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音樂的短板:社交快被打沒了觀點
更重要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騰訊音樂月活躍用戶(MAU)已連續14個季度流失。2025一季度5.55億的MAU,環比減少100萬。
更重要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騰訊音樂月活躍用戶(MAU)已連續14個季度流失。2025一季度5.55億的MAU,環比減少100萬。
作者/趙寒
編輯/武巖
要看清有些事情的真相,時間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2025年1月,韓國經紀公司SM娛樂單方面通知網易云音樂(09899),雙方合作到期后,將不再續約。網易云音樂一度公告,SM娛樂相關音樂將在1月31日下架。
作為韓國第一代娛樂公司,SM娛樂由李秀滿于1995年創立,推出了H.O.T、神話、東方神起、少女時代、EXO、NCT、aespa等偶像團體,曾在多個亞洲國家掀起“韓流”風暴。
“損人不利己”?SM娛樂如此選擇的謎底在4個多月后揭開。
5月29日,SM娛樂官網公告稱,與中國最大的音樂平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01698,以下簡稱“騰訊音樂”)展開戰略合作,以進軍全球市場。當日簽署的合作協議顯示,雙方將從既有的音源(版權)流通,擴大到攜手打造針對亞洲市場的偶像組合、知識產權(IP)項目、當地演唱會等。
一句話,SM娛樂攀上了新“高枝”,騰訊音樂能給其近年來受阻的國內演藝事業以更佳出路。
帶資入股
讓SM娛樂下定決心改投門庭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世易時移,“韓流”當道時,大批國內青春偶像赴韓國做練習生“出道”的時代一去不返。SM娛樂與騰訊音樂計劃,雙方將在未來兩三年內推出一支中國“出道”的中國本土偶像組合,SM娛樂負責其擅長的選角、培訓與制作;騰訊音樂負責本土宣傳、專輯發行和音樂發行。雙方將共同打造一支代表亞洲的偶像組合。
其二,騰訊音樂將斥資收購韓國娛樂巨頭HYBE公司持有的SM娛樂股份,并成為后者主要股東。
韓國金融監督院電子公示系統披露的消息顯示,5月30日股市收盤后,HYBE通過場外大宗交易,向騰訊音樂出售其所持有的全部SM娛樂股份,交易金額2433億韓元(約合12.9億元)。交易完成后,騰訊音樂成為SM娛樂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近10%。
有錢豪橫。
如同騰訊控股(00700)在海外廣泛的游戲投資布局一樣,騰訊在韓國流行樂(K-pop)產業亦深耕多年。
早在2012年,騰訊便首次投資了尚處于發展初期的韓國互聯網巨頭Kakao及旗下經紀公司Kakao娛樂。通過旗下子公司,騰訊持有Kakao5.95%股份,以及Kakao娛樂2.96%股份。
2014年12月,騰訊音樂旗下QQ音樂和韓國YG娛樂建立獨家版權合作,騰訊也陸續通過投資成為YG娛樂股東;2016年,騰訊音樂和JYP中國合資成立北京新聲娛樂有限公司。
2019年初,騰訊音樂與SM娛樂達成戰略合作,后者旗下一眾歌手、團體的音源和MV等音樂版權,通過騰訊音樂進入國內。2022年,雙方續簽深度戰略合作協議,騰訊音樂一度成為SM娛樂新歌國內唯一30天獨家首發平臺。只是后來隨著數字音樂平臺獨家版權模式被叫停,2022年6月,網易云音樂才與SM娛樂達成合作,亦獲得后者全量音樂授權。
2024年10月,QQ音樂與韓國DearU公司旗下娛樂平臺bubble達成戰略合作,而DearU背后股東亦包括SM娛樂和JYP。
也正是基于上述十多年的深耕,騰訊音樂入股SM娛樂并不突兀,多少還有點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味道。
月活走低
戰略入股SM娛樂的背后,既是騰訊音樂“經典內容鞏固、垂類內容拓展、國際內容擴充”戰略落地、構建多層次音樂內容矩陣的體現,也是穩健增長背后的無奈和新思路。
騰訊音樂一季報顯示,期內,公司與索尼音樂娛樂、滾石唱片、英皇娛樂完成續約,夯實流行、搖滾等經典品類的曲庫優勢;與種夢音樂達成合作,引入中文說唱領域頭部藝人作品,強化對Z世代用戶的吸引力;同時深化與韓國Starship娛樂、YG娛樂及日本ACG巨頭KADOKAWA的合作,推動K-pop、動漫原聲等國際內容的本土化運營,滿足用戶對多元文化內容的需求。
未經審計的一季報還顯示,該季度,騰訊音樂營收同比增長8.7%至73.6億元,調整后凈利潤22.3億元。其中,在線音樂服務收入58億元,同比增長15.9%;在線音樂訂閱收入42.2億元,同比增長16.6%,付費用戶數增至1.229億,單個付費用戶月均收入(ARPPU)由2024年同期10.6元提升至11.4元。
但業績全面報喜的同時,在線音樂業務營收占比從2023年超50%進一步提升至本季度78.8%,社交娛樂服務營收則同比下降11.9%至15.5億元。一高一低,在線音樂營收占比過高、坐擁國內社交“大腿”服務營收卻不斷走低,兩大隱憂,都讓騰訊音樂不得不提前綢繆未來的業務增長布局。
財報顯示,騰訊音樂核心業務主要由兩大板塊構成:?在線音樂服務?和?社交娛樂服務。其中,在線音樂服務板塊是以音樂內容為核心的數字訂閱與廣告服務,覆蓋多元場景體驗,包括??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流媒體平臺,主要依托會員訂閱(如獨家解鎖周杰倫曲庫)和廣告服務兩大模式,創新商業模式則包括車載音樂(比亞迪(002594)/小鵬汽車(09868)合作等)、虛擬偶像社區(如時代少年團)、AIGC創作工具等。
社交娛樂服務板塊則是以音樂為載體的互動娛樂與直播業務。核心產品?包括國內最大在線K歌社區?全民K歌?,以及酷狗直播、酷我直播提供演唱會、主播表演等實時互動場景;??商業模式?主要含?直播打賞?(用戶打賞主播,平臺與主播分成)、?虛擬禮物/訂閱?(通過社交互動道具獲取收入)。
而受近年監管趨嚴及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競爭影響,騰訊音樂社交娛樂服務營收占比已從2019年的72%下滑至2024年約23.5%。五年間,兩大板塊營收占比接近對調。
更重要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騰訊音樂月活躍用戶(MAU)已連續14個季度流失。2025一季度5.55億的MAU,環比減少100萬。
騰訊音樂MAU變化圖
(圖片來源:DeepSeek據騰訊音樂財報統計生成)
為了保持增長,騰訊音樂的應對之策是提升付費用戶占比,拉高人均訂閱付費。事實上,長視頻、在線閱讀、音頻等內容平臺的免費月活用戶均在減少,平臺們勢必要通過更優質的內容留存和“討好”付費用戶。這也是騰訊音樂內容與平臺“一體兩翼”戰略為何一再加注內容布局的內在動因。
另一方面,騰訊音樂?通過AI算法優化推薦、多模態交互體驗升級,并整合懶人聽書、酷我暢聽,提供有聲書、播客等長音頻內容,都是其生態布局延伸的重要內容。而與SM娛樂布局線下演出權益,乃至親自組團打造新一代亞洲偶像組合,則是埋下對抗線上社交娛樂業務下滑的最新“種子”。
如同被大麥演出“奪舍”的阿里影業(01060)一樣,既然線上社交娛樂實在是打不過抖音等短視頻,那么,向線下布局,扎硬寨、打呆仗,或許才是騰訊音樂入股SM娛樂最重要的戰略意圖。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