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所有的等待都不被辜負,OPPO是怎么做到的?觀點

讓所有的等待都不被辜負,讓用戶的心聲都被傾聽,事實上一直是OPPO的用戶經營之道。也或正是OPPO這種關注用戶需求,時刻想著解決用戶需求的“用戶導向”,不僅使得用戶們能對其一款產品不離不棄等待四年之久,更助推OPPO成為了國產智能手機品牌中用戶規模最大的品牌。
文|鄰章
6月29日,用戶等待了四年的Find新品,終于在國內發布。而讓老用戶倍感欣慰的,或許不止于OPPO Find X這款產品所具備的種種創新特質,更在于OPPO在新品收獲無數贊譽時不忘對老用戶們的感恩回饋。
在中國發布會上,OPPO宣布推出“OPPO Find X先享計劃”,為等待了四年的OPPO老用戶們帶來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回饋。比其他用戶提前五天擁有新產品、獲得探索勛章,對于OPPO老用戶們而言,這些物質或精神上的政策,每一項可能都有不同的意義。
但就我個人而言,能讓我提前五天擁有OPPO Find X這款產品,可能是最有意義的。畢竟從當下OPPO Find X所具備的好評如潮的現實以及產品加工難度來看,其在上市之后,極有可能會呈現出一機難求的狀況,而我可不想在等待四年之后還要等待。
OPPO的用戶經營之道
而OPPO通過Find X先享計劃,用心回饋感恩老用戶們不離不棄的支持,讓所有的等待都不被辜負,讓用戶的心聲都被傾聽,事實上也是OPPO用戶經營之道的延續。在OPPO,“用戶導向”不僅是其核心價值觀,也是其一直以來的用戶經營之道。
這種“用戶導向”的價值觀,體現在產品上,直觀來看則是OPPO所展現出的戰略耐心,對用戶核心需求的高度關注與積極響應,以及對于產品質量、創新、服務的不懈追求。
OPPO Find X之所以久違四年,核心在于OPPO內部對于Find這個系列的珍視,對于創新的苛求。OPPO助理副總裁、中國大陸市場營銷負責人沈義人在此前就談到:“Find系列從一開始就被冠以了探索之名,如果無法達到足夠令內部滿意的時候,OPPO不會將其推出,而這個時間并沒有所謂的明確周期。只有將這款產品打磨得滿意了,覺得消費者會接受并會喜歡的時候,才是OPPO將其推向市場的最佳契機”。
正是OPPO對于產品創新的這種耐心、堅持與苛求;對于用戶核心需求的高度關注與積極響應,使得OPPO老用戶們能在智能手機市場深度沉浮的過去四年時間里巋然不動,癡癡等待OPPO Find系列更新,而在看到OPPO官方一句“Hi,久等了”的時候感慨萬千乃至熱淚盈眶。
事實上,為了準確把握消費者對于產品的需求與痛點,OPPO在其內部專門設立了一個洞察消費需求的部門——OPPO市場洞察部,其通過觀察用戶的實際行為,結合面對面對訪談模式,以類似剝洋蔥的方式,發現用戶核心需求,進而指導OPPO產品的推進路線。
在游戲和拍照上,OPPO的這種消費需求導向我們就可見一斑。
隨著OPPO出貨量的不斷增加,消費者們關于游戲體驗的反饋也在不斷增長,這引起了OPPO的注意,為此他們專門成立了游戲優化專項研發小組,聯合芯片廠商和游戲開發廠商,進行共同技術攻關,共同研發Game SDK,以為消費者帶來更為暢快的游戲體驗;在拍照上亦是如此。為了能讓用戶隨手一拍就能輕松的得到一張漂亮的照片,OPPO一直專注于對防抖、自拍等領域進行技術研發,積累了眾多核心專利。
高用戶規模,帶來更大想象空間
也或正是OPPO這種關注用戶需求,時刻想著解決用戶需求的“用戶導向”,不僅使得用戶們能對其一款產品不離不棄等待四年之久,更助推OPPO成為了國產智能手機品牌中用戶規模最大的品牌。
日前,大數據服務商QuestMobile公布了2018年一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數據報告,其報告數據顯示:OPPO的市場用戶規模從2017年12月的15.2%上升到了2018年3月份的17.2%。
眾所周知的是,用戶規模是手機廠商用戶經營好壞最為直觀的體現,它代表了品牌產品品質的高低,更能考察用戶對于產品、品牌用戶忠誠度,當然,其更能為后續市場培育保底力量。并且其依舊處于持續的上升階段,顯然代表了用戶們對于OPPO的認可。
而在智能手機已經進入存量市場競爭的現實下,OPPO的高市場用戶規模,顯然也是OPPO在隨后市場競爭中走得更遠的底牌之一。而若結合OPPO已經建立起的自家的應用商店、主題商店、云服務這些方面來看,一個更具想象力的OPPO事實上正在呈現。
寫在最后
坦率來講,OPPO Find系列在某程度上創造了智能手機市場的一項奇跡,試想在更迭速度如此之快的智能手機市場,又能有多少品牌讓能用戶為之等待四年?但OPPO的Find系列做到了。而面對用戶們的不離不棄,OPPO則是通過拿出更具創新的產品,推出先享計劃,讓老用戶們優先購買、發放探索勛章等來回饋老用戶們的支持與厚愛。而這種讓所有的等待都不被辜負,讓用戶的心聲都被傾聽,更為冰冷的市場帶來了難得的溫情。這句相逢的人會再相逢,OPPO的老用戶們或許最能理解。
注:本文圖片源自網絡。
作者:鄰章,微信號:1301356174,微信公眾號:“鄰章”,歡迎署名轉載。
本人系獨立撰稿人,騰訊科技2016年年度新媒體,關注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文章在虎嗅、鈦媒體、界面新聞、百家號、搜狐科技、騰訊、雪球、品途商業評論、今日頭條等30余家平臺發布。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