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的區塊鏈,驅動歷史的大江大河觀點

當區塊鏈被正名,我們需要的是豐富與完善區塊鏈技術,而不是借勢繼續收割韭菜。
文/孟永輝
當區塊鏈被提升到國家戰略之后,隨之而來的市場監管顯得非常及時。這是因為區塊鏈被正名之后,那些試圖通過區塊鏈來實現爆富夢想的人們并不死心,繼續想要用區塊鏈的概念來收割韭菜。如果這種僥幸心理依然存在,非但無法促進區塊鏈行業的良性發展,甚至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區塊鏈的行穩致遠。因此,進一步凈化區塊鏈的市場環境,才能確保它的未來航向不會發生偏移。
區塊鏈早期的發展實踐已經告訴我們,僅僅只是用區塊鏈的概念來進行發幣或者ICO,忽略了區塊鏈技術的落地和應用,所謂的繁榮只能算是曇花一現。相對于概念和噱頭的浮夸,技術才是區塊鏈的本色。區塊鏈時代的來臨是建構在技術的成熟和落地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概念和噱頭之上的。當區塊鏈被正名,我們需要的是豐富與完善區塊鏈技術,而不是借勢繼續收割韭菜。
站在區塊鏈行業發展的新的時間節點上,我們或許并不需要急功近利般地爆富,而是需要找到能夠確保區塊鏈行業長期、穩健的發展新路子。對標那些在區塊鏈洗牌當中依然前行的入局者,我們可以梳理出一條真正適合區塊鏈的發展路子,從而讓區塊鏈徹底擺脫數字貨幣的桎梏,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技術是根本動能,而非資本
互聯網時代對于資本作用的盲目夸大及依賴,讓人們想當然地認為資本輸血才是確保區塊鏈行業發展的關鍵。于是,早期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幾乎全部都是以資本為終極導向的。為了博取資本的關注,形形色色的區塊鏈概念被“發明”和“創造”出來。
從表面上看,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繁榮發展期。然而,僅僅只是用概念和噱頭來支撐區塊鏈行業的發展顯然有些力不從心,被資本吹大的泡沫終究會有破滅的那一天。另外,單純地依賴資本輸血,忽略了自我造血,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只能是一個傀儡,失去了自我獨立的可能性。
正是因為如此,當資本退潮的時候,那場以概念和噱頭為主打的發展戛然而止。盡管如此,我們依然可以從中窺探到某些區塊鏈行業發展的正確路子。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那些被淘汰的區塊鏈玩家多半是以概念、噱頭為主打的,并沒有創新性的東西,而那些真正以技術為根本動能的玩家則笑到了最后。
以阿里的螞蟻區塊鏈、百度的超級鏈為代表的頭部科技公司對于區塊鏈技術的布局同樣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區塊鏈行業的根本動能在于技術,而非資本。只有通過不斷完善和發展區塊鏈技術,不斷促進區塊鏈技術的成熟和落地,區塊鏈項目的發展才能持續。簡單地用互聯網時代的資本邏輯來生搬硬套到區塊鏈行業上,并不能夠給行業帶來正向的驅動力,甚至還有可能對區塊鏈的發展造成傷害。
應用是終極目標,而非交易
當區塊鏈被監管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諸多數字貨幣交易所被關停。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一個原因就在于,數字貨幣是區塊鏈的一個成功應用,但不是區塊鏈的所有應用。如果一味地將區塊鏈與數字貨幣綁定在一起,缺少了用區塊鏈的落地來支撐,所謂的數字貨幣僅僅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理想王國。
因此,區塊鏈的終極意義絕非僅僅只是交易,而是基于成熟的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區塊鏈的盈利是通過對于行業的底層邏輯和運行方式的改造來實現的,而不是通過發幣或者ICO以及后來的交易來實現的。真正拋棄將交易看成區塊鏈終極應用的做法,才能讓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告別浮夸,真正回歸到正確的發展軌道上。
告別以炒幣為代表的交易,真正讓區塊鏈發展的終極目標聚焦在落地和應用上,區塊鏈行業才能真正告別浮躁、狂熱,真正回歸客觀、理性。當區塊鏈被正名,一場杜絕炒幣和交易的新監管將會出現。由此,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將會進入到以國家為主導,以專注于區塊鏈技術研發為輔助的全新時代。
回歸比特幣,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這樣的發展脈絡。盡管比特幣的交易帶來了炒幣一族們的爆富,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的是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最為直接的體現。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同樣將不復存在。因此,區塊鏈的終極意義絕非是交易,而是落地。只有以落地和應用建構起強大的底層基礎,并且以國家層面來發行法定的數字貨幣,才能讓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發揮到極致。
盈利在于改造行業,不是區塊鏈本身
區塊鏈的底層與基礎讓很多人看到了它與諸多行業結合的可能性,而互聯網時代的流量思維又讓人們看到了用區塊鏈來再度聚攏流量的可能性。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場以區塊鏈為噱頭的流量思維的卷土重來。
然而,對標當下區塊鏈行業的發展來看,區塊鏈的盈利絕不在于對于流量的聚攏和收割,而是在于對行業的深度改造以及由此帶來的成本降低與效能提升。現在,區塊鏈在食品溯源、法律公證、版權保護、保險等諸多方面的應用,其實都是在改造行業。通過改造行業來降低成本,提升效能,從而讓區塊鏈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發揮。
因此,區塊鏈的盈利點并不僅僅只是在于區塊鏈技術本身,而是在于區塊鏈技術落地和應用帶來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上。區塊鏈是產業互聯網時代賦能傳統行業的一種方式和方法,它與大數據、量子計算、AI等新技術其實并無兩樣。區塊鏈的盈利點并不在于區塊鏈本身,而是在于區塊鏈對于傳統行業的深度改造。
封閉并非本質,開放才是
當下的區塊鏈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多的亂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過于封閉,讓很多人失去了了解它的機會。當區塊鏈看似神秘的時候,那些虛假的、不切實際的區塊鏈概念便會開始出現,隨之而來的便是區塊鏈的泡沫。一味地將區塊鏈封閉,只會讓它喪失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從而將自身帶入到進退兩難的境地里。
回顧區塊鏈被人們認識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區塊鏈之所以會在數字貨幣上獲得如此快速的落地,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本聰將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進行了開源。而對標當下以阿里、百度、Facebook、IBM為代表的玩家,他們其實都是將開源看成是驅動區塊鏈發展的內在動力,而不是一味地將區塊鏈封閉起來。
透過他們的發展脈絡,我們可以看出,封閉絕不是區塊鏈的本質,開放才是。只有通過不斷開放,區塊鏈的落地和應用才不會僅僅只是局限在數字貨幣上;只有通過不斷開放,區塊鏈技術才能得到不斷的豐富和完善;只有通過不斷開放,區塊鏈才不會是一個神秘的、虛無縹緲的存在,而是可以被人們所認識和接受的存在。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當下看到的以封閉來故作神秘的區塊鏈發展狀態決不是區塊鏈的終極意義所在。只有真正不斷開放,區塊鏈才能不斷從外部不斷汲取養分,這時的區塊鏈才是一個可以成長,可以完善的存在,而不是一個固步自封的存在。
當區塊鏈被提升國家戰略之后,隨之而來的是監管的再度來襲。同早期的監管不同,這場監管其實更像是一種正本清源的過程。它讓我們更加容易明確區塊鏈正確的發展道路,由此,區塊鏈才不會是一場魚龍混雜的大集市,而是驅動歷史的大江大河。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暢銷書作家,行業觀察者,特約評論員。長期關注行業研究,累計發表財經科技文章超300萬字。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