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區塊鏈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區塊鏈
目前區塊鏈技術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創業者和資本不斷涌入,企業數量快速增加,區塊鏈應用快速落地。此外,區塊鏈技術正在衍生為新的業態,成為經濟發展的大動能。
2018年9月11日,第6屆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在廣西南寧如期召開。其中《區塊鏈技術創新論壇》由廣西科技廳、中國云體系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主辦,南寧高新區管委會、廣西東盟技術轉移中心、北京起風財經科技有限公司承辦。
會上,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原會長張志剛,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劉慕仁,廣西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曹坤華等領導分別為論壇致辭。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在會上發表《大數據賦能實體經濟》的主題演講,以下為現場實錄,由起風財經精編整理:
(圖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為創新和產業升級加快制造強國建設的關鍵,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服務實體經濟,也成為了兩會的焦點。今天,我們聚集在這里召開區塊鏈創新合作高峰論壇,就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習和近平總書記的指導思想。
區塊鏈、大數據等五大新興技術的融合
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信息社會,人類社會的每一次變革都離不開科技的進步。新一代信息技術是當今創新世界最活躍、生動性最強、影響力最廣的領域。它正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一場新的科技革命,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轉化為現實生產領域,引領科技、經濟和社會的日新月異。
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它們互相融合,突出表現為以下五方面:
一是萬物都在互聯,物聯網將以萬物有芯片、萬物有傳感器、萬物有數據、萬物有智慧、萬物皆在線為基礎,實現人、數據和設備之間的自由溝通,產品、流程、服務等各環節緊密相連,構成了全球化的網絡。
二是將信息進行集中處理的云計算,它通過統一調度,按時分配計算資源和按時付費(包括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等)等,形成了信息處理的集中平臺。
三是大數據成為主流技術,大數據技術能有效的挖掘大數據中的潛在價值,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洞察力、決策力。
四是服務的智能化,過去信息化的主要成就是數字化和網絡化,而今后數字化的發展趨向是智能化。
五是區塊鏈技術,通過融合構建可信社會,技術體系使得在價值交互過程中,人與人的信任關系、人與技術的信任實現轉化等。
大數據作為新一代的技術主流,不僅走出了學術界,更推動了科技和社會的發展,改革著人民的生活,思維方式。發展到今天,它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資產,在信息時代代表企業核心競爭的能力。
大數據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互聯網,二是科學工程,三是新技術。大數據產生大價值,引領人類社會的第三次浪潮,在促進社會開放、提高政策預見性、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促進科學進步方面發展著重大的作用。它是一種技術,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思維,更是一個時代。
大數據是一種資產、一個時代
首先,在大數據之中,有價值的信息往往隱藏在深處,需要利用可視化的分析,數據挖掘的算法,預測分析的能力和數據質量管理等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快速的處理,并獲取有價值的信息。這個獲取信息的過程,就是大數據技術。
其次,大數據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尋找確切思維的能力,在大數據當中尋找背后隱藏的意義,發現事先未能想象的關系,需要豐富的聯想能力。它是一種能夠較準確判斷事物發展趨勢的能力,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以找出數據之間微妙的關聯關系,利用這種關系找到事物發展的規律,進而預測未來。它還是一種能夠帶來創新能力,通過對數據的整合,將看似不相關的數據進行重組和分析,挖掘數據的潛在價值,進而實現數據的創新。
再次,大數據是一種以開源共享為核心的價值觀的思維方式。在大數據時代強調信息公開到開放,從開放數據到開放數據接口,隨著數據開放共享程度的提高,社會的開放共享程度也在逐步的提高。
最后,大數據開始了一個以數據為基本元素和戰略資源的大數據時代。在這個時代,掌握了數據就意味著擁有了核心的競爭力。每一個個體都是一個數據的源,每一個數據都可以讓社會朝著更加個性化、民主化、自由化、開放化的方向發展。
在看待大數據時,要建立全面的、系統的大數據意識,要看到大數據在創造社會價值、變革行為方式等社會屬性大方面。
從技術層面來看,大數據時代政府信息化的程度前所未有,物聯網、云計算、數據整合、大數據關聯信息發布等新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為政府的治理實現智能化提供了技術支撐。從長遠來看,它將對政府的治理范式,政府的職能和政府自身管理等多個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
大數據實際上對技術人員帶來了很多挑戰,我們應該在整個生命周期去研究大數據,包括數據的采集、傳輸、處理、應用,同時有很多安全問題。我們提倡大數據要用大數據說話,但不要只用大數據。任何時候,客觀的事物都是客觀的,人是主觀的,人才是大數據的第一要素。
這樣看來,大數據的獲取不能夠僅僅依靠實際采樣,也不能夠強調過分的準確性,甚至分析結果也難以解釋其所以然,但我們能用就好,實用主義也是需要的。
區塊鏈讓大數據蜂擁而來
在我們所處的信息時代,數據本身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數字經濟時代的生產要素。但關于數據定價的交易規則或基本的法律框架,我們國家還在建設之中。如何在大數據時代保證個人的權益?
目前區塊鏈技術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創業者和資本不斷涌入,企業數量快速增加,區塊鏈應用快速落地。此外,區塊鏈技術正在衍生為新的業態,成為經濟發展的大動能。
區塊鏈和大數據這兩者之間有共同的關鍵詞——分布式。分布式代表了從技術權威壟斷到去中心化的轉變,區塊鏈讓大數據蜂擁而來,可以從以下這幾個方面去看:
第一,數據的流動。區塊鏈以其信任性、安全性、不可篡改性,讓更多的數據被解放出來,也讓大數據真正的放心流動起來。
第二,數據開放共享。政府數據的開放是大趨勢,如何保護個人隱私的情況下開放數據卻成為了難點。基于區塊鏈采用了加密算法的數據脫敏技術,為隱私性保護、數據開放提供了解決方案。
第三,數據的存儲。區塊鏈是不可篡改數據存儲技術,通過網絡中的所有點,共同參與計算,互相驗證其信息的證偽性來達到全網共識,可以說區塊鏈是特殊的數據庫技術,同時也是數據庫發展進程中的一個新階段。
第四,數據分析。在進行數據分析時,如何有效的保護個人隱私和防止核心數據的泄露,將成為首要考慮的問題。區塊鏈技術可以通過多簽名、私鑰加密技術,安全多防計算等技術來防止這類情況出現,確保數據安全性、數據分析是實現數據價值的核心。
第五,數量流通。區塊鏈確保數據的相關權益,明確了大數據資源的來源、所有權、使用權和流通路徑,個人或機構可以利用區塊鏈對其進行注冊、交易、記錄,這對資產的交易中建立可信任的交易環境和可追溯的路徑有很大的價值。
大數據時代,區塊鏈領域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和資本入場,成為創新創業的新高地。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應用的加速落地、產業規模的增加,該領域未來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今天,我們聚集在廣西,共同探討中國-東盟區塊鏈,對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廣西獨特的區位和政策優勢,加上云體系聯盟在技術創新和產學研合作等方面的優勢和經驗,在區塊鏈等新一代網絡體系開展合作研究,一定能夠將廣西打造成互聯網及網信體系創新的新產業高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