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電商云集擬IPO:失去“微信”戰場,后市仍挑戰重重互聯網+
總的來說,云集目前所在的行業,事實上競爭非常激烈。
最新的消息顯示,中國會員制電商企業云集計劃赴美上市,周四向美國證監局SEC提交了招股說明書,主承銷商為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摩根大通、中金。云集微店APP于2015年5月正式上線運營,先是定位于社交電商領域的移動端零售眾包平臺,后提出“會員制電商”策略。
傳銷意味濃厚的晉升體系
基本上,云集APP事實上就是一個電商平臺,用戶注冊后可以選擇直接購買商品,也可以繳納365元的平臺服務費,成為一名云集店主,在自己的社交圈營銷云集商城上面的貨品,來進行商品利潤的分成。成為店主后,會員也可以以相應的折扣自購商品,折扣率一般是5%—40%之間,與提成相當。
受到爭議的是,云集背后另有的一套“晉升體系”,要成為“云集微店”店主,須繳納一年365元的平臺服務費,而成為“店主”后,可以邀請其他人員加入成為新店主,“店主”邀請新“店主”滿160名(直接邀請30名和間接邀請130名),即可成為“導師”,團隊人數達到1000名,即可申請成為“合伙人”。成為“導師”后,導師所帶領的團隊每新發展一名“店主”,“導師”能從365元的平臺服務費中拿走170元,“導師”的上線“合伙人”能拿走70元。
雖然是從下往上的“晉升模式”,但是背后的傳銷色彩仍然較濃。在2017年就有消息顯示,相關部門給云集開出了一張高達958萬人民幣的罰單。招股說明書中也指出了這一項2017年5月收到的,杭州當地監管部門對公司開具的約140萬美元的罰單。
隨后云集對自己的模式進行修改,未來,要成為“云集微店”店主,經已注冊店主邀請,須支付398元的注冊大禮包費用,相應得到一套“素野”品牌的多肽賦活修護套裝。該套產品在云集微店上的售價為399元,店主向他人每售賣一單可得119.7元傭金。也就是說,提成變成了護膚品贈送,成功避開了敏感的“人頭費”部分。
此外,雖然仍然有“晉升機制”存在,但是,真金白銀的“人頭費”被各種“培訓費”和“服務費”取代。更改規則之后的云集,模式變得更為復雜,并且在形式上更加注重于實體的產品銷售。
這些改變幫助云集從明面上避開了幾乎所有的傳銷屬性,在隨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沒有再受到監管處罰。
然而,也是在整改過后,卻又有大量云集店主表示不滿,根據媒體爆料顯示,合規后的云集,一口氣失去了自己平臺上的四大店主,店主們認為,合規后的云集,大店主的利潤已經被明顯削弱了,團隊成員的利益激勵不足了。
從招股書來看,云集2016年總收入12.84億元,其中商品網上銷售收入11.29億元,會員費收入1.55億元;2017年總收入64.44億元,其中商品網上銷售收入59.12億元,會員費收入5.11億元;2018年總收入130.15億元,其中商品網上銷售收入113.88億元,會員費收入15.52億元。公司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2016-2018年凈虧損分別為2466.8萬元、1.05億元和5632.6萬元。
而且,在此次的招股說明書中,公司仍然提示了經營模式中存在的一些政策監管風險。公司表示,如果公司的經營模式被發現違反法律法規,那么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仍然會受到重大的不利影響。
云集的商業模式存在風險
如今,剛剛創立三年的云集上市,很多投資者不免很快就聯想到了同樣是創立三年就上市的電商拼多多,這兩家公司被拿來反復對比。和拼多多不一樣的是,云集網上的商品價格并不像拼多多上的那么便宜,而且,也不是小眾商品,幾乎在各大主流電商(淘寶、天貓、京東等)上都可以找到,而且對比價格,也沒有太大的區別,有的商品的售價甚至高于其他平臺。
此前,有媒體分析稱,既然商品價格沒有競爭力,那么云集店主能做的事實上只有內購省錢和發展下線賺錢兩種方式。
另外,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云集的商業模式要求公司有效地管理大量庫存。公司招股說明書顯示,其庫存壓力正在加大,凈庫存大幅擴大——從2016年12月31日的9740萬人民幣增至了2017年12月31日的3.328億人民幣,到2018年12月則已經進一步增至6.755億人民幣。
同時,2016年庫存周轉日為25天,2017年為15天,到了2018年,又升至17天。
此外,公司預計會在庫存中增加更多的產品,這也會在未來為公司庫存帶來更進一步的壓力。高庫存也要求公司保持大量的資本投入。
如果公司需要降低價格銷售產品以降低庫存水平,那么利潤率又會受到影響。此外,如果庫存管理不善,那么公司就會面臨庫存報廢、價值下降以及大量庫存減計等風險。
另一個關于云集的風險點不得不提,就是和其他同類型電商一樣,云集也高度依賴社交網絡。云集平臺上的店主主要依靠微信、QQ以及微博等社交網絡平臺來分享產品信息以及擴展會員。公司的一大部分用戶流量都由社交網絡轉化而來。如果公司在這些平臺上遭禁,或者有其他的問題出現,那么公司的用戶擴展和維護就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
此前,騰訊永久封禁相關公眾帳號,并限制相關主體公司注冊其他公眾帳號,目前云集在微信平臺仍可分享,但是產品圖片沒有附帶鏈接,也沒法再微信內購買。要做會員電商,卻失去了微信這個戰場,后市公司恐怕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總結
總的來說,云集目前所在的行業,事實上競爭非常激烈。
不管是拼團、分銷,都已經成為了國內電商信手捏來的標準戰術,京東、蘇寧、網易,淘寶等等電商巨頭都在做,這些競爭對手相比于云集,也擁有更久遠的運營歷史,更大的品牌認知度,更好的供應商關系,更大的用戶基礎,財務和技術能力也更高,甚至在用戶活躍度、忠誠度等方面也超過公司。
而且,這個行業的競爭正在越來越大,對于云集來說,上市后,或許才是挑戰的開始。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