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單、離職潮與利潤下滑:網商銀行的光鮮十年藏著多少暗礁?觀點
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中,網商銀行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借數字銀行的模式迅速崛起,成為行業內的焦點。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系列問題逐漸浮出水面,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家以服務小微為己任的銀行。
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中,網商銀行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借數字銀行的模式迅速崛起,成為行業內的焦點。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系列問題逐漸浮出水面,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家以服務小微為己任的銀行。
增長放緩,利潤下滑
過去,網商銀行的營收增長堪稱亮眼,從2016年的26.37億元到2024年的213.14億元,9年時間增長了708% ,資產規模也從2016年底的615億元攀升至2024年底的4710.35億元。然而,在看似一路向好的發展態勢下,危機的種子早已埋下。2024年,網商銀行凈利潤出現了成立之后的首次下降,較2023年同期下降24.66%,僅為31.66億元。
導致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信用減值損失的大幅增加,2024年達到120.6億元,比2023年同期多出20億元。這一數據反映出網商銀行在資產質量把控上存在問題,可能是前期過于激進的信貸擴張,也可能是風險評估體系存在漏洞。當經濟環境出現波動,小微企業的還款能力受到影響,網商銀行就不得不為之前的決策買單。
從貸款增速來看,2023年全部貸款增速為18.58%,而2024年降至10.3%,這表明其業務擴張的步伐明顯放緩。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中,增速放緩意味著市場份額可能被競爭對手蠶食。以微眾銀行為例,雖然2024年其營業收入也有微降,但凈利潤仍實現了1%的增長,在盈利能力上繼續領跑。相比之下,網商銀行在凈利潤下滑的情況下,競爭力已被削弱。
合規問題頻發,內控漏洞凸顯
近年來,網商銀行的合規問題不斷,成為其發展路上的絆腳石。2022年1月,因違反賬戶管理相關規定、與身份不明客戶進行交易等4類問題,被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重罰2236.5萬元。這一處罰金額之大,足以引起行業內外的關注,也暴露出網商銀行在基礎運營管理上的嚴重不足。賬戶管理和客戶身份識別是銀行運營的基本環節,連這些都無法做好,很難讓人相信其能穩健發展。
2024年8月,網商銀行再次領到罰單,因13項違規事實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罰款735萬元。違規事項包括未及時披露公司治理中的重大變更事項、個人貸款管理不審慎、貸款資金被挪作他用等。這些問題涉及公司治理、信貸管理等多個重要領域,反映出網商銀行內部管理體系的混亂。
在個人貸款管理方面,有5名借款人將經營性貸款拿去買基金和股票,這明顯違反了貸款用途規定。銀行本應在貸款發放后進行嚴格的資金流向監控,但網商銀行卻未能做到,導致資金違規流入高風險投資領域,不僅增加了貸款違約風險,也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在重大關聯交易未經審查審批持續開展這一問題上,凸顯了其內部審批流程的形同虛設,可能存在利益輸送的風險。
高管頻繁變動,發展方向存疑
2024年,網商銀行經歷了高管的頻繁變動,1月辜校旭辭去非執行董事職務;5月江浩辭去執行董事、副行長、董事會秘書、合規總監職務,童正月辭去監事會主席、職工監事職務;6月李臣辭去非執行董事職務。高層的頻繁變動往往會給企業帶來不穩定因素,尤其是在戰略規劃和執行層面。不同的高管可能有不同的發展思路和管理風格,頻繁變動會導致戰略難以持續推進,員工也會對公司的未來感到迷茫。
在網商銀行宣布未來要成為一家創造增量價值的AI銀行的關鍵時刻,高層變動可能會影響AI戰略的落地。AI銀行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和長期的戰略規劃,高層的不穩定可能導致資源分配混亂,項目推進受阻。新上任的高管是否能堅定不移地執行AI銀行戰略,還是會帶來新的方向轉變,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前路坎坷,未來充滿挑戰
網商銀行在成立十周年分享會上提出要成為AI銀行,這一愿景雖然美好,但實現起來困難重重。從自身發展來看,要解決當前的利潤下滑和合規問題,就需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在風險管理上,需要完善信用評估體系,加強對貸款資金流向的監控,減少信用減值損失;在合規方面,要強化內部管理,完善審批流程和信息披露制度,避免再次出現違規行為。
從外部環境來看,金融監管趨嚴趨細是大勢所趨,網商銀行需要更加嚴格地遵守監管要求。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不僅要面對傳統銀行數字化轉型后的競爭,還要應對其他新興金融科技公司的挑戰。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脫穎而出,找到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是網商銀行需要思考的問題。
網商銀行雖然曾經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當前面臨的問題不容忽視。只有正視這些問題,積極進行改革和調整,才能在未來的金融市場中繼續立足,實現成為AI銀行的愿景。否則,那些曾經的高光時刻,或許只能成為回憶。
出品丨九州商業觀察
撰文丨九裘小妹
編輯|鄒貓小妹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