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手機器人”戰爭比我們預想的更近一步了么?觀點
整個軍團的 無人駕駛坦克 ;在人民群眾中能夠發現叛亂分子的 無人機 ;和像我們一樣學習的計算機化“大腦”控制的武器,都屬于由軍事工業發動的智能技術,許多人相信,人類目前正經歷一場“第三…
整個軍團的 無人駕駛坦克 ;在人民群眾中能夠發現叛亂分子的 無人機 ;和像我們一樣學習的計算機化“大腦”控制的武器,都屬于由軍事工業發動的智能技術,許多人相信,人類目前正經歷一場“第三次戰爭革命”。
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 人工智能 教授托比·沃爾什(Toby Walsh)表示:“在戰場的各個領域——在空中、在海上、在海底或在陸地上,世界各地的軍隊現在都在展示自己的原型自主武器。”
“像深度學習這樣的新技術有助于推動這場革命。技術在其中起著主導作用,軍方正在努力追趕。”
有報道稱,給殺手機器對手帶來不眠之夜的一個技術突破就是,卡拉什尼科夫的“神經網絡”作戰模塊。它的特點就是,擁有一個7.62毫米的機槍和一個連接到計算機系統的攝像頭,。其制造商表示,該計算機系統可以自己進行目標判斷,無需人為操控。
人工智能戰斗機飛行員在戰斗模擬中大獲全勝
據俄羅斯官方塔斯新聞社報道,人工智能戰斗機利用“神經網絡技術,使戰斗機能夠自我識別目標并做出決定”。
神經網絡與傳統計算機不同,傳統計算機是使用預編程指令處理特定但范圍有限的可預知事件,而神經網絡的目的是,先從以前經歷的例子中學習經驗教訓,然后再調整適應以前可能沒有遇到過的情況。
而正是這種自己做出決定的能力令許多人擔心不已。
防御專家Ultra Electronics的首席技術官Andrew Nanson說:“如果武器使用神經網絡和先進的人工智能,那么我們就不一定知道他們做出攻擊決定的依據——這是非常危險的情況。”但他仍懷疑一些軍火制造商所發表的言論。
自動防御系統已經可以根據威脅分析(比如,一枚導彈的形狀、大小、速度和彈道等)做出決定,并選擇適當的反應方式,其選擇速度比人類的選擇速度要快很多.但是,當這些系統面對它們從未遇到的事情時,仍然讓其使用“最佳猜測”的方法來自我采取行動,那會發生什么呢?
錯誤可能是災難性的——殺害無辜平民;破壞非軍事目標;“友軍火力”攻擊你自己的這一方。 這正是許多專家所擔心的,并不是擔心人工智能變得太聰明——像《終結者》電影中的天網超級計算機占領世界一樣,而是擔心它太愚笨,不知變通。
謝菲爾德大學人工智能和 機器人 教授Noel Sharkey表示:“目前的問題不是與超智能機器人有關,而是關于那些非常笨拙的機器人,它們不能靈活地區分平民目標和軍事目標,除非設置的場景非常簡單。”
盡管有這些顧慮,但卡拉什尼科夫的最新產品并不是俄羅斯唯一試驗的自主和半自主武器。
Uran-9是一種 無人駕駛 地面作戰車輛,配備機關槍和30毫米的機關炮。它可以遠程控制,控制距離可達10公里。
小型“平臺-m”型戰斗機器人,可以自動鎖定目標,也可以在極冷極熱的環境下運作。
還有阿瑪塔T-14“超級坦克”,配有一個自動炮塔。設計師Andrei Terlikov表示,該坦克將會為能上戰場的全自主坦克的研制鋪平道路。
制造商Uralvagonzavod也并未回應BBC的采訪請求,但是阻止殺手機器人運動的壓力集團成員Sharkey教授,是非常擔心該坦克所擁有的潛能。他說:“阿瑪塔T-14型坦克早于西方國家好幾年,成千上萬輛阿瑪塔自主坦克部署在歐洲邊境,這無法想象。”
不過,并不是只有俄羅斯在研發這種武器。
去年夏天,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在對馬薩諸塞州的一個模擬中東村莊進行測試期間,配備了有先進人工智能的無人偵察機,用于辨別平民和叛亂分子。
另外三星研制的SGR-A1型哨崗機槍,能夠自主射擊,已經部署在朝鮮非軍事區沿南韓的一側。
英國的Taranis無人機——大小相當于紅箭鷹戰斗機,正由BAE系統公司研發。BAE系統公司表示,這款無人機是用來攜帶大量武器進行長距離飛行,并將擁有完全自主的“元素”。
在海上方面,美國研制的海洋獵手自主軍艦,不用配備一個船員,就可長期在海上航行,甚至可以自己引導進出港口。
BBC聯系過的西方所有軍火制造商,其中包括波音公司的幻影工廠,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雷聲公司,BAE系統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以及通用動力,都拒絕參與此次專題報導,這可能表明了這項技術是有爭議的。
但是,自主軍事技術是否也可以簡單地用于支持人類軍事行動?
顧問公司 普華永道 的防御主管Roland Sonnenberg表示,作戰模擬,軍事后勤,威脅分析和后方支援都是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參與的戰爭中更為普通的部分,但它們卻同樣重要。
Roland Sonnenberg說:“人工智能所提供的好處,只有在它們能有效運用到現實世界中才是有用的,而且只有在公司、消費者和社會信任這項技術并采取負責任的方法時,才能得到廣泛應用。”
有些人認為,自主武器實際上可以減少人員傷亡的數量。但是英國皇家聯合軍種國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伊麗莎白·金塔納(Elizabeth Quintana)卻不贊同。“部署機器人系統可能對政治家來說更有吸引力,因為,這樣的話,士兵死亡人數就會有所減少。”
“我認為,戰爭是固有的人類活動,如果你不遠萬里向另一個群體或國家發動戰爭,他們就會想方設法在你的國家傷害你,因為這是他們以牙還牙的唯一方法。”
自主武器系統的應用,可能無意間導致國內恐怖主義或網絡戰爭的升級,這也許是我們要謹慎對待這一新技術的另一原因。
2017年8月25日,億歐智庫正式發布《2017人工智能賦能醫療產業研究報告》,該報告總結八大應用場景,從產品形態、業務模式、公司現狀等角度對各場景進行深度解析,進而對我國醫療人工智能公司宏觀數據和巨頭企業布局進行盤點,最后提出“人工智能+醫療”未來發展機遇與挑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