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牛網否認停運 將調整業務板塊觀點
在阿里與高鑫零售合作后,后者旗下的零售平臺飛牛網路向何方尚不明朗。針對網絡上傳言飛牛網將在今年停止業務的消息,飛牛網CEO袁彬1月2日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消息并不屬實。同時,他表示,飛…
在阿里與高鑫零售合作后,后者旗下的零售平臺飛牛網路向何方尚不明朗。針對網絡上傳言飛牛網將在今年停止業務的消息,飛牛網CEO袁彬1月2日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消息并不屬實。同時,他表示,飛牛網的部分現有業務板塊會進行調整。自阿里入股高鑫零售后,飛牛網由于業務重疊、經營不佳等因素,被業內人士視做雙方合作的首個開刀對象。但也可以看到,雖然B2C業務式微,但飛牛網仍有B2B和O2O配送等業務支撐。阿里與高鑫零售乃至飛牛網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仍有待觀望。
再陷關停風波
自從阿里入股高鑫零售后,電商行業中就有關于“飛牛網2018年停運”的傳聞甚囂塵上。近日,再度有大潤發飛牛網預計在今年1月1日全面停止業務的消息傳出。但北京商報記者登錄飛牛網看到,截至1月2日,飛牛網自營和第三方商城等板塊未顯異樣,仍可正常購買商品,頁面上還有“跨年狂歡”、“年貨一元秒”等最新活動信息。
袁彬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飛牛網仍在正常運營,且不會在今年停運。但袁彬也表示,飛牛網會在小范圍內進行板塊調整,具體調整暫時不方便透露。
雖然阿里對大潤發的改造尚未進入實質階段,但是經營不佳的飛牛網已成為2018年高鑫零售業務中被阿里首改的猜測對象。據悉,大潤發獨立打造的B2C電商平臺飛牛網于2014年1月正式上線,累計獲得了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超10億元的投資,并曾打出要做“B2C行業前三名”的目標,但結果是飛牛網運營三年仍是虧損狀態。在2016年財報中,飛牛網仍虧損0.63億元。
仍有存在價值
深陷輿論風波中的飛牛網擺脫不了將被升級改造的命運。隨著B2C電商格局趨于穩定,線上流量攫取愈發困難,放棄B2C業務是飛牛網的選擇。袁彬在去年11月時曾表示,飛牛網正在弱化C端網絡零售業務,并將重心向B端批發商戶和O2O到家業務傾斜。
據悉,飛牛網圍繞“大潤發e路發”開設B2B業務,在上線不足一年的實踐中,用戶量已突破20萬名,日訂單量約有1萬多單,日銷售額近2000萬元。去年6月,飛牛網還推出“急速達”一小時配送服務,配送范圍為門店周邊3公里。目前,飛牛網每天約有5萬-6萬個配送到家訂單。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飛牛網e路發項目的供應鏈、倉配、人才儲備資源,能更好地強化阿里的快消品供應鏈整合優勢。大潤發、歐尚超市的門店也都可以作為天貓超市的前倉,縮短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更高效完成線上訂單的線下配送。
或剝離重疊業務
可以看到,在阿里與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的合作中,當前更多處于資本層面,但隨著雙方融合的加深,未來也勢必將涉及到業務層面。阿里曾表示,將向高鑫零售旗下的歐尚中國及大潤發中國經營的店鋪提供阿里的業務模式和網上平臺。有分析認為,飛牛網的B2C商城與天貓超市業務較為重疊,此后很可能會被剝離出來交由阿里運營。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助理分析師余思敏認為,此前飛牛網的B2C模式在功能上與阿里天貓超市趨同,且用戶群體一致,都是面向廣大消費者的電商平臺。但阿里的線上平臺顯然擁有更成熟的技術體系和更龐大的用戶資源,依靠前者可以將大潤發的龐大線下門店、物流倉儲資源更有效地利用起來。
【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吳文治 徐天悅】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