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美互聯網,為何只有搜索巨頭能做好信息“把關人”?互聯網+
導讀
中美搜索巨頭的兩種選擇:“信息聚合”和“服務優先”
中美搜索巨頭的兩種選擇:“信息聚合”和“服務優先”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里面曾提到了一個觀點,人有兩種理性: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這兩種理性,可能也是中美兩國互聯網企業對疫情不同重視程度的最直接呈現。
疫情發生的時間差,雖然讓一個多月前發生在中國互聯網的一切,如今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互聯網被鏡像復制,但中美兩國的科技公司對疫情信息的傳播和理解產生了巨大的差異,而這其中,首當其沖就是谷歌和百度兩大搜索引擎。
用一句總結,谷歌更多將重點放在信息聚合上,將一些疫情期間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聚合,而百度卻更希望在普及疫情相關知識,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內容形式,比如搜索+直播,進一步緩解用戶焦慮。
中美搜索巨頭的兩種選擇:“信息聚合”和“服務優先”
雖然在這一次疫情期間谷歌和百度都提供了大量疫情相關的信息,并且都上線了疫情相關的搜索直達頁面,但從內容具體的呈現形式上,我們可以看出明顯的差異。
谷歌致力于刊登各類病毒相關防疫知識與搜索趨勢,讓用戶能更容易找到由世界衛生組織或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公布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谷歌更多是作為一個信息聚合平臺。
百度的疫情搜索直達頁面,不僅包括了與疫情相關的各類科普知識,更重要的是將疫情信息動態的進行呈現。在此之前,百度還增加了諸如送菜到家、疫情小區、出行政策等一系列疫情服務。
這種對疫情的不同重視程度,很大程度上源于中美兩國對疫情的不同理解上。美國是全球最為了解季節性流感及其防控的地方,每年有2.5萬至6.9萬人死于流感,所以面對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美國人唯一的參考坐標就是季節性流感,再加上疫情本身致死率不高,所以即使是谷歌也不太重視疫情真正的危害。
與美國截然不同,中國理解新冠肺炎的坐標是SARS。經歷過SARS洗禮,中國對呼吸道傳染病造成的危害具有相當清楚的認識,這也是為什么在新冠肺炎剛剛爆發階段,中國就會做出封城的重大決策。這種全民抗疫的思想,也讓百度將信息呈現的更多重心放在解決實際問題和需求上。
一方面,提供搜索引擎本身應該提供的權威信息,比如,在百度App的“抗擊肺炎”頻道,公眾可隨時查看疫情進展,隨時獲取最新權威媒體資訊。另一方面,提供防疫過程中急需的各項生活服務。比如,百度App中的“問醫生”、“疫情小區”等功能服務。再比如,百度健康直播間,邀請全國頂級權威醫學專家進行問題解答。
很顯然,百度希望在疫情期間不僅只是一個簡單的信息聚合工具,而是更具有更多社會情感價值,一切都是圍繞公眾的信息需求出發。
同樣是搜索引擎巨頭:谷歌和百度誰在成為更好的信息“把關人”?
“把關人”最早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傳播學四大奠基人之一庫爾特·盧因在《群體生活的渠道》一書中提出,他認為在群體傳播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范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內容,才能進入傳播的管道。
新媒體時代到來的直接結果是“把關人”的大眾化,但這些生產者媒介素養和把關意識的淡薄,又往往很難完成專業有效的把關。這也是為什么每一次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之前,各種謠言會迅速傳播,并成為制造公眾恐慌的源頭。在應對疫情謠言帶來的危機上,谷歌和百度再次體現出了差異。
自新型冠狀病毒開始傳播以來,谷歌雖然一直在積極干預在線搜索結果,以限制錯誤信息的傳播,但這更像是一種鴕鳥式的行為,盡量減少謠言和誤導性信息的出現。
與谷歌不同,新型冠狀病毒在中國的高度重視,讓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迅速構筑了一張牢固的疫情防護網,百度依托于百家號平臺和各類權威信息渠道,產出大量權威的辟謠和科普內容,進而構建起了一道拒絕謠言和恐慌情緒的信息壁壘。
這也是為什么在今年肺炎疫情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那就是謠言破除的速度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這其中,聚合了全網信息的百度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背后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中美兩國媒體傳播規律的不同。
美國雖然崇尚言論自由,但其互聯網卻并沒有誕生出類似中國的內容創作生態,這種背景下,大眾看新聞實際上只需要關注社交媒體平臺的權威媒體就可以了。
在中國,由于百家號、頭條號、企鵝號等平臺的興起,涌現出了大量的草根內容創業者,這使得中國的媒體傳播環境更加復雜,也更加需要信息傳播的“把關人”。
搜索引擎作為信息分發最重要的入口,自然在篩選權威媒體內容上需要承擔著更重的責任,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看到,谷歌和百度的疫情動態圖存在明顯差異的原因。
媒體信息傳播的一個特性就是信息的匯集、整理和分發,而防治疫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信息的公開與透明,減少公眾的猜忌,提升公眾的安全感。這是百度和谷歌在疫情信息呈現上最大的不同之處,而這也意味著,百度相比谷歌具有更強的媒體屬性。
在疫情快速變化的當下,無論是社交媒體平臺,還是基于算法推薦的信息流平臺,其實都很難像百度那樣提供全面及時的結構化信息,而百度也正在成為一個比谷歌更好的“把關人”。
搜索和直播的結合,帶來的是先天的專業度和準確性
眾所周知,谷歌和百度都構建了龐大的知識體系,在這一次疫情期間,百度和谷歌都嘗試通過圖文形式向外界傳遞權威信息,也都借助流媒體等多樣化的方式進行疫情期間的信息傳播,但從內容的最終呈現形式上,我們又可以看到兩大搜索巨頭的不同。
谷歌的新冠病毒專題頁面更新了眾多知識學習視頻,但這些更多只是一些在家辦公、鍛煉、烹飪等的內容聚合,缺乏系統性,更重要也是為了推廣谷歌的在線教育平臺Tech From Home,為教師如何使用谷歌產品遠程教學提供教育。
百度的思考則更進了一層。眾所周知,百度一直將知識體系當成是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百度知道、百度文庫、百度百科等內容產品也是百度的護城河,這種定位讓百度更看重知識本身的傳播。百度的邏輯是解決用戶求知的剛需,例如“雙黃連能不能抑制肺炎”、“口罩應該如何佩戴”、“防治新冠疫情需要注意些什么”這樣的問題,搜索引擎匯聚了海量知識與信息,致力于幫助用戶解決問題。
所以,無論是圖文,短視頻更或者是直播,對百度來說,只是內容呈現形式上不同,它們的目標都是一樣,為了解決用戶的需求,并且降低信息的獲取成本。百度“戰疫直播間”進行抗擊疫情的科普直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醫生和專家通過百度的“戰疫直播間”加入到科普直播的大軍中,以直播的形式將權威、科學的防疫知識傳遞給大眾,幫助大眾科學防疫、抗擊疫情。
通過直播這種形式,一方面,搜索引擎可以讓權威的專家和公眾之間形成直接的互動,幫助用戶解決疫情期間對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專家和醫療機構所提供內容更加權威,解決了大眾無法對內容信息把關的困境,進行有效的信息篩選。
有意思的是,搜索和直播的結合更進一步加強了百度“把關人”的角色。我們知道在傳統信息傳播過程中,媒體幾乎壟斷了信源,把關是比較容易實現的,但隨著新媒體的興起,信息傳播的速度與范圍突破了原有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任何一個網絡節點都能夠生產、發布信息,所有生產、發布的信息都能夠以非線性的方式流入網絡之中,每個單一的內容生產者都成為了自己所生產內容的把關人。
這也是為什么直播平臺普遍不具備“把關人”效應,因為大眾往往很難完成專業有效的把關,但搜索引擎平臺卻很大程度上不同。流行病爆發期間,人們開始意識到搜索引擎所提供的服務的獨特價值定位,他們更愿意自主地搜索,而不是被動的被告知。
疫情期間,用戶不僅需要及時透明的權威信息,同樣也需要能夠輕松解壓的科普知識。搜索引擎的直播和其他泛娛樂直播平臺最大的不同在于,搜索引擎作為知識信息的分發入口,積累了龐大的知識體系生態,也就是說它們的直播具有先天的專業度以及準確性要求。
疫情之后,搜索+直播還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疫情沖擊之下,百度和谷歌的收入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尤其是因為疫情導致旅游業收入下滑,此前Post在一份報告中就曾表示,旅游企業為Google總收入貢獻了9%,百度也同樣受到了巨大的影響。
不過在面臨旅游廣告可能下滑造成的影響,百度在面臨突發事件所造成的影響上先行一步棋,通過直播進行更好的內容呈現。比如百度早前上線的科普類直播節目《行走的文明》,這和其他平臺的博物館云直播單純將內容搬運到平臺上不同,百度的直播更看重通過專業人士的梳理,將事物背后內涵掰開、揉碎,融入到直播各個細節中,實現知識的直播化。
對于百度來說,直播是和智能小程序一樣的內容服務呈現形式,其核心目標則是加速連接新的場景,以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面臨未來的不確定性,百度正嘗試通過新的內容分發方式,構建新的增長點,而這也與百度近年來的移動生態布局一脈相承。
百度發力直播有著天然的優勢,無論是搜索還是信息流,天然就是各類用戶需求的入口,用戶往往帶著明確的需求使用搜索引擎,這使得各種直播都可以在百度找到最精準的流量,即使那些小眾長尾的直播內容,一舉打破了直播平臺的中心化流量分發以及短視頻平臺的算法推薦模式,這對直播行業的流量分發無疑是一次顛覆。
百度作為國內最大的信息和知識平臺,提供的直播內容也會和直播平臺存在明顯的差異。相比泛娛樂直播平臺,百度更看重內容和用戶之間的匹配度,主播和粉絲之間的連接反而不再重要了。所以某種程度上,“百度+直播”對直播行業也是一次全面革命,不僅讓直播內容從泛娛樂向知識科普內容轉變,更重要的是讓商家利用直播進行精細化運營成為了可能。
不難看出,百度在直播領域頻頻布局的背后,依舊秉承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的脈絡。“搜索+信息流“和直播的結合也給百度的未來增加了諸多想象空間。一方面,與PC時代的百度MP3、百度知道、百度貼吧一樣,直播也是百度目前所需要的內容一環,“搜索+信息流”和直播的結合,可以進一步豐滿百度的移動內容生態。另一方面,百度可以通過直播加速信息與服務的連接,比如這次疫情期間百度就成功連接起了旅游、綜藝、健康等諸多場景,這毫無疑問也給百度商業化提供了諸多新的想象空間。
谷歌和百度之間的差異,其實也是兩家公司對移動內容生態的不同思考。前者不斷強化工具屬性,而后者則更傾向于與用戶之間建立更深入的連接,但如何更好的體現信息傳遞的價值,對谷歌和百度來說都非常重要,這關系到從搜索中發展起來的整個內容與服務生態。
從百家號、信息流、好看視頻到智能小程序,再到搜索和直播的結合,百度對移動生態的理解全面超越Google,而或許只是中國互聯網企業趕超美國同行的一個縮影。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里面曾提到了一個觀點,人有兩種理性: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這兩種理性,可能也是中美兩國互聯網企業對疫情不同重視程度的最直接呈現。
疫情發生的時間差,雖然讓一個多月前發生在中國互聯網的一切,如今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互聯網被鏡像復制,但中美兩國的科技公司對疫情信息的傳播和理解產生了巨大的差異,而這其中,首當其沖就是谷歌和百度兩大搜索引擎。
用一句總結,谷歌更多將重點放在信息聚合上,將一些疫情期間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聚合,而百度卻更希望在普及疫情相關知識,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內容形式,比如搜索+直播,進一步緩解用戶焦慮。
中美搜索巨頭的兩種選擇:“信息聚合”和“服務優先”
雖然在這一次疫情期間谷歌和百度都提供了大量疫情相關的信息,并且都上線了疫情相關的搜索直達頁面,但從內容具體的呈現形式上,我們可以看出明顯的差異。

谷歌致力于刊登各類病毒相關防疫知識與搜索趨勢,讓用戶能更容易找到由世界衛生組織或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公布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谷歌更多是作為一個信息聚合平臺。
百度的疫情搜索直達頁面,不僅包括了與疫情相關的各類科普知識,更重要的是將疫情信息動態的進行呈現。在此之前,百度還增加了諸如送菜到家、疫情小區、出行政策等一系列疫情服務。
這種對疫情的不同重視程度,很大程度上源于中美兩國對疫情的不同理解上。美國是全球最為了解季節性流感及其防控的地方,每年有2.5萬至6.9萬人死于流感,所以面對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美國人唯一的參考坐標就是季節性流感,再加上疫情本身致死率不高,所以即使是谷歌也不太重視疫情真正的危害。
與美國截然不同,中國理解新冠肺炎的坐標是SARS。經歷過SARS洗禮,中國對呼吸道傳染病造成的危害具有相當清楚的認識,這也是為什么在新冠肺炎剛剛爆發階段,中國就會做出封城的重大決策。這種全民抗疫的思想,也讓百度將信息呈現的更多重心放在解決實際問題和需求上。
一方面,提供搜索引擎本身應該提供的權威信息,比如,在百度App的“抗擊肺炎”頻道,公眾可隨時查看疫情進展,隨時獲取最新權威媒體資訊。另一方面,提供防疫過程中急需的各項生活服務。比如,百度App中的“問醫生”、“疫情小區”等功能服務。再比如,百度健康直播間,邀請全國頂級權威醫學專家進行問題解答。
很顯然,百度希望在疫情期間不僅只是一個簡單的信息聚合工具,而是更具有更多社會情感價值,一切都是圍繞公眾的信息需求出發。
同樣是搜索引擎巨頭:谷歌和百度誰在成為更好的信息“把關人”?
“把關人”最早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傳播學四大奠基人之一庫爾特·盧因在《群體生活的渠道》一書中提出,他認為在群體傳播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范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內容,才能進入傳播的管道。
新媒體時代到來的直接結果是“把關人”的大眾化,但這些生產者媒介素養和把關意識的淡薄,又往往很難完成專業有效的把關。這也是為什么每一次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之前,各種謠言會迅速傳播,并成為制造公眾恐慌的源頭。在應對疫情謠言帶來的危機上,谷歌和百度再次體現出了差異。

自新型冠狀病毒開始傳播以來,谷歌雖然一直在積極干預在線搜索結果,以限制錯誤信息的傳播,但這更像是一種鴕鳥式的行為,盡量減少謠言和誤導性信息的出現。
與谷歌不同,新型冠狀病毒在中國的高度重視,讓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迅速構筑了一張牢固的疫情防護網,百度依托于百家號平臺和各類權威信息渠道,產出大量權威的辟謠和科普內容,進而構建起了一道拒絕謠言和恐慌情緒的信息壁壘。
這也是為什么在今年肺炎疫情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那就是謠言破除的速度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這其中,聚合了全網信息的百度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背后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中美兩國媒體傳播規律的不同。
美國雖然崇尚言論自由,但其互聯網卻并沒有誕生出類似中國的內容創作生態,這種背景下,大眾看新聞實際上只需要關注社交媒體平臺的權威媒體就可以了。
在中國,由于百家號、頭條號、企鵝號等平臺的興起,涌現出了大量的草根內容創業者,這使得中國的媒體傳播環境更加復雜,也更加需要信息傳播的“把關人”。

搜索引擎作為信息分發最重要的入口,自然在篩選權威媒體內容上需要承擔著更重的責任,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看到,谷歌和百度的疫情動態圖存在明顯差異的原因。
媒體信息傳播的一個特性就是信息的匯集、整理和分發,而防治疫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信息的公開與透明,減少公眾的猜忌,提升公眾的安全感。這是百度和谷歌在疫情信息呈現上最大的不同之處,而這也意味著,百度相比谷歌具有更強的媒體屬性。
在疫情快速變化的當下,無論是社交媒體平臺,還是基于算法推薦的信息流平臺,其實都很難像百度那樣提供全面及時的結構化信息,而百度也正在成為一個比谷歌更好的“把關人”。
搜索和直播的結合,帶來的是先天的專業度和準確性
眾所周知,谷歌和百度都構建了龐大的知識體系,在這一次疫情期間,百度和谷歌都嘗試通過圖文形式向外界傳遞權威信息,也都借助流媒體等多樣化的方式進行疫情期間的信息傳播,但從內容的最終呈現形式上,我們又可以看到兩大搜索巨頭的不同。

谷歌的新冠病毒專題頁面更新了眾多知識學習視頻,但這些更多只是一些在家辦公、鍛煉、烹飪等的內容聚合,缺乏系統性,更重要也是為了推廣谷歌的在線教育平臺Tech From Home,為教師如何使用谷歌產品遠程教學提供教育。
百度的思考則更進了一層。眾所周知,百度一直將知識體系當成是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百度知道、百度文庫、百度百科等內容產品也是百度的護城河,這種定位讓百度更看重知識本身的傳播。百度的邏輯是解決用戶求知的剛需,例如“雙黃連能不能抑制肺炎”、“口罩應該如何佩戴”、“防治新冠疫情需要注意些什么”這樣的問題,搜索引擎匯聚了海量知識與信息,致力于幫助用戶解決問題。

所以,無論是圖文,短視頻更或者是直播,對百度來說,只是內容呈現形式上不同,它們的目標都是一樣,為了解決用戶的需求,并且降低信息的獲取成本。百度“戰疫直播間”進行抗擊疫情的科普直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醫生和專家通過百度的“戰疫直播間”加入到科普直播的大軍中,以直播的形式將權威、科學的防疫知識傳遞給大眾,幫助大眾科學防疫、抗擊疫情。
通過直播這種形式,一方面,搜索引擎可以讓權威的專家和公眾之間形成直接的互動,幫助用戶解決疫情期間對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專家和醫療機構所提供內容更加權威,解決了大眾無法對內容信息把關的困境,進行有效的信息篩選。
有意思的是,搜索和直播的結合更進一步加強了百度“把關人”的角色。我們知道在傳統信息傳播過程中,媒體幾乎壟斷了信源,把關是比較容易實現的,但隨著新媒體的興起,信息傳播的速度與范圍突破了原有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任何一個網絡節點都能夠生產、發布信息,所有生產、發布的信息都能夠以非線性的方式流入網絡之中,每個單一的內容生產者都成為了自己所生產內容的把關人。
這也是為什么直播平臺普遍不具備“把關人”效應,因為大眾往往很難完成專業有效的把關,但搜索引擎平臺卻很大程度上不同。流行病爆發期間,人們開始意識到搜索引擎所提供的服務的獨特價值定位,他們更愿意自主地搜索,而不是被動的被告知。
疫情期間,用戶不僅需要及時透明的權威信息,同樣也需要能夠輕松解壓的科普知識。搜索引擎的直播和其他泛娛樂直播平臺最大的不同在于,搜索引擎作為知識信息的分發入口,積累了龐大的知識體系生態,也就是說它們的直播具有先天的專業度以及準確性要求。
疫情之后,搜索+直播還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疫情沖擊之下,百度和谷歌的收入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尤其是因為疫情導致旅游業收入下滑,此前Post在一份報告中就曾表示,旅游企業為Google總收入貢獻了9%,百度也同樣受到了巨大的影響。

不過在面臨旅游廣告可能下滑造成的影響,百度在面臨突發事件所造成的影響上先行一步棋,通過直播進行更好的內容呈現。比如百度早前上線的科普類直播節目《行走的文明》,這和其他平臺的博物館云直播單純將內容搬運到平臺上不同,百度的直播更看重通過專業人士的梳理,將事物背后內涵掰開、揉碎,融入到直播各個細節中,實現知識的直播化。
對于百度來說,直播是和智能小程序一樣的內容服務呈現形式,其核心目標則是加速連接新的場景,以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面臨未來的不確定性,百度正嘗試通過新的內容分發方式,構建新的增長點,而這也與百度近年來的移動生態布局一脈相承。
百度發力直播有著天然的優勢,無論是搜索還是信息流,天然就是各類用戶需求的入口,用戶往往帶著明確的需求使用搜索引擎,這使得各種直播都可以在百度找到最精準的流量,即使那些小眾長尾的直播內容,一舉打破了直播平臺的中心化流量分發以及短視頻平臺的算法推薦模式,這對直播行業的流量分發無疑是一次顛覆。
百度作為國內最大的信息和知識平臺,提供的直播內容也會和直播平臺存在明顯的差異。相比泛娛樂直播平臺,百度更看重內容和用戶之間的匹配度,主播和粉絲之間的連接反而不再重要了。所以某種程度上,“百度+直播”對直播行業也是一次全面革命,不僅讓直播內容從泛娛樂向知識科普內容轉變,更重要的是讓商家利用直播進行精細化運營成為了可能。
不難看出,百度在直播領域頻頻布局的背后,依舊秉承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的脈絡。“搜索+信息流“和直播的結合也給百度的未來增加了諸多想象空間。一方面,與PC時代的百度MP3、百度知道、百度貼吧一樣,直播也是百度目前所需要的內容一環,“搜索+信息流”和直播的結合,可以進一步豐滿百度的移動內容生態。另一方面,百度可以通過直播加速信息與服務的連接,比如這次疫情期間百度就成功連接起了旅游、綜藝、健康等諸多場景,這毫無疑問也給百度商業化提供了諸多新的想象空間。
谷歌和百度之間的差異,其實也是兩家公司對移動內容生態的不同思考。前者不斷強化工具屬性,而后者則更傾向于與用戶之間建立更深入的連接,但如何更好的體現信息傳遞的價值,對谷歌和百度來說都非常重要,這關系到從搜索中發展起來的整個內容與服務生態。
從百家號、信息流、好看視頻到智能小程序,再到搜索和直播的結合,百度對移動生態的理解全面超越Google,而或許只是中國互聯網企業趕超美國同行的一個縮影。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