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圈錢、暴力裁員,商湯科技“畫餅”難“充饑”觀點
日前,港股上市的商湯發布了2022年的財務報告。
日前,港股上市的商湯發布了2022年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2022年,商湯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8.09億元,同比下降18.97%,歸屬母公司凈虧損60.45億元,虧損同比減少64.73%。
商湯成立于2014年10月,是一家行業領先的專注于計算機視覺技術的人工智能軟件公司,其業務涵蓋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四大板塊,歷經7年時間,2021年12月,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然而,由于中美貿易戰和全球股市不穩定等因素影響,商湯科技的上市之路也遇到了很多挑戰和波折,股價表現并不理想,一度大幅下跌。
營收不理想,還頻頻曝出邊擴招邊裁員、核心業務“消失”、銷售業績造假等一系列丑聞,商湯科技的未來可謂內憂外患。
連虧5年,上市只為“割韭菜”?
從公開數據來看,今年已經是商湯科技持續虧損的第五年。
據財報顯示,2022年,商湯科技營收38億元,同比下降19%;年度虧損60.93億元,較上年同期收窄64.5%;經調整虧損為47.36億元,同比擴大超230%。更要注意的是,公開數據中,商湯科技自2018年至今累計虧損已達438億元。
雖然去年的虧損情況有了些許好轉,但商湯科技近幾年的表現一直處于“營收平穩波動,虧損成倍加劇”的態勢。
但在上市之前,商湯科技作為人工智能行業獨角獸的領先優勢,講了一個“好故事”。
經過12輪的融資,商湯科技的累計融資金額達到52.2億美元,主要投資人包括軟銀、春華、阿里、銀湖、IDG、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上海國際集團、賽領和鼎暉等。
商湯科技靠著強大資本們的不斷輸血,幾經周折,終于上市,還與云從科技、曠視科技以及依圖科技被業界稱為“AI四小龍”。
悲劇的是,作為AI四小龍之首,商湯科技成為了“最貴的”獨角獸,卻年年營收甚微持續虧損,遲遲讓資本見不到“回頭錢”,“商湯上市只為圈錢”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大了。
要知道,商湯科技的名聲雖然響徹業內,但卻一直沒有明確的核心業務,其業務板塊分為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及智慧汽車4個方面,研發投入只多不少,要問其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卻讓人說不出名來。
反倒是商湯鋪天蓋地宣傳的“四大美女”,將 4 名美女員工包裝為 LinkFace的創始人,成了其最出圈的標志,同時,也博得了資本的眼球,獲得了不少投資。
這不由得讓人發問:這真的不是在打著AI的名頭圈錢?
此外,還有商湯的前員工曾在職場社區脈脈平臺爆料:“同事說四個月了,每天PPT,大家都一樣,沒有產出,別慌,還有說自己兩年了,什么項目都沒做成。”
還有員工把商湯比作一個“娛樂公司”:“公司的會議室特別多,但是還是感覺不夠用,約不到會議室,所以你能夠經常聽到一些人在公共區域開會或者討論,大家經常聽到的一個詞是講故事。”
如果一個公司只會用講故事、PPT來炫技,沒有干貨輸出做支撐,描繪的再精妙絕倫的AI獨角獸也全都是泡沫。
無論如何,商湯科技都應該明白的是,資本市場不會寬容任何一家企業“任割韭菜”,對宏大敘事卻無法賺錢的AI,剩余的耐心也不多了。
“花樣”裁員,年終獎打0折?
沒有自身造血能力,賬面上還不太好看,商湯科技選擇了降本增效的一步險棋——裁員。
企業發展入不敷出,裁員也是無可厚非,但作為上市公司的商湯科技,其操作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商湯科技一邊戴著“人工智能領域代表”的帽子宣揚業務前景一片大好、現金儲備充足,一邊又開始瘋狂裁員,據圈內人士爆料,截至去年年底已裁員接近2000人。
裁員的方式有很多種,商湯卻選擇了最讓人迷惑的一種。
這還要從商湯一意狐行反offer的約定,給員工績效打NI,扣發年終獎說起。一位自稱是北京商湯員工在職場社區平臺脈脈爆料稱:辛苦一整年,績效打NI,無年終。
另一位自稱是已在商湯工作5-6年的老員工說道:商湯暴力裁員已經開始了,HR以背調時候惡意詆毀工作經歷威脅,要求員工主動辭職。該網友表示:為商湯鞍前馬后5-6年,如今卻落得了個消極怠工的罪名,真是讓老員工寒透了心。
還有員工補充到:年終獎寫在offer里談好了的,如今卻無疾而終,內部員工都在討論用集體仲裁的方式來討回年終獎,商湯涉嫌經濟性裁員,但未按法規執行。
更有數百名員工在網上發起投票表決要仲裁商湯,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多地。
商湯科技于2021年12月港股上市,上市后業績表現平平,AI研發投入又是一個“燒錢快回報慢”的行業,據大量媒體報道,上市“未滿周歲”的商湯在去年就進行過兩次大規模裁員,主要集中在智慧城市業務板塊,裁員比例高達30%。
究其裁員的根本原因,大部分親身經歷的員工給出的理由是:公司的大部分業務都是炒概念,沒有實際的落地場景。
而事實上,目前國內大部分的AI企業,與商湯的境遇類似的公司在業內也是數見不鮮,但商湯要知道,“炒概念、難落地”的時間擱置越久,AI產品的發展之路就要走的越長,給大眾描繪的藍圖再多,資本也是“不看廣告看療效”的。
剛剛上市一年多的商湯科技,光鮮亮麗的外表背后卻做法如此極端,非但沒有把企業的研發成果、員工幸福感、AI行業“領頭龍”的社會責任感放在第一位,反而把精力投入到向資本“畫餅”,和企業員工站在對立面上,真的是本末倒置了。
轉型收效平庸,“智慧生活”難挑大梁
隨著商湯科技裁員在業內討論的聲音越來越大,輿論也一邊倒的支持成千上萬的“打工人”。
這對于剛上市不久的商湯可不是一個好的信號,財務收緊,負面輿情又此起彼伏,主營業務面向B端和G端的商湯科技,開始把機會的眼光放到面向消費者的C端產品上,欲讓智慧生活板塊挑起新業務增長曲線的大梁。
2022年8月,商湯科技重磅推出了旗下首個家用消費級人工智能產品——“元蘿卜SenseRobot”AI下棋機器人。這款機器人被商湯稱作迭代9次潛心制造的由人工智能和生活碰撞出來的成果,還請出世界冠軍郭晶晶為其代言,但從實際效果看,這款產品卻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商湯一向拿手的概念輸出,賺足了大眾的期待,但隨著這款機器人的問世,期待值從最高點一下跌入谷底,更是引來業內人士的熱議:“看來AI商業化真的很難,搞出了這么個偽需求的東西”、“典型的拿著錘子找釘子的產品設計思路”、“門面性質的東西罷了”。
元蘿卜SenseRobot的市場反饋被指“偽需求”,功能雞肋、無法聯網、非最新創意等致命弱點頻頻曝光,消費者的評價也是差評滿滿。在天貓與京東的SenseRobot店鋪中,店內僅有一款主要銷售產品,其余為元蘿卜SenseRobot的衍生周邊產品,AI下棋機器人發售起售價為標準版1999元,Pro版2499元,且在兩個平臺的月均銷量分別僅為200+與300+,粗略估算下,收入僅達上百萬元,對比百億元研發投入可謂冰山一角。
對此,華爾街財經媒體《CapitalWatch》CEO朱江就對商湯科技業績提出質疑:“既然請郭晶晶代言,商湯的這款產品‘銷售業績’應該有2億收入,他們一般是這樣操作:找一家中間第三方公司,拿2億元以入股的方式‘投資’給四五家公司,最后,這四五家公司在充當商湯的代理商,給商湯轉去2億元銷售款。”朱江的犀利發言,直指商湯銷售業績“造假”,也從另一層面上揭開了商湯科技的遮羞布。
據去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商湯科技的智慧商業與智慧城市兩大核心板塊業績表現不佳,這款首個家用消費級人工智能產品選擇在Q2財報披露前期亮相,高調宣揚進軍C端市場,如此賣力地唱出這番“好戲”,很難不讓人懷疑其安撫投資者信心之嫌。
然而,C端市場的韭菜也不是誰說割就割,消費者更不會為“偽需求”的產品買單。微薄的銷量和負面的評價都告訴商湯科技一個事實——其核心業務變革未果,新業務“智慧生活”實在難成中流砥柱。
從長遠性質來看,人工智能仍有諸多瓶頸尚未突破,商湯科技是在等待下一輪的技術革命崛起,還是繼續向資本和市場講好“新的故事”,未來的時間會證明一切。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