而,在這光鮮亮麗的業績背后,卻隱藏著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壞賬攀升、違規催收、合規風險等,猶如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威脅著螞蟻消金的健康發展。
從業績數據來看,螞蟻消金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自2021年成立以來,其歸母凈利潤猶如過山車一般起伏不定。2021年凈虧損11.7億元,2022年扭虧為盈實現8.41億元利潤,2023年凈利潤卻又大幅下降至1.52億元 ,直到2024年才迎來爆發式增長。這種大幅波動的業績表現,反映出公司經營的不穩定性。盡管2024年業績暴增被認為是基數偏低導致的利潤回歸正常,但也側面反映出螞蟻消金在經營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需要不斷調整經營策略以適應市場變化。
隨著業務的擴張,螞蟻消金的壞賬問題日益凸顯。自2024年起,公司多次轉讓不良資產,僅2024年三次轉讓的未償本息總額就約達17.78億元,涉及借款人近20萬戶。進入2025年,這一情況并未改善,上半年已在銀登網掛出兩期不良資產轉讓公告,未償還本息分別約為5.81億元、6.03億元 ,且前5個月合計掛牌轉讓11.84億元不良貸款,已超過2024年全年的66%。這些不良資產中的借款客戶多為三四線城市客群,平均年齡38歲,逾期超1000天的貸款占比較高。這表明螞蟻消金在風控方面存在漏洞,未能有效評估和控制風險,導致大量不良貸款的產生。
螞蟻消金在合規方面也麻煩不斷。今年3月28日,公司因公司治理不完善、風控獨立性不足、貸后管理不到位、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等問題,被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重慶監管局罰款140萬元,信貸風險管理部管理團隊成員孫某也被處以警告。此次處罰將螞蟻消金的合規問題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下。其中,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引發了廣泛關注。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以“支付寶”為關鍵詞搜索,累計投訴量接近20萬條,投訴內容涉及暴力催收、惡意催收、騷擾親友、泄露個人信息、亂收費等,而暴力催收問題尤為突出。許多消費者反映,在還款過程中遭遇了來自螞蟻消金委外催收公司的不合理對待,如不聯系本人直接聯系單位,冒充法院進行調查,使用惡劣危險語言警告等。這些行為不僅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損害了螞蟻消金的品牌形象。
螞蟻消金試圖通過科技手段來解決問題,如推出“小紅花”智能風控系統,通過AI動態監測借款人行為,實現額度實時交互管理;花唄推出額度互動新功能“小紅花”,用戶可提交證明材料申請提額。但從實際效果來看,這些技術手段似乎未能有效解決壞賬和合規問題。技術雖然能夠提高放貸效率和風險監測能力,但無法完全替代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和合規運營機制。在追求業務增長的同時,螞蟻消金忽視了風險管控和合規經營的重要性,導致公司陷入了高增長與高風險并存的困境。
與同行業的招聯消金相比,螞蟻消金雖然在2024年實現了歸母凈利潤的反超,但在發展的穩定性和合規性方面仍有差距。招聯消金作為行業頭部公司,成立時間早,在風險管理和合規運營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盡管2024年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有所下降,但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招聯消金建立了相對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和合規機制,能夠較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和監管要求。螞蟻消金若想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借鑒同行的經驗,加強自身的風險管理和合規建設。
螞蟻消金作為消費金融行業的龍頭企業,在取得輝煌業績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壞賬攀升、違規催收、合規風險等問題,不僅影響著公司的聲譽和形象,也威脅著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螞蟻消金需要深刻反思,強化自營催收及貸前分層定價,加強技術賦能,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和合規運營機制,以打破“高增長、高不良、強催收”的惡性循環,實現真正的健康前行。否則,即使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強大的技術實力,也難以在日益規范和競爭激烈的消費金融市場中立足。
出品丨九州商業觀察
撰文丨九裘小妹
編輯|鄒貓小妹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