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跌超90%、子公司接連注銷,雍禾醫療還能撐多久?觀點
在業績持續惡化、股東財富大幅縮水的背景下,雍禾醫療卻進行了薪酬調整。2024年,三位執行董事薪酬總額達434萬元,較2023年增長10.8%,其中,董事長張玉薪酬從171萬元躍升至218萬元,漲幅達27.5%。
在業績持續惡化、股東財富大幅縮水的背景下,雍禾醫療卻進行了薪酬調整。2024年,三位執行董事薪酬總額達434萬元,較2023年增長10.8%,其中,董事長張玉薪酬從171萬元躍升至218萬元,漲幅達27.5%。
首發|明見局
作者|周敘
"中國植發第一股"雍禾醫療,這家以植發業務為核心的醫療企業,四年時間股價從15.8元的發行價暴跌至1.29元,市值蒸發超90%,連每股凈資產都已失守。當營銷費用常年吞噬過半營收,研發投入卻吝嗇如杯水車薪,當子公司接連注銷、司法糾紛不斷,高管薪酬卻逆勢上漲......
從千億憧憬到市值"腳踝斬"
2021年的港交所,雍禾醫療的上市鐘聲敲響。作為國內植發行業首家上市公司,其15.8元的發行價背后是資本市場對脫發經濟藍海的無限期盼。然而四年后的今天,這份憧憬似乎已經破碎。
截至6月26日,雍禾醫療收盤價定格在1.29元,較發行價跌去91.8%,較2021年巔峰時期的市值蒸發近95%,堪稱港股市場近年最慘烈的"腳踝斬"案例。
值得關注的是股價與凈資產的倒掛。2024年公司每股凈資產為1.36元,而股價卻已跌至1.29元,這意味著市場認為其資產價值連賬面價值都難以維系。這種估值崩塌的背后,是連續三年的業績變臉:2022年首虧8585萬元,2023年虧損擴大至5.46億元,2024年雖收窄至2.26億元,但累計虧損已超8.5億元。
同時,自2022年陷入虧損后,雍禾醫療已連續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對于當初懷揣"脫發經濟紅利"期待的股東而言,如今面對的不僅是賬面財富的下跌,更是投資回報的落空。有小股東在投資者互動平臺無奈吐槽"買了雍禾的股票,就像看著自己的頭發一樣,一天天變少,還無能為力"。
“虧損加薪” 引發質疑
翻閱雍禾醫療的財務報表:2021年-2024年,其銷售費用占營收比重分別為49.47%、54.28%、58.75%、50%,四年間累計投入銷售費用達37.86億元,而同期凈利潤總和卻是-7.38億元。這種"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的怪圈在于公司患上了嚴重的"營銷依賴癥"。
在植發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雍禾醫療選擇了一條簡單粗暴的擴張路徑。地鐵廣告、搜索引擎競價、網紅直播帶貨...各種營銷手段輪番上陣,甚至有消費者反映"打開手機APP,十條推送里三條是雍禾的植發廣告"。
2023年巔峰時期,10.44億元的銷售費用相當于每天要燒掉286萬元,這種燒錢模式在營收增長乏力時會轉化為利潤的吞噬“黑洞”。
與營銷投入的慷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研發費用。四年間,雍禾醫療研發費用累計不足1.5億元,占營收比重始終低于2%。在醫療技術迭代加速的當下,這點投入甚至不夠引進一套先進的毛囊檢測設備。
有業內人士指出"植發看似簡單,實則對技術精度、術后護理要求極高,研發投入不足直接導致服務同質化,最終陷入'靠營銷拉客,靠低價搶單'的惡性循環"。
這種經營邏輯的失衡,已直接反映在業務數據上。2024年接受植發服務的客戶數從6.1萬人降至5.97萬人,門店數量從163家(含史云遜)縮減至140家。
在業績持續惡化、股東財富大幅縮水的背景下,雍禾醫療卻進行了薪酬調整。
2024年,三位執行董事薪酬總額達434萬元,較2023年增長10.8%,其中董事長張玉薪酬從171萬元躍升至218萬元,漲幅達27.5%。這種"虧損加薪"的操作真的合理嗎?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運營層面的系統性風險。今年以來,雍禾醫療已注銷江門、臨沂、湖州等多地子公司,涉及植發診所及史云遜門店共9家。
工商信息顯示,這些被注銷的機構多成立于2018-2020年的擴張期,如今集中退場背后是區域市場盈利乏力的現實。而在注銷潮的同時,重慶、阜陽等地子公司接連被列為被執行人,涉案金額累計超120萬元,業務收縮與法律糾紛的雙重壓力,正在加速消耗公司的品牌信譽。
財務穩健性也令投資者擔憂,上海票據交易所公告顯示,北京雍禾醫療科技集團因連續一年未披露商業承兌匯票信息,已被暫停相關金融服務資格。這意味著公司在票據結算領域的信用已失效,后續融資渠道將進一步收窄。當總資產連續三年下滑,凈資產從2021年的18.7億元降至2024年的7.8億元,雍禾醫療的資金鏈正承受考驗。
轉型迫在眉睫
雍禾醫療的困境并非孤例。在醫美、口腔等消費醫療領域,"重營銷、輕技術"的發展模式曾一度盛行。但隨著市場成熟度提升,這種模式的弊端正集中爆發。消費者不再盲目相信廣告,而是更關注醫生資質、技術口碑和術后服務。
植發行業的市場空間并未消失。據艾瑞咨詢數據,2024年中國植發市場規模仍達18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12%。但行業集中度正在提升,技術領先、服務規范的頭部機構正在搶占更多份額。雍禾醫療若不能及時調整戰略,將營銷資源向研發和服務轉化,恐將在行業洗牌中徹底掉隊。
對于投資者而言,雍禾醫療的警示意義尤為深刻。當一家公司將過半營收投入營銷,卻在核心技術上吝嗇投入;當管理層薪酬與股東回報嚴重背離;當資本運作凌駕于實體經營之上,其股價的持續下跌絕非偶然。資本市場最終獎賞的,永遠是那些能創造真實價值的企業,而非營銷“泡沫”堆砌的幻象。
站在退市邊緣的雍禾醫療,是剝離非核心業務聚焦技術升級,還是引入戰略投資者重構治理結構,抑或是徹底轉變經營邏輯?無論選擇哪條路,留給這家"植發第一股"的時間恐怕已經不多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