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炸店風波”:商家與平臺的恩怨情仇互聯網+
近幾天,拼多多“炸店風波”開始廣泛流傳。
近幾天,拼多多“炸店風波”開始廣泛流傳。
一名用戶在雪球梳理了整個事情的經過,具體內容如下:
“分享個電商的事,估計你們都不知道。
3月23日,拼多多自營店開啟。800萬商家圍攻自營店,拍完發貨后僅退款,自營店從成立不到4小時宣布倒閉。
3月25日,800萬商家開始尋找可能性的品牌自營店,并辱罵客服,拍下僅退款。
3月28日,800萬商家集體圍剿雀巢,雀巢品牌在幾個小時關閉,并所有雀巢專賣店均被波及。
3月29日,炸店風波開始泛濫,接近20家大品牌被炸店。
戰火仍在繼續,波及范圍非常廣。”
一名雪球用戶梳理事件的網絡截圖
升級的戰火
事件的導火索,跟拼多多自營店有關。
3月23日,拼多多偷偷開啟了自己的自營店,叫做多多福利社,但是這個事情被某個網友發現之后,引發了眾多商家的不滿,大批人蜂擁而入惡意下單,直接讓自營店因為訂單糾紛處理不過來而下架了所有商品。
原本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結果有一位網友又發現,雀巢徐福記的股東里,有拼多多創始人的入股,懷疑他們是拼多多平臺控制的公司。雖然也有部分網友解釋其在前幾年已經退出股權,但是大量用戶還是群情激奮,又一次組織大批人員去店鋪攻擊,導致雀巢全系店鋪下架。雀巢相關的企業認證店鋪首當其沖,幾乎下線了所有商品,店鋪均顯示產品上傳當中。
由于大量用戶進入店鋪惡意下單并對商家進行辱罵,導致商鋪不得不安排了大量客服,進行反復澄清,與拼多多自營店撇清關系,表明自己也是受害者。
這一波沖擊,徐福記店鋪也未能幸免,不得不在店鋪上打出醒目標簽,與拼多多自營店劃清界限。
隨后,戰火進一步升級,網上開始流傳出一個表格,列出了一大批所謂的關聯店鋪,有組織地發動了新一輪的攻擊。
商家的反抗
這次“炸店”行為,行業推斷大多數是商家所為。有一些流傳的截圖,可以看到商家還聯合組建了微信統戰群。
那么商家和平臺為何會矛盾激化,走到“炸店”這一步?
深入分析,或許是商家積累了太多對平臺規則的不滿,如今又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生存困境,終于走向了暴力發泄。
比如說拼多多上一直飽受詬病的“僅退款”規則。對于拼多多來說,作為平臺,它的核心大政策是要給買家一個“極致”的購物體驗。有商家表示,在拼多多上買東西,不想要就可以退款,甚至有很多不退貨僅退款的申請。很多時候,消費者收到貨品惡意發起“僅退款”申請,不用寄回貨品,幾分鐘之內就能收到平臺的退款,哪怕申請退款的理由非常匪夷所思。商家往往錢貨兩失,只能自己承擔損失。
這,也催生了一批讓商家苦不堪言的羊毛黨人。如果去網上搜索,會出現眾多“教你在拼多多上薅羊毛”、“拼多多僅退款不退貨”諸如此類的教程。
此外,一位拼多多商家表示,平臺規則過于苛刻,只要攬件超時、客服回復語言不恰當,都會遭到罰款。
這些,或許是部分商家積怨已久,乃至集中反抗的直接原因。
早在2018年上市前后,拼多多經歷了商品的信任危機。為了改善公眾形象以及用戶認知,拼多多此后在平臺治理和商家管理上趨于嚴格。
商家們認為,平臺本質上只是中介的角色,應當公平公正,但是在用戶和商家的利益平衡前,拼多多一邊倒地選擇了前者,忽視大量賣家的權益。
在現在流量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拼多多來的出發點是約束好商家,討好消費者。現在各個平臺都不缺商家,趕走一批還會有下一批進入,但是消費者卻是要小心維護,但是對商家來說,或許是有點用力過猛。
商家的這種委屈,還可能傳遞負面影響給消費者,造成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果。
自媒體“提筆看世界”就說,拼多多要求商家要最低價銷售,否則沒有流量,同時推廣廣告費現在一個點擊有時候高達一兩塊。商家也是要吃飯的,有一句格言是永遠不要把人逼入絕境,商家就是面臨這樣的絕境,所以他們為了賺錢只能銷售次品,各種偷工減料,所以買家并沒有占到便宜,價格是低,但是質量也差。
對此,知名電商戰略分析師李成東也表示,國內的大平臺,對商家的收割太厲害了。國內這些平臺與亞馬遜平臺的商家生態和商家盈利情況比起來,顯然亞馬遜要做得好得多。健康得多。亞馬遜做的好的商家都在研究好好怎么搞產品,國內的商家都在研究怎么搞流量和運營。商家反彈這么大,必然有它的原因,就是內卷過度,激烈的競爭,平臺的生態惡化,商家已經很難賺錢。
未來的走向
對于這次“炸店”行為,拼多多平臺店小二在朋友圈發文,言辭激烈地表示,“炸店”行徑突破底線,罔顧商業道德,實在聞所未聞,令人發指。并表明了三點態度:
1、 對此事件,拼多多平臺已固定相關證據,并將堅決訴諸司法機關;
2、 拼多多將兜底承擔所有這次事件中品牌店遭受的損失,拼多多團隊誓將維護好蒸蒸日上的品牌店體系;
3、 平臺將進一步加大品牌店體系的資金和人力投入,堅決的和這些猥瑣卑鄙,突破底線的行徑斗爭到底。
確實,毋庸置疑,商家也許有著自己的苦衷,但是這種不理性行為,特別是采用辱罵或者惡意下單“炸店”的方式,確實是過于沖動,對商家、平臺乃至消費者,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傷害,嚴重的話可能還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槍響之后,沒有贏家。商家與平臺,從來就是相輔相成、互相成就的關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覆巢之下無完卵”。希望各方坐下來好好溝通,認真反思調整,能夠實現一個和平共贏的處理局面。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