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情懷廣告已爛大街:可甲方為何仍愛吃“炒冷飯”?觀點

遠不如致敬經典 如果說網易云音樂開創的地鐵情懷營銷到17年不勝枚舉的跟風地鐵情懷營銷是地鐵營銷的1.0時代,連地鐵廣告創意鼻祖網易云音樂也開始,網易云音樂作為地鐵營銷的開創者。
文:劉志剛
自從網易云音樂把地鐵廣告“玩”起來之后,似乎各路甲方爸爸都絞盡腦汁利用這一畝三分地大做文章,有走心、有逗逼、有文藝、有創意,2017年似乎涌現出太多案例…。
地鐵廣告的走俏,一方面是模仿者云集,其中不乏阿里、知乎、陌陌等知名互聯網公司。另一方面,連地鐵廣告創意鼻祖網易云音樂也開始“拾己牙慧”——2018年1月伊始網易云音樂在北京的團結湖地鐵站,搭了一條“鏡面長廊”,主題為2018年“照見自己”。
越來越多的甲方將目光投向地鐵廣告,網易云音樂也不惜炒冷飯,抄襲自己,背后有著怎樣的營銷考量那?
地鐵天然的封閉性:碎片化場景下的“帕累托最優解”
移動互聯網下半場,所有地產方和品牌方已經走到一個點,把線上和線下結合在一起。對于線上品牌來說,它們正在將部分重心轉往線下。一方面,這些互聯網品牌已經過了注重即時效果的階段,對于品牌形象的維護開始提上日程;另一方面,線上導流的成本正在上升,社交平臺的流量并沒有漲太多,但是價格卻翻了五六番,線上流量紅利已經逐漸消失,線下活動反而成了一種更為經濟的做法。況且,線下形式本身讓營銷者們擁有了更多可延展的空間。
這是地鐵營銷走紅,備受甲方爸爸們青睞大的行業背景。
這一現象反映在數據上就是:據了解,2015中國廣告市場增長率為-2.9%,2016中國廣告市場增長率為-0.6%。在媒介廣告刊例方面,2015年傳統電視、報紙、雜志分別下降了-4.6%、35%以及19.8%,而電梯媒體逆勢上漲了17%。2016年,新媒體仍保持逆勢快速增長態勢,傳統媒體廣告刊例花費同比下降6.2%,新數字媒體整體同比上升21.4%。其中電梯電視22.4%,互聯網漲了18.5%。
我們再來看近幾年地鐵廣告走勢:2015年我國地鐵廣告行業市場規模約221.8億元,同比2014年的189.1億元增長了17.3%,地鐵廣告近年來增長速度較快,2015年我國地鐵廣告占比戶外廣告達到了19.8%,占比整個廣告規模的3.71%,如下圖所示:
2010-2015年中國地鐵廣告行業市場規模及占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線下媒介千千萬,為何地鐵這一戶外媒介獨占鰲頭那?
歸根接地是地鐵環境的相對封閉性,達到了碎片化場景下的“帕累托最優解”。正如分縱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在“2017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所說的“在中國的媒介市場有一句很重要的原則是:用戶沒有選擇才是廣告的最好選擇。對廣告主來說最好的歲月是十幾年之前CCTV一統獨大的時候,因為在那個時代,其實用戶是沒有選擇的,沒有選擇才是最好的選擇。”
對于線上而言,媒體和廣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用戶是在看內容,看到廣告的機會其實并不大,因為移動互聯網媒體、手機媒體,消費者有選擇的主動權,這個時候,消費者往往只看內容,忽略廣告。在志剛看來:近年來信息流廣告崛起,與此不無關聯,信息流廣告本質上也是打造封閉場景,讓用戶沒有選擇,即使你不點開,但是也會“被”廣告,因為瀏覽新聞的過程中不可選擇的會刷到廣告。
對于線下場景,開放的環境下,廣告的干擾度太高,馬路上也好,公交車也好,效果太寬泛了。廣告越多的地方效果越差,你如果回家,馬路上有三百個廣告,用戶早已變得“百毒不侵”,讓用戶沒得選,只剩下地鐵與電梯。電梯囿于空間所限,掛個簡單粗暴的廣告牌尚可,大規模的營銷活動并不是最佳媒介載體,地鐵便成了甲方的最優選。大篇幅的地鐵媒介還能充分的展示品牌的創意和品位,地鐵廣告已經成為眾多互聯網品牌從線上走到線下最好的途徑,性價比可以說是非常高了。
線下場景的情緒營銷:主流色調的經典再現
地鐵媒介走俏,不少公司將目光投向地鐵,品牌方雷同的不單單是地鐵這一媒介,最尷尬的是營銷情緒也極為雷同——清一色的情懷牌。
2017年3月,網易云音樂5000條“樂評”涌入杭州地鐵
2017年3月,知乎在16城的地鐵喊出了自己的最高聲量
2017年4月,陌陌的“用視頻,認識我”成功撞衫知乎
2017年5月,美團外賣sang盡了天下加班狗的心
2017年5月,京東聯合三十余家品牌地鐵抖機靈搞事情
2017年7月,騰訊視頻燃向小故事反擊了風靡的喪文化
清一色的情緒化表達,在志剛看來只要是地鐵這一媒介的情感屬性決定的,地鐵作為城市化的產物,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與“奮斗的疲憊和孤獨感”連在一起,本身就承載著太多的故事,稍微加入情懷,便能立即點爆市場,因此甲方選擇地鐵這一媒介開展情緒化營銷,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了。
地鐵是一個與產品和用戶使用場景高度契合的浸入式媒介。一般而言,廣告的媒介投放只有“優化”而無“最好”這個概念。在預算和項目進度的約束下,媒介的選擇只能在傳播量的評估、成本的測算等變量中綜合計算優化結果。但網易云音樂所開創的地鐵車廂投放提示我們,深入到產品內里和用戶場景中去深度洞察,所獲得的不僅僅是一個數據優化的結果,而是一個可以引發用戶深層次情感黏度的、有溫度的媒介介質決策。也是一個競品可以模仿,但不能超越的“專有”媒介。教科書里怎么說來著?創意不僅僅是廣告的表現,而應該貫穿于廣告運作的全流程。
飽含情懷的地鐵營銷系列,被甲方屢屢炒冷飯的另一原因是品牌營銷需要重復,強化。創意只是營銷的一部分,雖然地位很高,但是僅僅只是一部分,品牌主需要不斷強化已經的品牌認知,數十年如一日的強化。比如拿公關軟文來講,細心的讀者可以翻下電商的稿子,無外乎高品質,折扣力度大,物流速度快。金融類的軟文稿,永恒的不變的就是風控,這些軟文稿毫無新意,讀者早已麻木不仁為何還是品牌傳播的核心點?因為品牌需要不斷的強化這些核心點。沒有新意的營銷就不重要嗎?相反,機械式的營銷,常規套路的反復宣傳才是品牌傳播中的重心。
北漂的話題、文章為何總能刷屏,靠的是啥,就是民眾情緒。過幾個月情緒淡了,就變著花樣再來一波,盡管俗不可耐,毫無新意,但是屢屢能擊中用戶G點,能帶動用戶情緒的的營銷,都是好營銷。
創業型公司的營銷圣經:與其靠流水的創意,遠不如致敬經典
如果說網易云音樂開創的地鐵情懷營銷到17年不勝枚舉的跟風地鐵情懷營銷是地鐵營銷的1.0時代,那么在18年年初,網易云音樂自己模仿自己則掀起了地鐵營銷的2.0時代。
地鐵營銷的2.0時代,對于網易以及創業型公司又都意味著什么那?
首先對于網易云音樂來講,不免給人江郎才盡之感。這個跟電影有點像,陳凱歌,張藝謀等知名導演,早年間,拍出了,霸王別姬,紅高粱等享譽全球的佳作,稍微拍點含金量不高的電影便會備受詬病,網易云音樂作為地鐵營銷的開創者,開頭調子起的太高,被多個權威機構被評為17年度營銷佳作之一,如今“拾己牙慧”,難免拉低了自己的營銷水準。
另一方面,網易云音樂自己模仿自己也并非毫無營銷邏輯。網易云音樂的第一次地鐵刷屏,線上聲量遠遠高于線下,第一次投的是杭州地鐵,第一次在現場親身經歷的只是少數,很多人都是在網上看到的,而這次投放的是北京地鐵,聽聞此營銷的很多人是第一次親身體驗到,頗有神交已久,如今邂逅的感覺,讓人相逢恨晚。
因此,對于網易云音樂來講,2108年的地鐵情懷營銷拉低了自身的營銷水準,但就被現場營銷的人來講,也算是頗為成功的事件營銷。雖然是自己重復自己,毫無新意可言,但是對于很多用戶來講,還是頗具震撼感的。
網易云音樂自己模仿自己的營銷活動,對于創業型公司而言,在志剛看來,最大的營銷啟示就是與其靠流水的創意,遠不如致敬經典。連潮流的開創者都知道創意的不可琢磨性,都開始自己模仿自己了,創業型公司還在等什么?
杜蕾斯營銷水準一直是作為業界神話般的存在,很多人都在佩服杜蕾斯的創意,腦洞,希翼自己也能寫出刷屏的文案,可是巨頭互聯網公司很多,并沒有哪個公司的公關能頻繁做出刷屏的文案,是公關團隊不行,不如杜蕾斯團隊嗎?非也,在志剛看來,杜蕾斯之所以能頻繁刷屏,與其說是主要是營銷好,不如說是杜蕾斯的產品特性自帶傳播屬性,畢竟性是人的本能。
營銷都是重復的過程,不要太信賴爆款。比如這兩年如火如荼的人機大戰,阿爾法狗與人類選手李世乭,火遍了全球。這么一說這人機對戰是老套路了,看客們早已厭倦,如果再重復這樣的路子,似乎沒多少人關注。
可事實上那?谷歌玩剩下的人機大戰套路,阿里通過小AI,預測我是歌手總冠軍,雖然沒有火遍全球,但是在國內市場依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2017年,學霸君通過自家AI系統做高考題,還是老套路,可是依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創意很關鍵,能讓傳播四兩撥千斤,但是拋開創意,依然可以讓營銷起舞,那就是對經典創意的改進與模仿。雖然不會有第一個那么火,讓人感覺套路化了,但是合理改進下,依然屢試不爽。
創業型公司做營銷時,想要爆款并不容易。創意營銷的關鍵是人才,小公司不是梧桐樹,沒有鳳凰肯落枝的,又請不起大的公關公司,因此,不要試圖一鳴驚人。翻開這幾年的明星創業公司,超級課程表,泡否哪個靠的是創意讓人記住的,還不是創始人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過激言論,靠嘩眾取寵的言論總不敵靠致敬經典,畢竟靠一個人的言論很難具備持久性與可再生性。
對于很多公司甚至是獨角獸公司,其公共水平不免令人著急。經常給人智商不在線的感覺,攜程公關,趣店公關,教科書式的經典失敗案例。公關戰像高考一樣,不要希望把不會的題作對,短時間內公關水平火速提升,會的題不做錯,不犯低級錯誤,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了。
另外,營銷都是為產品服務的,踏踏實實把產品做好,比什么都強。翻看近兩年各行業崛起的獨角獸公司,社交電商領域的拼多多,直播領域的快手,VR一體機領域的大朋VR,汽車金融領域的美利金融等等等一大批公司,在用戶量快速增長的第一階段,誰是靠營銷驅動的,都是把精力踏踏實實的放在產品上,靠產品驅動公司快速發展。
新的一年,過去不論是輝煌還是平凡都成了過往,新的2018年,網易云音樂都在“拾己牙慧”,炒冷飯,初創型公司甚至獨角獸公司們何不多借鑒,做好基本功那?
科技自媒體劉志剛,訂閱號:互聯網江湖,微信號:13124791216,轉載保留版權違者必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