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女兒違規直播帶貨,誰在縱容未成年人的“生意經”?觀點
近日,快手頭部主播辛巴(辛有志)的大女兒被曝違反未成年人直播帶貨規定,在直播間公開推銷商品,引發輿論爭議。
近日,快手頭部主播辛巴(辛有志)的大女兒被曝違反未成年人直播帶貨規定,在直播間公開推銷商品,引發輿論爭議。
據辛巴2024年透露,他于2011年有了大女兒,推算其年齡應在14歲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辛巴的母親長期在快手直播帶貨,并聲稱原因是“辛巴不給自己錢”,需要靠自己賺錢買房等。
然而就在4月10日,辛巴的大女兒出現在其奶奶的直播間,參與帶貨,甚至與后媽“雪大”視頻連線,炫耀自己的銷售業績。期間,辛巴的小女兒也短暫出鏡。直播中,有網友留言調侃“寶貝嫁給我吧”,辛巴媽媽隨即回應:“夢里啥都有,孩子才14歲!”
盡管平臺明確規定未滿16周歲不得參與直播營銷,但此類事件仍屢禁不止。這不僅暴露出部分主播對規則的漠視,更折射出直播行業在未成年人保護上的漏洞。
流量狂歡下的灰色地帶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及《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直播平臺應嚴格限制未成年人參與商業直播。然而,在利益驅動下,不少網紅家庭仍打“擦邊球”——有的讓未成年子女出鏡試吃、試用商品,有的甚至直接引導其參與銷售話術。辛巴女兒此次事件并非孤例,此前“小馬云”范小勤、“佩琪寶寶”等未成年網紅均因過度商業化引發爭議。
業內人士指出,這類行為背后是“家族式帶貨”的流量邏輯:利用未成年人的“萌態”或“星二代”光環吸引關注,進而轉化為商業利益。《新京報》曾對此現象評論稱:“當孩子成為帶貨工具,保護的底線何在?”
平臺監管為何屢屢失守?
盡管快手、抖音等平臺均設有未成年人保護機制,但實際執行卻存在漏洞。例如,部分賬號以“親子互動”為名規避審核,或使用成人賬號開播后讓未成年人出鏡。中國消費者協會曾點名批評此類現象,強調“平臺不能以技術難度為由推卸責任”。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流量經濟的誘惑。頭部主播的子女自帶話題度,平臺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據《財經天下》周刊調查,某短視頻平臺對違規未成年直播的處罰僅限短期封禁,且“復播后流量反而更高”,變相鼓勵了投機行為。
清揚君點評:
未成年人參與商業直播,不僅涉嫌違法,更可能對其成長造成負面影響。心理學專家指出,過早暴露于功利性直播環境,易導致兒童價值觀扭曲,甚至誘發攀比、焦慮等心理問題。《南方周末》曾援引案例稱,某未成年網紅因長期直播帶貨,出現厭學、社交障礙等癥狀。
這種“啃小族”式直播帶貨,正在摧毀行業的根基。《澎湃新聞》一針見血地指出:“讓未成年人充當‘流量工具人’,不僅踐踏了行業規則,更是對消費者信任的赤裸裸透支。”
人民網的警示猶在耳畔:“未成年人保護從來不是私域話題,而是必須堅守的社會紅線。” 當直播經濟開始“啃食”未成年人的純真,這個行業所謂的繁榮,不過是在透支未來的根基。我們不禁要問,那些把子女當“人肉提款機”的家長,和當年逼著孩子街頭賣藝的“啃小族”有何本質區別?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