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百度Q3財報,你會發現一個今日頭條觀點
百度今天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數據亮眼,其中的信息流業務特別引起了互娛資本論的注意——百度表示,信息流業務以第三季度業績為基準的年化收入超過10億美元,這一收入超過了今日頭條去年的收入。
圖:百度宣布加入內容分發戰團
百度今天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數據亮眼,其中的信息流業務特別引起了互娛資本論的注意——百度表示,信息流業務以第三季度業績為基準的年化收入超過10億美元,這一收入超過了今日頭條去年的收入。
也就是說,在信息流之戰中,今日頭條和百度的攻守之勢發生了變化。
繞不開的對手
百度在去年Q3推出了信息流業務,它沒有獨立App入口,主要是通過手機百度首頁搜索框下面以及百度瀏覽器首頁、百度移動端首頁等渠道進行分發,也就是說,它是作為搜索的一種補充形式出現的。
搜索和信息流原本是兩回事,前者是用戶主動獲取信息的行為,后者是被動行為。如果你還不理解信息流是什么,打開今日頭條就知道了——一種以算法為基礎,根據用戶主動選擇的喜好以及閱讀習慣推送內容的信息產品。
不過,在如今的人工智能時代,這兩種獲取信息方式之間的區別和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
拋開冠冕堂皇的說法,對于百度來說,做信息流肯定繞不開今日頭條。兩者曾經在廣告市場惡戰——百度原本在國內廣告市場地位一枝獨秀,無人能敵,沒想到冒出一個新的產品形態信息流,被逐漸分食了蛋糕。
百度決定反擊。百度2016年Q1百度財報發布時,李彥宏首次提及“內容戰略”;去年6月,百度正式在聯盟峰會上啟動“內容戰略”、上線百家號平臺,來自百度官方的說法是,李彥宏會每天關注手機百度信息流內容,隨時反饋問題給手機百度內容團隊。
到2016年第三季度,百度就正式推出了信息流產品。
百度也不避諱把今日頭條當作競爭對手,今年1月《財經》在采訪陸奇的稿件中寫到,百度高層表示百度已直起對標今日頭條,“一年內打趴它。”
從數據看來,百度似乎的確做到了。
從今年開始,百度開始在財報中披露信息流的數據,比如第一季度,手機百度信息流日活用戶達到8300萬,超越今日頭條的7478萬;
第二季度手機百度資訊流用戶日活超過1億,成為行業最大的信息流應用。
而根據今天公布的財報,第三季度的收入也再次超越了今日頭條——百度信息流業務以第三季度業績為基準的年化收入超過10億美元。而根據市場調研公司86 Research分析師張雪茹(音譯,Zhang Xueru)在今年5月的評估,今日頭條去年的營收超過人民幣60億元(約合8.69億美元)。
從用戶基數遺跡變現能力幾個關鍵維度來看,百度已經進入了信息流市場的第一陣營。而做到這一點,它只用了一年時間。
賽道搶跑
實際上,百度和今日頭條的戰爭已經“打了起來”。最近有某鎖具商家老板接受媒體采訪稱,其遭到今日頭條銷售人員威脅,如果繼續在百度投放廣告,而不在今日頭條投放廣告,銷售團隊將一起點擊直到商家百度余額為負。
在廣告市場,原本百度是“守城”,今日頭條這樣的新興產品是“攻城”,但百度用了一年時間轉“守”為“攻”,讓今日頭條不得不出下策。
除了今日頭條,目前國內做信息流產品的還有一點資訊和天天快報。
根據最新披露的信息,這兩者在二季度MAU分別達到1.8億、7800萬。除此之外,信息流賽道還有兩大類玩家,比如微博,2015年底從社交轉型信息流平臺,2016年以來市值翻了近9倍;一類是從編輯驅動型的資訊App轉型而來的,比如騰訊、網易、搜狐和鳳凰等。
在信息流玩家中,百度算是入局比較晚的。但百度除了有原有的搜索入口助力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武器:人工智能。
圖:陸奇在AI開發者大會的演講
事實上,陸奇入駐百度之后,提出的施政綱領就是以信息流和人工智能為“主航道”。目前一條很清晰的路徑是,人工智能作為一個產品,也是支持百度內部其他產品的基礎技術,其中就包括信息流產品。
陸奇在財報中表示:“為了扎實推進AI相關戰略業務,并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和更精準的客戶價值定位,我們不遺余力的推動核心產品創新。”
數據也顯示出人工智能這樣的基礎技術發揮出的作用。財報顯示,百度第三季度流量獲取成本(TAC)為25億元(約合3.72億美元),在總營收中所占比例為10.5%,這個數據在上年同期為14.2%,在上一季度為11.9%。
百度這樣解釋了他們的做法——
用AI算法能力和大數據,促進百度信息流核心算法的迭代HE 優化,促進了核心產品指標CTR和用戶SAT的健康發展,簡單來說,就是幫助個性化信息推薦進一步優化。
由于有AI為基礎技術,百度也在嘗試豐富信息流產品。例如,手機百度9.0版本單獨為視頻開了一個底欄按鈕,該調整提升了短視頻內容的權重和分發能力。而在其他關鍵領域,,比如UGC、體育、文化等新興垂直行業,內容創新也有了更多探索,比如產出了動畫、文字等不同類型的具有較強吸引力的內容。
一年之內刮骨療傷
根據艾瑞咨詢數據,2016年中國移動端信息流廣告收入同比增長 89.5%,在整體廣告類型的份額占比達到 11.2%,與此同時,搜索廣告的份額從 31.2% 跌到了 26.4%。
也就是說,在一年之前,如果百度不轉型,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市場流失。
百度轉型的決心不可謂不大。
今年上半年,百度取消了新聞源,不再認為來自于新聞源網站的內容才是優質內容,而是綜合評價百家號等內容生態的品質,讓用戶搜索關鍵詞時,直接能找到來自百家號的優質內容。
這一舉措直接改變了站長內容生態的利益格局,也就是說,百度直接把跟隨了他們多年的盟友的關系切斷了。
此后,百度嘗試打破基于“超鏈接+點擊”的傳統排序模式,推出基于移動搜索的全新產品。超鏈接+點擊正是李彥宏所提出的超鏈分析算法的應用,也是搜索引擎最基礎的排序算法,這也意味著百度在徹底的顛覆自我。
而在看不到的底層銷售層面,百度也放棄了原有市場,主推信息流廣告——相比以上種種變革,這更像一場決絕的自我顛覆。
《好奇心日報》曾經采訪到媒介代理公司安布思沛,去年年末時,百度就派人到他們公司為信息流廣告產品進行了一輪新的培訓。另一家代理公司華揚聯眾搜索表示,“百度今年所有的政策基本都以信息流廣告為基礎。比如我 2016 年只要完成一個大盤的量,就能拿到百度給我的所有利潤和返點。但今年必須先完成信息流的指標。”
一年時間里,百度做到了轉守為攻,進入到信息流產品第一陣列。現在來看,幫助其實現成功轉身的原因主要有這些:
百度的信息流內容基于手機百度、貼吧和手機瀏覽器這三個億級App分發,而這三個App的核心價值,本身就是幫助用戶獲取信息,因此百度信息流業務可以快速獲取海量用戶;
在內容層面,百度通過“百+計劃”、“百億分潤”等等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創作者加入;
在變現層面,百度原有的百度聯盟、百度中小廣告主資源、廣告銷售體系等商業生態資源,也被導入到信息流上。
事實上,信息流本質就是內容分發,這正是百度能夠后來居上的根本原因——內容分發正是百度的老本行。李彥宏曾經在今年初的內部信中指出:“內容分發是我們的核心,我們之所以能夠存在,我們之所以很多業務能夠做的起來,是因為我們有內容分發這樣一個堅強的大盤。”
總的來說,百度在內容分發市場的表現還是非常值得期望。在視頻成為分發重要形式的當下,百度還有愛奇藝這樣的獨家內容合作伙伴。
信息流市場的戰爭遠未結束。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