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虧5年、市值蒸發8成,云集拿什么贏在未來?互聯網+
導讀
云集正艱難突圍。
云集正艱難突圍。

作者:龔進輝 “中國會員電商第一股”云集的日子并不好過。 財報顯示,2020年Q4,云集營收為13.274億元,同比2019年Q4的24.494億元下降45.8%,近乎腰斬;凈虧損為7730萬元,而2019年同期為490萬元,同比約擴大14.8倍。 2020年全年,云集營收55.303億元,同比下降52.62%,2019年同期為116.720億元;凈虧損為1.517億元,較2019年的1.238億元有所擴大。營收、凈利潤雙降,云集面臨的挑戰之大可想而知,市值不斷縮水足以說明問題。 云集上市近2年,股價已從發行價11美元跌到1.98美元,市值只僅剩下少得可憐的4.2億美元,暴跌82%。顯然,云集股價長期萎靡不振,與自身業績慘淡密不可分。其成立6年卻連虧5年,2016-2020年分別虧損0.25億元、1.05億元、0.56億元、1.238億元、1.517億元,讓人大跌眼鏡。 一直以來,云集有意避開阿里、京東、拼多多三大電商巨頭的鋒芒,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之路。因此,你會看到,其從自營到平臺業務模式轉變、社交電商到會員電商平臺定位轉變,但很難完全不與巨頭產生交集,沖突在所難免,結果可想而知,勢單力薄的云集只能節節敗退。 據悉,云集營收包括四部分:商品銷售收入、會員業務收入、商城業務收入和其他收入。具體來說,一個用戶交399元或購買對應的禮包產生的費用是會員業務收入,注冊成為會員之后開始賣貨,平臺從中拿到的傭金是商品銷售收入,而商城收入則是從第三方商家入駐平臺后云集從銷售額中獲取的傭金。 其中,商品銷售收入是云集最重要的營收來源,占比在85%以上。不過,近兩年來,云集一直在謀求從自營向平臺模式轉型,即削減商品銷售業務、支持商城平臺業務,并取得一定成效。財報顯示,2020年Q4,云集GMV為117億元,其中與商城業務相關的GMV為95億元,同比猛增90%,在平臺GMV的占比增加至81%。 云集方面稱,商城業務成為該公司穩健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不過,別看商城業務GMV上去了,但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商品銷售業務仍扮演云集營收擔當的重要角色。如果商城業務和商品銷售業務營收基本持平,那么一升一降,云集整體營收不會太大變化。 但問題在于,商品銷售收入與商城業務收入差距實在太大,2020年相差近9倍(48.294億元/5.990億元),后者增長再快也難以彌補前者暴跌,才會導致云集營收攔腰斬斷。彼時,縮減開支成為維持平臺正常運轉的必然選擇。2020年,云集運營成本為17.209億元,較2019年的27.460億元同比減少37.3%。 其中,配送費用從2019年的9.659億元減少至4.501億元;銷售及市場推廣費用為8061萬元,而2019年同期為11.875億元;技術和內容支出為2.028億元,較2019年的3.152億元減少35.6%。云集財務副總裁張承啟表示,“相比2019年,云集2020年的運營虧損顯著降低,這證明了我們在這一年中執行的運營計劃的有效性。未來,我們計劃保持這種穩定增長勢頭。” 在我看來,分內之事真沒什么可吹的,云集縮減開支勢在必行,否則或將面臨更大幅度的虧損,屆時財務數據或將更加難看,而這是其無法承受之重。值得注意的是,2年前,云集頂著“中國會員電商第一股”的光環上市,按理來說,其應不斷提升會員業務收入,但事與愿違,反而陷入不增反降的尷尬境地。 財報顯示,云集會員業務收入從2019年的7.768億元暴跌94.5%至2020年的4240萬元。對此,云集官方解釋道,會員收入減少的原因是公司為吸引新用戶開啟免費注冊會員活動,即用戶只需在云集App注冊一個帳戶,即可允許任何用戶成為會員并免費享受會員權益,為期一年。 免費獲取會員權益的活動,確實給云集帶來更多新會員,2020年交易會員達到1330萬人,同比增長38.5%。不過,云集能否將用戶留住、提高會員續費率和刺激會員購買欲仍是個問題,畢竟擺在面前的困難著實不少且個個棘手。 一方面,與綜合實力雄厚的阿里、京東、拼多多相比,云集幾乎沒有任何優勢,玩不轉百億補貼就是最佳證明;另一方面,云集唯一吸引人的“價格優惠、傭金獎勵”會員權益,大有淪為空談的趨勢。或許,這就是中小玩家的尷尬和悲哀,再怎么挖空心思謀求差異化,仍無法避免活在巨頭陰影之下。 說白了,云集還是不夠強。很難想象,聚焦會員電商賽道的云集,竟然通過降低會員門檻來維持會員規模的虛假繁榮,并面臨會員業務收入暴跌。如果其不能有效留住會員,并深挖會員潛在價值,長此以往,那會員電商模式恐將名存實亡,難以說服投資者。 有人曾直言,云集正成為一個多而不精的“四不像”。如今的云集,包括S2B2C模式、會員制模式、社交電商、直銷模式、平臺模式,卻沒有一項真正能構筑壁壘的核心競爭力,這才是其股價低迷、財報難看的根本原因。只要這一關鍵性問題不解決,云集做再多的探索、再怎么會包裝,也注定是徒勞。 對了,鑒于云集已是美股上市公司,保持核心管理層的穩定顯得尤為重要,但現實很殘酷,其正面臨高管流失的煩惱。自2021年4月1日起,馬輝由于個人原因將辭去公司首席人力官和首席戰略官的職務,云集CFO陳晨則在2020年12月宣告離職。 曾幾何時,外界寄希望于云集成為下一個拼多多,但當其在2018年11月宣布駛入會員電商主航道后,外界逐漸不再抱太大希望。如今,云集陷入內憂外患之中,連虧5年、市值縮水8成、高管接連出走,別說無力與如日中天的拼多多相提并論,其更應思考的是故事該怎么講,才能走出當前困境,并贏在未來。 這非常考驗云集掌門人肖尚略的商業智慧和團隊執行力。目前來看,無論是發力直播帶貨還是推出“美食團”,都不足以助力云集成功突圍,肖尚略需拿出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殺手锏來。電商創業不易,云集且行且珍惜,祝它好運!

作者:龔進輝 “中國會員電商第一股”云集的日子并不好過。 財報顯示,2020年Q4,云集營收為13.274億元,同比2019年Q4的24.494億元下降45.8%,近乎腰斬;凈虧損為7730萬元,而2019年同期為490萬元,同比約擴大14.8倍。 2020年全年,云集營收55.303億元,同比下降52.62%,2019年同期為116.720億元;凈虧損為1.517億元,較2019年的1.238億元有所擴大。營收、凈利潤雙降,云集面臨的挑戰之大可想而知,市值不斷縮水足以說明問題。 云集上市近2年,股價已從發行價11美元跌到1.98美元,市值只僅剩下少得可憐的4.2億美元,暴跌82%。顯然,云集股價長期萎靡不振,與自身業績慘淡密不可分。其成立6年卻連虧5年,2016-2020年分別虧損0.25億元、1.05億元、0.56億元、1.238億元、1.517億元,讓人大跌眼鏡。 一直以來,云集有意避開阿里、京東、拼多多三大電商巨頭的鋒芒,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之路。因此,你會看到,其從自營到平臺業務模式轉變、社交電商到會員電商平臺定位轉變,但很難完全不與巨頭產生交集,沖突在所難免,結果可想而知,勢單力薄的云集只能節節敗退。 據悉,云集營收包括四部分:商品銷售收入、會員業務收入、商城業務收入和其他收入。具體來說,一個用戶交399元或購買對應的禮包產生的費用是會員業務收入,注冊成為會員之后開始賣貨,平臺從中拿到的傭金是商品銷售收入,而商城收入則是從第三方商家入駐平臺后云集從銷售額中獲取的傭金。 其中,商品銷售收入是云集最重要的營收來源,占比在85%以上。不過,近兩年來,云集一直在謀求從自營向平臺模式轉型,即削減商品銷售業務、支持商城平臺業務,并取得一定成效。財報顯示,2020年Q4,云集GMV為117億元,其中與商城業務相關的GMV為95億元,同比猛增90%,在平臺GMV的占比增加至81%。 云集方面稱,商城業務成為該公司穩健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不過,別看商城業務GMV上去了,但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商品銷售業務仍扮演云集營收擔當的重要角色。如果商城業務和商品銷售業務營收基本持平,那么一升一降,云集整體營收不會太大變化。 但問題在于,商品銷售收入與商城業務收入差距實在太大,2020年相差近9倍(48.294億元/5.990億元),后者增長再快也難以彌補前者暴跌,才會導致云集營收攔腰斬斷。彼時,縮減開支成為維持平臺正常運轉的必然選擇。2020年,云集運營成本為17.209億元,較2019年的27.460億元同比減少37.3%。 其中,配送費用從2019年的9.659億元減少至4.501億元;銷售及市場推廣費用為8061萬元,而2019年同期為11.875億元;技術和內容支出為2.028億元,較2019年的3.152億元減少35.6%。云集財務副總裁張承啟表示,“相比2019年,云集2020年的運營虧損顯著降低,這證明了我們在這一年中執行的運營計劃的有效性。未來,我們計劃保持這種穩定增長勢頭。” 在我看來,分內之事真沒什么可吹的,云集縮減開支勢在必行,否則或將面臨更大幅度的虧損,屆時財務數據或將更加難看,而這是其無法承受之重。值得注意的是,2年前,云集頂著“中國會員電商第一股”的光環上市,按理來說,其應不斷提升會員業務收入,但事與愿違,反而陷入不增反降的尷尬境地。 財報顯示,云集會員業務收入從2019年的7.768億元暴跌94.5%至2020年的4240萬元。對此,云集官方解釋道,會員收入減少的原因是公司為吸引新用戶開啟免費注冊會員活動,即用戶只需在云集App注冊一個帳戶,即可允許任何用戶成為會員并免費享受會員權益,為期一年。 免費獲取會員權益的活動,確實給云集帶來更多新會員,2020年交易會員達到1330萬人,同比增長38.5%。不過,云集能否將用戶留住、提高會員續費率和刺激會員購買欲仍是個問題,畢竟擺在面前的困難著實不少且個個棘手。 一方面,與綜合實力雄厚的阿里、京東、拼多多相比,云集幾乎沒有任何優勢,玩不轉百億補貼就是最佳證明;另一方面,云集唯一吸引人的“價格優惠、傭金獎勵”會員權益,大有淪為空談的趨勢。或許,這就是中小玩家的尷尬和悲哀,再怎么挖空心思謀求差異化,仍無法避免活在巨頭陰影之下。 說白了,云集還是不夠強。很難想象,聚焦會員電商賽道的云集,竟然通過降低會員門檻來維持會員規模的虛假繁榮,并面臨會員業務收入暴跌。如果其不能有效留住會員,并深挖會員潛在價值,長此以往,那會員電商模式恐將名存實亡,難以說服投資者。 有人曾直言,云集正成為一個多而不精的“四不像”。如今的云集,包括S2B2C模式、會員制模式、社交電商、直銷模式、平臺模式,卻沒有一項真正能構筑壁壘的核心競爭力,這才是其股價低迷、財報難看的根本原因。只要這一關鍵性問題不解決,云集做再多的探索、再怎么會包裝,也注定是徒勞。 對了,鑒于云集已是美股上市公司,保持核心管理層的穩定顯得尤為重要,但現實很殘酷,其正面臨高管流失的煩惱。自2021年4月1日起,馬輝由于個人原因將辭去公司首席人力官和首席戰略官的職務,云集CFO陳晨則在2020年12月宣告離職。 曾幾何時,外界寄希望于云集成為下一個拼多多,但當其在2018年11月宣布駛入會員電商主航道后,外界逐漸不再抱太大希望。如今,云集陷入內憂外患之中,連虧5年、市值縮水8成、高管接連出走,別說無力與如日中天的拼多多相提并論,其更應思考的是故事該怎么講,才能走出當前困境,并贏在未來。 這非常考驗云集掌門人肖尚略的商業智慧和團隊執行力。目前來看,無論是發力直播帶貨還是推出“美食團”,都不足以助力云集成功突圍,肖尚略需拿出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殺手锏來。電商創業不易,云集且行且珍惜,祝它好運!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