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占據國家戰略制高點 科技融合金融加速進入發展快車道金融

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充分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為民營企業發展注入金融活力。
“相比起AI,互聯網已經是一個過時的思維了”,2018年11月1日李彥宏在百度世界大會上一語中的地指出人工智能的地位。伴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工智能進入爆發式的增長期,日益成為推動新一輪產業和科技革新的動力,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關注。
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驅動之下,金融行業正發生著顛覆性的改變,科技的發展為金融行業的創新帶來了更多想象的同時,也在助推著普惠金融不斷前行。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為金融平臺搭載了一個高效益的運行模式,降低了準入門檻,提供了優質便捷的服務,強化了金融服務的整體效益,讓普惠金融服務的疆域變得更加遼闊。
人工智能迎來春天
從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上“人工智能”概念第一次被提出,到如今人工智能運用于醫療、風控、無人駕駛等各大領域,發展速度讓世界驚詫。相關數據預測,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業務規模將達到1.2萬億美元,與2017年相比大幅增長了70%。清華大學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也顯示,2017年,我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37億元,同比增長67%。由此可見,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滲透到社會各領域中,日益成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當人類嘗試把部分思維活動委托給機器時,標明世界經濟發展方向的羅盤就指向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經濟效能有多大?僅從一個數據便能窺探端倪。根據《中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白皮書》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在中國產生10萬億元的產業帶動效益。在人工智能賦能之下,生產力水平顯著提升,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產業涌現的突出成果讓世人瞠目結舌。毋庸置疑,人工智能才是未來。
洞察世界的創新發展趨勢,構建未來中國的國家核心競爭力也必然要著手搶占風口。目前我國已將發展人工智能上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2015年國務院出臺《中國制造2025》,政府開始通過眾多相關政策,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發展。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首次提出“三步走”目標戰略,宣布舉全國之力在2030年搶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點。
科技讓普惠金融釋放“光芒”
“人工智能最好的應用領域之一是金融領域”。早在2016年,李開復就給出了這樣的判斷。在李開復看來,金融領域相對隔離清晰,涉及的主要是數字和金錢,容易計算。同時,金融交易中產生的大量數據可以獲取更多的數據。從人工智能與金融的融合程度上看,李開復的觀點正在得到驗證。人工智能帶來的巨大效益讓金融得以大放異彩:AI的大數據風控、身份識別、智能客服等在金融領域都有了更實際和廣泛的應用,時間、物力、人力成本得到明顯的節省,金融因此變得更加高效簡潔。
事實上,人工智能與金融的聯動效應也在普惠金融上逐漸顯現出優勢。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賦能下,普惠金融的發展被賦予了更多的可能。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報告》顯示,過去五年,全國國標口徑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超過32萬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戶數1699萬戶,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這其中,人工智能技術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技術的發展,讓金融得以突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覆蓋到貧窮偏遠地區,金融的服務效率也因此得到不斷提升。
具體而言,包括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金融機構將結合支付場景的數據資源進一步發展為信貸、征信等,搭建起金融服務基礎,為更多層次、更大范圍的人群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發揮普惠金融的作用。通過應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融合進行金融風險管理和資產定價,為金融風控帶來變革,進一步提升把控風險的能力……
可以說,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正在精準解決普惠金融發展的難點,其優勢和動力不斷凸顯。利用科技發展的機遇助力普惠金融,為中國金融提質增效,是所有金融機構必然的選擇。
前行者加速布局
一直以來,互聯網金融機構都是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力量。伴隨著人工智能和金融的深度融合,互聯網金融頭部平臺在發展普惠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普通民眾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可以說,人工智能與金融的融合,讓互聯網金融企業在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上如虎添翼。
作為數字普惠金融的踐行者,成立七年來,恒昌始終堅守普惠初心,如今已經發展成為綜合性、多元化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恒昌在不斷擴大業務規模的同時,一直專注于研究如何讓科技更好地推動金融創新。結合發展趨勢,恒昌致力于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滲透到數字普惠金融業務發展中,并將其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和前瞻性布局,同時利用人工智能搭載更安全高效的風控體系,不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拓展金融服務的沃土。
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充分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為民營企業發展注入金融活力。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融入將使金融服務的場景更加多元化,更具開放性,同時推動平臺降本增效,從而創造更多業務創新的機遇和風口。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