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系以人民的名義狙擊阿里新零售封鎖品牌觀點
新零售戰場一開啟就進入白熱化狀態,正在迅速演變成以阿里和騰訊為龍頭的兩大陣營的貼身搏殺,從線上電商到線下實體店,新零售競技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卷中國商業領域。
新零售戰場一開啟就進入白熱化狀態,正在迅速演變成以阿里和騰訊為龍頭的兩大陣營的貼身搏殺,從線上電商到線下實體店,新零售競技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卷中國商業領域。
一切才剛剛開始。2018年,兩大巨頭陣營的戰爭,將更加膠著,圍繞數據流量入口之爭、流量變現之爭、商超支付入口之爭、壟斷與反壟斷之爭、正當不正當的手段都將粉墨登場,就像第三次世界大戰一樣驚天地泣鬼神,慘烈空前。
這場新零售之戰,是商業世界秩序的質變,來勢洶洶。估計難有商業實體不被卷入其中,做到獨善其身;包括購買體,即消費者都無法置身事外。
兩大針鋒相對陣營形成
掀起新零售大戰的始作蛹者是阿里巴巴。在商業戰略大師馬云策劃布局下,以新零售為旗幟,阿里系線上線下快速整合,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多兵種作戰的兵團,開始攻城略地,肆意破壞原有的商業生態,重建新的商業秩序。在今年雙11前后達到高潮,眾多品牌被迫“二選一”。
事情的起因是京東商城以服飾品類作為新的增長點,進行積極拓展,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增長,觸動了阿里神經,激化了雙方由來已久的在多個領域的激烈交鋒。事實上,京東反應并不敏銳,早在數年前,阿里就在聯合蘇寧,開始進攻京東商城的核心品類:3C和家電。
阿里的這種致命的攻和到位的守,以及未來的戰略野心,馬云借《攻守道》做了淋漓盡致的演繹:阿里要像太極高手一樣,攻守兼備,把世上所有高手一一打敗。在馬云的假想敵里,有兩個最主要的勁敵:即騰訊的馬化騰、京東商城的劉強東。
事實上,馬云的一統江湖,早就在悄然布局。據筆者初步統計,從2004年開始,在社交領域不及騰訊,在搜索領域不及百度的阿里,就在通過買買買來彌補短板。十多年來已被阿里染指的企業包羅萬象,早就超出了互聯網范疇,包括搜索引擎的雅虎中國、搜狗、神馬;O2O領域的口碑、美團(2015年11月退出)、快的打車、高德地圖、TicketNew、大麥網、盒馬鮮生、石基信息、易圖通、丁丁網等;電子商務領域的中國萬網、流量統計網站cnzz、寶尊電商、Auctiva、深圳一達通、蘇寧云商、阿斯蘭、淘淘搜、Yueke、Paytm(印度在線支付平臺)、Jet.com(美國在線零售商)、Zulily(美國母嬰電商)、魅力惠(亞洲時尚奢侈限時折扣網站)、Lazada(新加坡電子商務公司);社交與移動互聯網、安全領域的新浪微博、陌陌、UC瀏覽器、酷盤、snapchat、翰海源(國內安全公司)、墨跡天氣(天氣預報軟件)、友盟(移動開發者服務平臺)、PHPWind;文娛、健康、體育領域的蝦米網、天天動聽、優酷土豆、華數傳媒、第一財經、南華早報、光線傳媒、華誼兄弟、阿里影業、虎嗅、36氮、中信21世紀、禮和醫藥、恒大足球;金融、保險領域的恒生電子、天弘基金、眾安在線財產保險;物流領域的菜鳥物流、百世物流、星辰急便、日日順物流、新加坡郵政、圓通速遞、現代電商;硬件領域的魅族科技、micromax(印度第二大手持設備制造商)、小米等。
最近,在線上電商交易量放緩的背景下,阿里巴巴以“新零售”為概念大舉投資線下實體,參股銀泰商業(收購后退市)、蘇寧云商、三江購物、新華都、聯華超市、高鑫零售等。一支海陸空全面作戰的商業航母艦隊揚帆起航,將戰火硝煙到處點燃。
今年雙11前后的“二選一”,只是阿里的牛刀小試。但這已經讓京東商城受傷不輕。劉強東在2017年Q3的財報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京東在服裝品類面臨十分艱難的“二選一”不正當競爭,從二季度開始,已有一百多家中國本土服裝品牌被迫退出了京東平臺,“二季度服飾是京東增長最快的品類,但三季度和四季度其GMV增長幾乎是停滯的”,京東商城的GMV和傭金率受到“嚴重沖擊”。
京東商城是騰訊在電子商務領域對抗阿里系的主力軍。熱火朝天的天貓與京東之戰,折射的其實就是阿里和騰訊之爭。在阿里新零售的沖擊下,京東商城是騰訊在電子商務領域對抗阿里系的主力軍。熱火朝天的天貓與京東之戰,折射的其實就是阿里和騰訊之爭。在阿里新零售的沖擊下,騰訊被迫應戰。當然,騰訊也不是吃素的,憑借其多年積累的QQ用戶群+神級應用微信在社交流量入口上占據著巨大的先天優勢,這是一座儲藏著金山銀山的寶地,但如何開放共享,以何種商業模式變現,順便對抗阿里系的瘋狂擴張,成為馬化騰面對的重要課題。
12月18日,騰訊、京東、唯品會共同宣布達成最終協議,騰訊和京東將向唯品會投資8.63億美元,交易結束后,騰訊和京東在唯品會上將分別持股7%和5.5%(京東此前持有2.5%的唯品會股份),一個強大的反阿里聯盟橫空出世。
不是懟阿里而是反對品牌封鎖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其實,反阿里聯盟早就在醞釀之中,前不久在烏鎮大會的“東興局”,在業內就有一個別稱,叫“反阿里聯盟”。騰訊系的大佬們空前團結,飯局伊始,以京東集團創始人兼CEO劉強東為代表,就對阿里系的強權進行了血淚“控訴”。
劉強東的控訴,讓騰訊系大佬感同身受,大家熱血沸騰,凝聚了高度共識。今年下半年以來,由于阿里在新零售領域打法激進,支付寶和口碑發展迅速,給微信支付和小程序帶來壓力,騰訊和京東的危機感不斷加深。騰訊和京東受到的沖擊最直接。對騰訊來說,如果不抓商業,就對流量變現沒有定價權;如果不做新零售,商超支付入口、數據和流量入口都要受到阿里羽翼不斷豐滿的新零售業務沖擊。
共同做大做強的愿望,共同的競爭壓力(即面對共同的敵人),迫使騰訊、京東、唯品會迅速靠攏,結成以騰訊為首的統一戰線。唯品會以甩賣品牌服飾和化妝品的尾貨起家,在服裝、化妝品、鞋包等品類有先天優勢。與唯品會聯盟很好地解決了京東服飾供應鏈的核心問題,增強對商家的議價能力,減輕京東獨自承受阿里“二選一”的壓力。
三者合作并非單純的現金和股權交易,而是全面深入。騰訊和京東給唯品會雪中送炭,帶來急需的流量注入,騰訊將在其微信錢包界面給唯品會增開入口,京東將在其手機APP主界面和微信購物一級入口主界面接入唯品會。
三強聯手,對改變由阿里主導的新零售業態有積極意義。據內部消息,今年天貓的重點任務就是打擊京東,從3C、天貓超市到服飾領域都有相關規劃,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扼殺京東在服飾領域的增長苗頭。在天貓攻擊下,京東在服飾領域確實非常被動,如果以京東單平臺對決天貓單平臺,京東勝算較小;如果由京東提供零售基礎設施、騰訊解決去中心化流量問題、唯品會提供客群的互補,多平臺對單平臺打群架,勝負局勢就可能發生逆轉。
當然,騰訊系的主力并非京東商城和唯品會,還有永輝超市、拼多多、蘑菇街、美團點評、摩拜等其他作戰部隊。騰訊系正在打響一場反阿里的“人民戰爭”。目前戰事風起云涌,有望成為2018年中國商戰的主旋律。
當然,作為中國當代商業史上的兩架馬車,馬云和馬化騰并非不共戴天的仇人,兩人聚首,談笑風生,推杯換盞,觥籌交錯的畫面不斷見諸媒體。所以,騰訊系這種反阿里,也并非字面上傳遞的信息這么“簡單粗暴”,其實質就是反對阿里系的品牌封鎖,提倡一種臺面上的競爭,讓平臺、廠商、消費者都能夠實現共贏。
借用野生動保護組織的一句廣告詞——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反阿里聯盟是“沒有封鎖,就沒有反對”。如果憑借強大的實力和平臺優勢,對品牌進行封鎖,是一種典型的損人利己的商業操作。這種作法,在自己賺得盆溢缽滿的前提下,對其他品牌廠商及其生態,對消費者,都是一種傷害。
從2008年全球陷入金融危機到現在,經濟形勢并不樂觀,許多經濟體的元氣仍在積極恢復中,需要多方面的出路。筆者認為,以騰訊、京東、唯品會為軸心的反阿里同盟,在目前經濟形勢下,是一種“得道多助”的勇敢之舉,值得肯定,值得提倡。
(作者:曾高飛)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