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回收困局:C2B回收業務不增長,B2C毀在拍拍POP模式互聯網+

愛回收想借助拍拍POP模式做B2C業務,拍拍的POP模式在需求端同樣難以解決因為用戶認知不同所帶來的非標問題,愛回收在手機回收的C2B業務長期不增長后。
汝之閑置,彼之珍藏,以此來表述二手閑置物品再貼切不過。
過去一年中,二手市場的熱度逐漸升溫。機構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二手閑置市場已達萬億規模,同時選擇在線進行二手交易的用戶規模也增加到1.8億人次。
賽道的走熱自然也帶動了行業競爭的加劇,一眾玩家紛紛緊跟局勢調整策略,以搶占先機。不過,細數行業內的幾大玩家,“后浪”的閑魚和轉轉穩居頭部,而“前浪”愛回收在手機回收的C2B業務長期不增長后,無奈借助拍拍轉型B2C業務也是折戟沉沙。
多份第三方機構的研報數據顯示,與拍拍合并一年多,愛回收自己的DAU和MAU不增反降,而拍拍的業務也因為投訴激增鮮有用戶“買單”。
一邊是行業的火熱,一邊則是愛回收各項業務全面落后難增長,愛回收的B2C轉型之路為何落得如此境地呢?
借助拍拍B2C續命,愛回收難解二手非標之困
從愛回收合并拍拍起,愛回收便開始布局B2C,而拍拍也正是愛回收B2C業務線的核心倚仗。
如果論資排輩的話,拍拍的歷史比愛回收還要久,也是電商圈的元老級平臺,只是后續的發展充滿坎坷。即便如此,拍拍的殼子還在,可為何到了愛回收手里就玩不轉了呢?其根源還在于愛回收缺乏to C基因外,拍拍的模式在二手3C市場也不具有可持續性。
互聯網平臺的商業模式是不斷迭代的,這種迭代在二手電商是從C2B到C2C再到B2C的模式演化。對比來看,頭部的閑魚和轉轉不僅在B2C領域的布局時間較早,而且二者的B2C模式都是從C2C模式演化而來,優勢便是平臺在完成流量、用戶積累之后,通過打磨優質供給解決了二手交易中的信任缺失問題。
愛回收則不同,它的B2C主要依托拍拍,其本質上使用的還是POP模式。這種模式是傳統的標品思路,在新品市場可行,但在二手手機3C這個高度非標的領域是錯誤邏輯的存在。
不論是新品市場還是二手市場,商業模式的建立都是要解決最核心的問題。所謂“短期看需求,長期看供給”,二手電商市場是一個典型的以信任為基礎的市場,想要做好B2C的關鍵便是解決供給的標準化。
但愛回收旗下拍拍采用的POP模式存在天然弊端。在新品市場,POP模式是合適的,因為產品標準化程度高,商家之間的價格差異主要來自于渠道成本和服務成本,即便平臺對商家影響力較弱但并不影響產品本身。
二手市場則不同,二手手機3C產品是一機一SKU。即便是同一品牌同一型號的手機,但因為使用情況不同,手機出售時的真實情況也會有差異,這就意味著消費者在購買時會對手機的價值有不同的判斷。
這一點和房、車的情況是相同的。新房便是標準化的SKU,即便是不同的中介公司出售,并不影響房屋本身的質量。但二手房不是,身處同個小區同款戶型,也會因使用損耗、裝修風格、維護成本等因素在價格上有差異。二手車也是同理,同樣一款汽車,每一輛都有每一輛獨特的車況,不太可能做成標準化的供給,因此需要一車一議。
POP模式的弊端就在此,平臺對商家的監督影響力較低,且因為不涉及商家的供應體系,無法保證產品質量,所以POP模式并不能有效解決二手商品供給標準化的問題,也就并不適用與二手手機3C市場。
漠視賣家需求,拍拍缺乏質量監管
除了供給端的問題,拍拍的POP模式在需求端同樣難以解決因為用戶認知不同所帶來的非標問題。
在二手交易中,由于用戶對于標準的認知不同,所以希望所見即所得。比如同樣是95新的手機,每一位用戶在內心對95新的定義是有差異的,如A用戶可能會覺得屏幕有劃痕不影響其對成色的判斷,但可能B用戶就會覺得屏幕的狀況重要,反而對其他方面并不在意;而到了C用戶則覺得手機邊框的磨損程度才是其最看重的,這種需求上的差異就要求二手交易時需要盡可能詳細地展示每個產品的情況。
但實際上,POP模式在需求端本身就漠視買家的訴求,在產品展示上無法做到SKU的充分細化和標準化,這就決定了拍拍在需求端同樣存在先天缺陷。
畢竟買新房看樣板間就可以,但買二手房則需要每一套房屋都得過目、仔細核對。二手車和二手手機3C亦是同理,買家需要也希望看到每一件產品的詳細信息。
而且,手機B2C業務中,平臺可以通過居間服務解決交易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保障參與交易的雙方能否雙贏。但在拍拍的POP模式下采用的是抽檢模式,在監管上形成了灰色地帶,從而使得平臺產品質量無法管控。
這就導致一些商家為了能夠快速出貨和賺取利潤,將手機翻新后在拍拍上出售。這些問題機型流轉到用戶手中,傷害的不僅是用戶的利益,也對平臺的口碑和品牌帶來不可逆的傷害。久而久之,平臺的核心價值沒有體現,良性循環的機制被破壞,愛回收也就注定難以做好B2C生意。
口碑不斷下滑,愛回收業務長期不增長難有未來
供給上無法保證標準化,需求端又難以充分展現用戶所想,再加上服務上監管不到位,可以說愛回收在拍拍的模式上就注定做不好B2C。
同時,愛回收還需要承受用戶信任的流失。
在第三方投訴平臺上,有關愛回收和拍拍產品質量問題的投訴一直不斷。黑貓投訴上,以“愛回收、拍拍”為關鍵詞檢索,可以看到非常多的用戶投訴。這也透露出愛回收在業務發展中會遇到的新難題:面對本就缺乏信任基礎的二手商品交易,如何重塑C端的用戶口碑來挽回用戶信任。
一旦失去用戶信任,也就封死了需求端的道路,對于B2C業務來說,這樣的損失無疑是致命的。因為一旦突破了用戶的信任底線,即便平臺能夠做好供給,也同樣會引起C端消費者的抵觸和厭惡,最終失去市場。
而這一點對于愛回收和拍拍來說,已經有非常明顯的體現:艾瑞咨詢的統計數據顯示,愛回收宣布與拍拍合并后,后者獨立設備數量環比下降超過三分之一,而愛回收方面獨立設備數量也不斷下滑,到2020年8月份僅剩8萬臺。
如此明顯的數據下滑,說明愛回收及旗下拍拍已經逐漸失去用戶的信任。這也意味著,C2B回收業務長期不增長后,愛回收想借助拍拍POP模式做B2C業務“續命”不僅走不通,也難有未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