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無懼于頭條系,微信終將毀于截圖觀點
真假截圖疑云,卻暴露了微信的產品致命弱點
這幾天有朋友在群里@我對《騰訊沒有夢想》文章怎么看?我發微信語音說,照一般的常理,寫的越長打開率越低,傳播量越小,這篇深度稿寫了1萬字在自己的公眾號里里閱讀量就百萬+,除了第一波冷啟動的粉絲外,科技圈自媒體人的加持不可忽視(看看“朋友留言”就知道了,評論盛況堪比群聊),爆款裂變的根源可能是:大家在騰訊的平臺上玩,日用而不知,騰訊又是家如此強大又低調到神秘的公司,以致于有人希望讀到這家公司弱點或缺陷,有種“屌絲心態”在作祟。
此前針對鴻鵠志的熱點,我曾評論:“每一個熱點都會將社會輿論快速撕裂成碎片,有的說黑,有的說是白,有的說其他人都錯了,黑就是白,直到把普通人整成SB、下一個熱點再出現一輪循環。”其實這回也差不多是一波三折,尤其是關于疑似馬化騰回應的“截圖羅生門”事件荒誕收場,實際上已涉及媒體與微信傳播的關系和微信聊天自身易造假等問題。
一、頭條雖猛,對騰訊核心業務還談不上威脅
騰訊高層對此文的態度值得玩味的,基本只有各種流傳的截圖在表態和反饋,這本身是對自媒體內容最好的肯定。不過,如果作者和boss深交不錯,可以私下溝通下想法沒必要遞“萬言書”;要是沒有深交,也不是騰訊系的人,是很難保證客觀的。騰訊這家公司感覺連臟話的都不罵出來的那種,但我向來覺得“忠言逆耳”這事有點坑爹,要知道你不是魏征,對方也不是唐太宗,給組織的尖刻建議似乎私密一點更合人情。
此文的傳播效果和X博士那篇diss快手low套路還是有些像的,行文開頭就給騰訊定性,“產品和創新能力不行了”等等,其依據是“頭條在信息流和短視頻這兩個領域大獲成功,騰訊沒有做出色產品”“頭條已經是互聯網流量第二的公司了,騰訊怎么不思進取呢?”“內部賽馬機制盯著KPI,廢掉那么多項目卻廢掉了好項目,偏偏把戰略級的微博和微視砍了!”
(文章雖有1萬多字,開頭是精華,直接給騰訊定性了,可能是作者擔心讀者讀不完先下結論,并且還重復寫了標題)
筆者在信息流和短視頻寫過不少稿件,對這兩塊還算有些了解:
(1)關于信息流,天天快報就有做,也不算差吧,并且各家現在都有信息流,頭條如果說自己是信息流老大,百度要不爽了;并且騰訊投資的趣頭條正在接管了不少頭條受嚴格的內容監管之后的漏掉的草根流量。
(2)至于短視頻的頭把交椅,從各種數據來看目前依然是快手,抖音目前追趕快手速度很快,能不能追上在年底前還是未知數,當然頭條是抖音+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三大產品合圍快手綜合實力確實最強。
(3)拋開現在各家都有自己的信息流和短視頻不說,頭條是否是用戶流量第二大的公司,估計很多公司會一臉懵逼了,但我覺得騰訊壓根不會care,一個微信就占整個移動互聯網用戶時長超60%,還不算安裝量TOP10中的QQ、QQ瀏覽器、應用寶、搜狗輸入法、騰訊視頻等一大堆產品,移動互聯網很多垂類的馬太效益講究一家獨大,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4)頭條對微信之外的“泛娛樂”流量是有吞噬的,如果說抖音能對騰訊的社交關系鏈有沖擊,那就有點想多了。我此前有文章分析抖音沒有文字傳播的嚴肅的場景,老板們不玩抖音,企業只是出錢的命,很難像做公眾號那樣賣力運營,其實,抖音在社交關系鏈方面的潛力還不如做職場社交的脈脈,微信有支付、通話工具,還有兼容家庭和工作的場景,你可以卸載抖音,能卸載微信嗎?
張一鳴在朋友圈轉發的是曲凱老師寫的《誰說騰訊沒有夢想?》,并評價這篇寫得“中肯”,這篇文章就是懟潘亂老師的《騰訊沒有夢想》,網友評價:“求生欲極強”,而在抖音與微視之間爆發公關戰之際,大佬們的截圖依然是雙方拉鋸的主要信源。
(雙方一副忍你很久了的樣子,截圖來自朋友圈,歡迎認領)
二、真假截圖疑云,卻暴露了微信的產品致命弱點
以前我以為騰訊最不需要做媒體公關的,所有媒體都在騰訊的場子上開公眾號,結果我這幾天發現,在騰訊的場子上搞事情,騰訊一點轍都沒有,因為騰訊要表現出開放和大度,說騰訊沒有夢想,類似于說罵它和咸魚有啥區別一樣,但卻受到騰訊高層的回應,這就是行業深度分析的力量。自3Q大戰之后,騰訊公關才是真正的“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騰訊公關要么悶著不發聲,一發聲就讓那么多沒有核實信源的媒體陷入尷尬。馬化騰以后要在朋友圈有個什么動態和評論,媒體記者想使勁轉的時得質疑了,“這張截圖是不是假的,我得去求證一下”,假作真時真亦假,公信力總會被一次次“狼來了”消磨掉。
騰訊真正擔心這篇文章中對騰訊是家“投資公司”的標簽會影響用戶心智,雖然騰訊的商業模式是游戲和投資的高額利潤才能支撐起億萬國人使用騰訊免費的產品,但他們不想被貼上“投行”的標簽,正如不想被貼上“游戲公司”標簽一樣,畢竟在企業的話語之中“投行”是屬“資本家”的,主營業務才是“實業”,很多文章分析騰訊是中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別忘了騰訊也是中國的Facebook和迪士尼,如果被歸類是資本機構,而不是整個互聯網行業的賦能平臺,那么騰訊自然就沒有資格牽頭去落地“互聯網+”和“數字中國”戰略。意識到了這一層,騰訊才終于祭出殺手锏:“微信聊天截圖是假的”。
類似微信假截圖并不是第一次出現,前年就出現過記者與雷軍、周鴻祎、余承東等大佬之間的偽造微信聊天截圖,內容涉及樂視供應鏈資金鏈斷裂,最終在微博大V的聲討下轉移了注意力。去年,朱嘯虎和馬化騰互懟的截圖被傳播后,朱嘯虎就抱怨微信朋友圈互動的保密性太差了,建議開發閱后即焚的功能。徐小平老師在群里號召所投公司創始人all in區塊鏈,文末特意加了句“不許外傳”,便以極短時間內天下皆知,后懸賞比特幣追究未果。在微信封閉社交鏈之中,耳語秘言八卦傳播速度極快,截圖的像素都轉糊了,這次騰訊公關總監的表態,也是媒體人截圖之后傳播的。現在似乎還滋生出某種壞風氣,某些自媒體人搶著去截大佬發的朋友圈動態,以證明自己和某企業高層有聯系!
我之前調研社群里的朋友為啥不愛互動,有幾個小窗聊天告訴了我一個非常震驚的答案:“現在不敢在微信里和人深聊,動不動被截圖發朋友圈,實在太可嚇了!”我也記過有媒體群里討論行業內私密時,群主再三強調不許截圖,發現后永久拉黑之類的警告。國人的用戶隱私概念淡薄,以致于好友之間聊天的記錄截圖是完全自然的事,也難怪人們追著截圖當新聞看,放在新聞業之中,不得說是種悲哀。
(來自虎嗅24小時,獲作者授權引用)
筆者認為,在《騰訊沒有夢想》雄文中,并未提供關于騰訊軟肋的嶄新論點(諸如AT之間的冷戰思維、流量+投行是蜜糖也是砒霜、左右手互博等相關的深度分析一直都有),作為中國互聯網的“水電煤”和“流量策源地”,自然不會有什么硬傷的,而騰訊的弱點卻在后續關于截圖疑云之中暴露無遺。人們發現,竟然還有人敢假冒馬化騰聊天,而且無須多大的技術門檻、效果又極好,那個神秘的zen還得不到騰訊官方的追究,這開了一個極壞的頭!我針此事,發朋友圈感嘆:“微信終將毀于截圖”。
如何跳出公關對微信截圖的過分依賴呢?阿星覺得辦法多得是,就看騰訊想不想用:
(1)現在“企業微信”里頭的公司群截圖會顯示出個人的名字,誰還敢截圖!?
(2)據說阿里系內網截圖流出,掩藏在頁面代碼能夠溯源,相應的技術騰訊肯定也有。
(3)在發送朋友圈時或轉發時,圖片自帶自用戶昵稱水印,可以增加截圖傳播的成本,讓人有所顧忌。
(4)騰訊高層可以到微博上表態或公告,干嘛非要用朋友圈制造信息獲取壁壘呢?如果不發新浪微博,可以發騰訊微博啊,雖然產品停服了,還可以用,去年謝杏芳原諒林丹發騰訊微博效果也挺好。
(5)可以像微信官方認證號推小程序消息,反正騰訊官方認證的號那么多,總有能用得上的,要是覺得內部溝通不快捷,馬化騰何不自己開個認證公眾號呢?!
把截圖負作用的降低,不僅是為了規避危機公關,這涉及到還能不能好好在線聊天的問題。
阿星說:
本來想發個短評,就事論事費了太多筆墨,很多明白人選擇不說話,我的一個朋友評論道:“賺著幾萬錢的人為賺著幾千億的公司操碎了心”,還有人說,“騰訊公關太搞了,騰訊是不是反應過度了”。我的基本判斷是:像我這樣沒買過一件游戲裝備和超級會員的用戶卻免費使了這么多年的騰訊系產品,就不能說人家沒夢想,微信小程序可是奔著“連接一切”去的,而這樣不著急變現、以生態流量賦能的平臺依然是最值得尊敬的產品,而微信截圖才是它最大的BUG,關系到大伙還能不能在微信上愉快玩耍,至于修不修補,他們站在那個高度上的自有考量,外人何足道哉?用戶可以等。
作者資料:
靠譜的阿星(李星),公眾號:靠譜的阿星,靠譜匯創始人、科技媒體專欄作家,CMO訓練營認證導師,獲2017年鈦媒體年度作者「最具人氣獎」,個人微信即QQ號:1598145405,歡迎交流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