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他靠華為站上人生巔峰,卻被樂視坑了幾千萬金融
2014 年車用連接器市場規模已達到 117.30 億美元,是連接器的第一大應用領域。未來幾年,隨著汽車智能化浪潮向前推進,車聯網概念落地,汽車用射頻連接器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正常情況下,一只新股開板的平均天數是多少呢?
在去年,一般情況下是十五六天,好一點的要二十幾天,低于十天是極為罕見的情況下。
今年,隨著新股越來越多,投資者們搶新股的熱情已經大為冷卻。
即使如此,一般情況下,也要七八個板才是常態,好一點的公司,像華大基因,到今天已經跑了19個板了。
但是有一只票,7月31日上市,3天就開板了。
接下來三天,又大跌了10%以上。
按這走勢下去,過不了一兩個月就有可能出現破發。
這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為什么投資者如此一臉的嫌棄呢?
電連技術300679,一家做連接器的公司。
查閱招股書,最奪人眼球的一個數據就是,2016年全額計提了樂視的壞賬-- 2,278.32萬元。
唉,又一個被樂視坑了的苦命兒。
另一個被投資者嫌棄的數據,就是業績的大幅放緩。
2016年,電連技術實現營收13.9億,同比增長53.22%;扣非凈利潤3.53億,同比增長57.27%。
怎么看,都是一個績優生的光輝形象。
可他一上市,碼頭還沒拜完,第三天(8月2日)就放出了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業績預告:
“預計2017年1-6月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81億元至1.9億元,同比去年增長幅度為10%-15%。”
FUCK!
變臉如此之快,嚇得一干投資者趕緊奪路而逃!
老子不玩了,你們自個兒玩去吧。
這個時候,巴菲特老爺子的名言在我們耳邊幽幽響起:
“別人貪婪時要恐懼,
別人恐懼時要貪婪。”
這會不會是一個好的投資機會呢?
電連技術的主業是連接器。
連接器,名字聽起來就毫無技術含量,在各種電子產品中更是最常見的零部件之一。
比如手機數據線、充電器,就是連接器的一種。
但你千萬別小瞧了這個行業。
因為他的應用范圍實在太廣泛了,在連接兩個有源器件,傳輸電流或信號的地方都能用到它。
就像是房地產行業少不了的水泥,機械行業少不了的軸承一樣。
正因為無所不在,所以市場規模也相當龐大。
2016年,連接器行業全球市場規模高達544億美元,孕育了一系列的跨國公司。
排名第一的泰科電子(TE Connectivity),2016年銷售額為141億美元,凈利潤19億美元,世界500強之一。
全球前十名的公司中,基本被美國和日本公司壟斷,比如安費諾(Amphenol)、莫仕(Molex)、德爾福(Delphi)、矢崎(Yazaki)、日本壓著端子(JST)、日本航空電子(JAE)、廣瀨電機(Hirose)等。
中國公司也有兩家上榜。
鴻海精密,也就是富士康,排名第五;
另一家,則是我大A股的立訊精密,排名第九。
立訊精密,2016年營收138億元,歸屬凈利潤11.6億元,8年8倍漲幅,當前市值635億元;
神股一枚!
其實,除了立訊精密以外,靠連接器發家致富的A股公司并不少。
比如長盈精密。
2016年,長盈精密營收61.2億元,歸屬凈利潤6.84億元,8年4倍漲幅,當前市值281億元;
為何小小一個連接器,牛股頻出呢?
因為這個行業,正在全球范圍內出現大轉移。
到今天,中國連接器市場的規模,已經超過了北美和歐洲,比中國之外的整個亞洲,包括日韓加起來都還大。
如此龐大的一個行業,高速發展的一個行業,你說能沒有機會嗎?
并且,機會遠不限于立訊精密、長盈精密,還有得潤電子、中航光電、航天電器、電連技術等等一大票。
這是一個群體性崛起的事件,自然也就成了牛股集中營。
咱們說回今天的主角。
電連技術是做手機連接器的,全球十大手機品牌,有8個是他的客戶。
這串名單里,包括華為、小米、OPPO、VIVO、聯想、中興、魅族、金立、酷派、三星、大疆等
偏偏沒有手機霸主蘋果。
是的,因為蘋果的連接器訂單,主要在立訊精密手里呢。
排名第一的,占了三分之一份額的客戶,就是蘋果。
去年,這個金主為立訊精密貢獻了45億元的收入,遠遠超過了后面的幾名。
華為、OPPO、VIVO、中興、小米,五大金主。
可以說,又是一個站在國產機崛起浪潮風口的小飛俠。
在《曾經被蘋果無情拋棄,幸好華為救了它一命》這篇文章中,我們分析了德賽電池和欣旺達這一對冤家的悲歡離合。
德賽電池和蘋果深度綁定(蘋果占其營收58%),早期伴隨著蘋果的崛起威震四方,但是近年隨著國產機的崛起,卻被欣旺達反超了。
曾經的蘋果產業鏈,利潤豐厚,牛股頻出。
如今隨著天花板的逼近,庫克將他的魔爪伸向了合作伙伴們,不斷壓榨著供應商的利潤。
反而是國產機的供應商們,隨著下游廠商向高端挺進,紅利釋放,日子變得美妙起來。
就跟做國產機生意的欣旺達,毛利率超過了做蘋果生意的德賽電池一樣,連接器行業也出現了相同的現象。
做蘋果生意的立訊精密,毛利率只有21%左右,竟然不及做國產機生意的電連技術的一半!
嘖嘖,太令人驚嘆了。
小小一個連接器,竟然擁有如此之高的毛利率(47%),電連技術是如何做到的呢?
能做到這么高的毛利率,自然是手中有屠龍刀。
我們看看電連技術的產品結構:
三類產品:微型射頻連接器、線纜連接器組件、電磁兼容件。
這種微型射頻連接器,技術含量不一般,過去是只有跨國公司才能做的。
主要就是日本的3家公司:村田制作所(Murata)、廣瀨電機(Hirose)和第一精工(Dai-ichiSeiko)。
終于有一天,中國公司也做出來了。
突破了技術封鎖,砍瓜切菜一般就將本土市場的份額都搶了過來。
這就是電連技術的故事。
在過去五年的中國產業升級過程中,類似版本的故事一遍又一遍的循環上演,每突破一個領域,就誕生一家業績高速增長、毛利率奇高的公司。
電連技術正是這個浪潮下的一份子。
從2014-2016年,電連技術的營收增速分別為47.39%、31.49%、53.22%。
2016年,電連技術的微型射頻連接器、線纜連接器組件產能利用率甚至達到了97.18%、99.21%。
完全的飽和狀態!
講到這里,許多投資者已經忍不住了。
忽悠,接著忽悠。
既然形勢一片大好,為什么一上市就突然業績變臉呢?
嚇死寶寶了。
對于這個突如其來的震驚,我們先引用董秘的答復:
“2016年手機行業集中度提高導致訂單結構變化,結合公司的大客戶戰略引起的業務大幅增長。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情況一切正常。”
翻譯過來,就是去年我們抱了大客戶(華為、OPPO、VIVO)的大腿,所以增長迅速。
是啊,去年三大國產手機,華為增長了21.8%,OPPO增長了122%,VIVO增長了96.9%。
尤其是步步高兩家,簡直是狂飆突進!
而2017年一季度,華為增速25%,基本持平,OPPO增速81%,VIVO增速60%,已經放緩了不少。
畢竟奇跡不可能一直有。
另一方面,手機的銷售也有季節性因素。
電連技術去年的57%增速是“全年度”數字,今年這個10%-15%是“上半年”的數字。
按照手機行業的慣例,上半年是淡季,下半年是旺季,波動幅度會非常大。
舉個例子,2016年上半年華為手機銷量僅4377萬臺,而到了下半年,銷量爆發,全年銷量數字達到了1.39億臺。
下半年銷量竟然是上半年的兩倍多!
不管怎樣,手機銷售或有波峰波谷,但是站在整個長周期浪潮來看,作為國產機崛起的上游弄潮兒,電連技術的紅利期還遠未過去。
此次IPO,電連技術的募資除了擴大已有產能,還新增擴展了三個產品線:
A,FPC/BTB 窄間距連接器;
B,Type-C 高速連接器;
C,汽車用射頻連接器。
先說第一個,FPC/BTB 窄間距連接器。
目前的智能手機市場,競爭已經到了刺刀見紅的階段,要想在紅海里殺出重圍,就必須搶先應用最好的零部件技術。
更輕薄、續航更長、屏幕分辨率更高,是所有手機廠商都此志不渝的努力方向,于是占用空間小、傳輸能力強的FPC/BTB 窄間距連接器,就成了大熱的技術。但是,這種產品因為精密度高,過去只有跨國公司能生產。
又是一個突破技術封鎖的高毛利產品!
第二個,Type-C 高速連接器。
相比傳統的連接線,Type-C接口優勢很多,支持正反插、傳輸速度更快、占據空間更小。
除了手機,在智能電視、車載娛樂系統、移動硬盤、移動電源、外接鼠標/鍵盤上,都可以使用 Type-C 接口。
所以,這是一個規模極其巨大的技術升級型市場。
據IHS 預測,不考慮線纜等附件,到2019年將出貨約20億帶有 Type-C 接口的設備,年復合增速將高達231%。
到2019年,電腦的滲透率將達到80%,手機的滲透率將達到50%,汽車更新換代慢一點,滲透率也有20%.
這是未來幾年,連接器行業最大的風口,只要抓住這個機會,大概率將獲得一輪爆發式業績增長。
在這一塊,電連技術籌謀已久,目前擁有超過 50 項國內外專利,其中“高速數據傳輸接口(Type-C)技術研發”項目入選了“2015 年度深圳市技術開發項目”。
最后是市場規模最大、前景最廣闊的車用射頻連接器。
2014 年車用連接器市場規模已達到 117.30 億美元,是連接器的第一大應用領域。
未來幾年,隨著汽車智能化浪潮向前推進,車聯網概念落地,汽車用射頻連接器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目前,立訊精密市值626億元,市盈率52倍;電連技術市值128億元,市盈率35倍。
作為一只新股,這樣的價格可說是十分良心了吧。
來源:微信公眾號 君臨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