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的支付大戰遭遇“新”老對手,但這差距有點……金融
中國移動支付巨頭的主要戰場不是中國。
中國移動支付巨頭的主要戰場不是中國。
當國內移動支付份額被兩家巨頭瓜分所剩無幾的時候,超過1.3億的海外中國游客成為了企業支付企業爭搶的新目標。海外才是中國移動支付巨頭的主戰場。
就在騰訊和阿里在海外“打”得火熱的時候,BAT的另一位成員——百度——也不甘寂寞,想要在海外支付市場分一杯羹。在這場海外移動支付大戰中,BAT是時候亮出各自的底牌了。
本周四(7月27日),百度宣布了與美國加州的支付巨頭PayPal的合作。百度支付平臺——百度錢包——將被全球大約1700萬的 PayPal商戶所接受。
根據百度發言人的說法,在2017年年底之前,中國消費者應該能夠在PayPal的一些商戶中使用百度錢包,隨后該服務將擴大到所有商家。通過百度應用,用戶在支付時可以看到當前的實時匯率以及兌換成人民幣的金額。
在合同宣布的當天,PayPal公布了優于預期的2017財年的第二季度財報。其中,第二季度新增活躍用戶650萬,季末達到了2.1億人,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過去的18個月里,PayPal共促成了24項重大合作,并在本月與美國銀行和蘋果公司達成了新的合作伙伴關系。目前,PayPal正致力于把合作伙伴關系瞄準東南亞市場。
PayPal在早些時候就有進入中國市場的打算,但奈何國內監管嚴格,又有支付寶和微信兩大支付巨頭擋在前面,以致于進入中國市場的嘗試一直未能成功。
目前,PayPal也與國內的另一個支付平臺——銀聯——進行了單獨的合作,同樣是為了幫助中國消費者支付來自在線賣家的海外商品。對于想要進軍海外支付市場的企業來說,PayPal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搭檔。
眾所周知,中國是移動支付的第一大市場。但擁有大約1億用戶的百度錢包,遠未成為中國移動支付的主要參與者。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國內支付市場占據了主導地位。在國內移動支付市場被瓜分無幾的情況下,百度要想在這個領域與BAT的另外兩位成員“硬碰硬”,選擇國內市場,無異于以卵擊石。
在線支付平臺用戶量對比 (數據來源:cnbc)
根據管理咨詢公司Oliver Wyman的說法,中國游客在海外旅行的平均花費是3000美元,主要消費模式也從購物轉向了休閑消費。因此,對百度來說,與騰訊和阿里在移動支付上競爭的機會只能在海外。
然而,此舉真的能夠幫助百度在海外支付領域與阿里和騰訊進行競爭嗎?
今年,中國和美國在線支付平臺之間出現了大量合作,以便中國用戶可以更加方便的使用他們的數字錢包。其中,阿里和騰訊在擴大海外支付網絡方面表現的非常積極。
今年7月早些時候,總部位于舊金山的創業公司Stripe宣布,將允許其平臺上的商戶接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中國客戶的付款;5月,總部位于亞特蘭大的支付處理公司First Data表示,將允許400多萬美國商戶接受支付寶支付的付款;今年2月,一家由中國資助的硅谷支付初創公司Citcon也宣布了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類似的合作。
作為擴大其在中國以外地區金融計劃的一部分,螞蟻金服在亞洲各地購買了6家支付公司的股份。在收購美國匯款公司速匯金方表現的更是不遺余力。而騰訊的微信支付在與全球支付公司建立了一系列的合作關系之后,也于本月早些時候宣布了申請馬來西亞支付牌照的消息。相比之下,百度合作的平臺就少的多了。
此外,PayPal是一個在線數字支付平臺,在線下市場中沒有很大的份額。
因此,在游客支付最頻繁的餐館和商店等線下場景,使用PayPal的機會并不多。對于那些通過國內網站購買外國商品的人來說,他們很可能已經擁有至少兩種貨幣種類的信用卡,這使得他們沒有理由選擇百度錢包。
中國2016年的移動支付交易總額為38萬億元,其中約90%來自微信支付和支付寶。而百度只占到了的0.4% 的份額。即使在海外的競爭不如國內支付領域這般激烈,但這中間的差距還是有點遠啊。
【來源:金融之家 作者:zora】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