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衰弱的三大原因:愛炒房、做手機、“我們不是中國企業”觀點
任何一家企業,首先就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同時,也不能被短期利益所蒙蔽,放棄關鍵的技術創新,迎來的或是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人類沒有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借助這樣一句淺顯而直白的廣告詞,聯想為全國人民所知,并走向了海外,成為世界第一。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本應成為國人的驕傲,卻在近些年頻頻受挫,甚至落得人人喊打的局面。
得到如此下場,并非市場和我們太過苛責,完全是聯想咎由自取。
回顧過去,它不干科研反而去炒房,轉型智能手機卻只會營銷,還屢屢被指崇洋媚外,正是這一系列因素,導致聯想從功成名就,到最終的身敗名裂。
不干科研去炒房
說起聯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柳傳志,正是在他的領導下,聯想一步步發展起來,成為了真正的巨頭。
曾經有人問過柳傳志,如果條件允許,聯想是選擇做大?還是做強?其中顯然,做大是側重企業的規模與收益,做強是側重核心科技,需要研發與創新。
柳傳志猶豫了一會,最終還是回答“做大”。
此后的企業發展中,聯想也的確如創始人柳傳志所回答的那般,在做大的道路上“一去不回頭”。
那么有人會問,聯想作為占據中國PC市場最大份額的巨頭,每年賺到的那么多錢,不去投入科研還能干什么?
答案是——炒房。
可以這樣說,聯想的炒房情結與柳傳志脫不開關系。
早在1988年,柳傳志剛帶聯想來到香港,就見證了當地房地產幾年完成3倍漲幅的瘋狂,那時香港聯想一年的利潤,還比不上灝景灣樓盤一層的房價。
如此恐怖的吸金能力,深深地震撼了柳傳志,他因此決定拋棄聯想的“技工貿”路線,改走“貿工技”路線,向房地產慢慢轉型。
據說,當時這一想法曾在會議上被倪光南否決,但柳傳志沒有放棄,他采用劍走偏鋒的方式,利用自己生病入院的時機,一一說服前來探視的管理人員,最終擊敗倪光南。
至此,聯想初心已變,再也不是原來的聯想了。
從1993年,柳傳志提議拿出100萬美金到美國做房地產,到1994年,企業南下廣東惠陽,拿到大片土地建設科技園,聯想邁向房地產的步子越來越大。
但直到1997年,柳傳志利用將聯想集團打包進香港公司的操作,拿到中科院800畝科研用地的使用權,修建出融科A座和C座,才算真正進入地產領域。
此后數年,聯想旗下的融科智地不斷擴張,進軍北京、武漢、天津等城市,實現資產規模增長,在2013年創下138億銷售額的戰績,達到巔峰。
雙喜臨門的是,同年聯想的電腦銷量也升至世界第一,成為了全球最大的PC生產商。
然而,旁人很難想象得到,這樣一家強大的科技企業,本身卻并無任何的核心技術。
它所需要的的PC部件,幾乎都是由國外企業供應,因此網友常常戲稱其為“電腦組裝廠”或“拼裝產”。
遙想企業創立初期,聯想也是很重視科技優勢的,那時科研人員依靠日夜鉆研,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
為將英文操作系統轉換成中文,他們研制出聯想式漢卡;為讓國人使用更方便,他們研發出能夠一鍵上網的個人PC;為讓網絡更加流暢,他們研究出關聯應用技術……
正是憑借這些領先的技術,聯想才真正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創立出之后的輝煌。
但令國人悲痛的是,在之后的發展中,聯想被短時的利益蒙蔽雙眼,不愿做研發,只愿做最簡單的事情——投資房地產,部件買買買!
最終,聯想終于被反噬,盛極而衰。不僅房地產的發展失去方向,在2016年被全部出售,自身的市值也連年下跌,從2013年到2018年蒸發近60%,被外媒評價為最垃圾的科技股!
沒有技術的聯想,雖然能做到風光無比,但更像座沒有根基的空中樓閣,一觸即倒。
要知道,科技創新永遠都是第一生產力,是市場競爭中最有力的武器,而聯想放棄了武器,怎么可能走得遠?
進軍智能手機,落得一地雞毛
對于聯想,如果說房地產是敗筆的話,那智能手機則是更加赤裸裸地打臉。
早在2009年,聯想便開始向智能手機進軍,雖然沒有技術,但當時正值運營商做活動,因此聯想借用“換3G送手機”的營銷,很快就搶占了市場,僅用4年時間,市場占有率便排名第二。
然而,隨著國內3G的普及,運營商不再愿意再進行補貼,聯想手機的銷量因此一落千丈。
為挽回市場,聯想用盡辦法,比如創立品牌ZUK,比如6年內5次對生產線進行重大調整,但一切都沒有挽回頹勢,到了2017年左右,聯想手機的市場份額已幾乎為零。
此后的復盤中,有人說,聯想手機的失敗是因為產品定位混亂,但更多的人,還是認為聯想在關鍵技術上的缺乏,才是節節敗退的真正原因。
據統計,華為在2017年投入研發的資金便高達900億,而反觀聯想,近十年的研發投入總和也不過44億,不及華為一年的零頭。
手機不同于電腦,不是只會組裝就能搶占市場,但聯想的管理層卻一廂情愿地認為,單靠渠道和營銷,便能贏得顧客傾心,便能在市場大把撈錢。
但結果卻是錯失了風口,錯過了成功。即便是靠營銷起家的小米,此后也在研究澎湃芯片和產品形態布局等核心技術。
智能手機的完全潰敗,將聯想的技術短板完全揭露出來,也再一次告誡世人,科技創新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倍受國民質疑,深陷丑聞泥潭
如果說,此前房地產和智能手機的轉型失敗,讓聯想被拉下神壇,那在2018年的系列丑聞轟擊下,聯想則是真正墜入深淵。
18年的5月,“5G投票門”事件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一直被視為民族企業的聯想,被傳在5G標準投票會議上,將票投給國外高通,導致華為落選。
這次風波中,聯想被網友紛紛指責為不愛國,甚至叛國,即便此后柳傳志聯合多位互聯網大佬背書,依舊沒能逆轉輿論的走向。
更糟糕的是,同年9月聯想又被曝光出,現任CEO楊元慶在回答外媒為何聯想能夠逃脫美國貿易戰打擊中,明確說出“我們不是一家中國公司”的話,引發國人震怒。
屋漏偏逢連夜雨,楊元慶的風波還未過去,聯想又在11月,被網友曝光存在區別對待中外顧客的現象,同一款產品,國外賣的竟然比國內便宜。
即便聯想之后作出解釋,也根本不為大眾接受。
2018年,簡直就是聯想的災厄之年,連續的丑聞打擊下,最后致使不少的國人開始抵制其產品。
縱觀聯想發展史,它以技術起家,背靠政府與國民的支持,成功走向企業巔峰,此后卻不重科技愛炒房,埋下沒落隱患,遭遇一連串的挫折——炒房失敗,留下技術短板,丟失手機市場,失去民心,到如今,聯想就只能依靠組裝電腦的業務茍延殘喘。
任何一家企業,首先就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同時,也不能被短期利益所蒙蔽,放棄關鍵的技術創新,迎來的或是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