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科技的“排頭兵”,搶灘登陸正當時觀點

尋找更加普適,更加深度的替代者,成為人們不得不面臨的重要課題,數字科技便是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誕生的。
文/孟永輝
當產業互聯網時代來臨,我們看到的是一場以深度改造行業為代表的全新發展時代的來臨。
同消費互聯網時代不同的是,人們更加關注的是如何對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賦能與改造,而并不僅僅一味地收割流量。
作為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金融行業的改造和變革,特別是拋棄消費互聯網時代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成為一個不得不著重思考的重要課題。
在這種大背景下,金融科技順理成章地成為互聯網金融的接棒者,通過以大數據、AI為代表的新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一場深度改變金融行業的全新發展由此拉開序幕。
按照金融科技的邏輯,新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并不是像互聯網金融那樣將金融行業變成是一個互聯網物種,而是更好地回歸金融本身。
對于那些早已有了金融科技念頭的傳統金融機構來講,這其實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于是,我們看到以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開始投身到了金融科技的洪流之中,一場從改造內在的元素為代表的金融新進化開始上演。
毋庸置疑的是,這種以回歸金融、改造金融為主導的發展模式相對于互聯網金融來講的確是一種修正和完善。它讓金融重新成為了自己,并且開始發生深度且本質的改變。
然而,金融科技本身對于金融機構的極端依賴,最終讓金融科技本身變成了一個僅僅只有金融機構才可以參與其中的游戲,對于那些并不具備明顯的金融屬性,特別是沒有具備相關資質的玩家們來講,其實是一種另類的拒絕。
因此,我們在產業互聯網的大背景下來看待金融行業的進化并不僅僅只是將金融科技看成是唯一的發展方向,而是應該尋找一個更多的玩家,特別是掌握了技術與數據優勢的玩家同樣可以參與其中的全新路徑。
數字科技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相對于金融科技的專屬與獨特,數字科技則具有更加明顯且全面的普適性。
金融科技是開始,數字科技是未來
以新技術的應用為代表的對于金融行業的深度改造并不是錯誤的,它是金融發展過程當中必然會經歷的一個階段。
人們對于互聯網金融的芥蒂以及對于讓金融回歸金融的渴求,最終讓金融科技變成了僅僅以銀行、證券、保險為代表的金融機構的專屬,金融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不能套用產業互聯網的模式,而是要尋找具有金融特色的模式,于是,金融科技在某種情況下變成了金融機構深度科技化的開始。
通過將新技術應用到金融行業當中,原本組成金融行業的內在元素開始發生了深度而又全面的變革,大數據、AI等新的元素在金融行業當中出現的概率越來越多。
相對于互聯網金融式的渠道從線下到線上的遷移來講,金融科技的這種全新的發展模式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有了顯著的進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金融行業的運行效率。
然而,我們同樣需要看到的是,這種以立足金融行業本身的變革,最終讓金融科技變成了金融行業的專屬,對于那些并不具備傳統金融架構和元素的玩家們來講,則是一種另類的拒絕。
同樣是在金融科技的大背景下,我們同樣看到了以賦能和改造為代表的新方向的出現,對于那些并不擁有金融元素和架構的玩家們來講,他們可以扮演賦能者的角色,通過賦能傳統金融機構的方式來參與到金融科技當中。
雖然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讓那些并不具備金融資質的玩家參與進來,但是,金融機構本身數量上的短板,最終讓這些玩家們不得不面臨僧多粥少的窘境。
另外,金融行業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不能開放所有的環節讓賦能者參與,于是,以金融科技為出發點的賦能方式就變成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存在,表面上是在用新技術對金融行業進行深度改造,實質上卻并未真正解決金融行業內部最本質的痛點和難題。
尋找一種能夠讓更多玩家參與其中,能夠讓金融行業更加深度和全面變革的新方式,成為破解金融科技弊端的關鍵所在,數字科技便是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誕生的。
同金融科技的局限性相比,數字科技具有更多的普適性,它不僅可以讓金融玩家與科技玩家都參與其中,而且可以將金融與外部行業更加深度和全面地結合在一起,更好地實現了讓金融回歸實體的目標。
因為數字化時代的來臨是趨勢,即使是金融科技,同樣要進化到數字化的階段,從這個角度來看,用數字科技來詮釋金融行業的新未來再合適不過了。
另外,數字化浪潮的來臨并不僅僅只是在金融行業發生,在金融之外的其他行業同樣正在進行著一場全面而又深度的變革。
從這個層面上來講,數字科技提供了一種金融行業與外部行業可以橋接在一起的全新方式,它可以讓金融更好地回歸實體,更好地與實體進行深度而又全面的整合。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所謂的金融科技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而更加普適的數字科技則才是金融行業的新未來。
搶灘登陸正當時,數字科技的關鍵點在哪?
數字科技本身的普適性以及它所帶給我們的巨大的想象空間,不僅吸引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參與,同樣吸引了諸多金融科技玩家投身其中。
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將發展的重點從金融科技轉移到數字科技身上,一場搶灘登陸的戰役由此打響。當搶灘登陸正當時,我們或許應該更多地去思考數字科技的關鍵點。
聯接僅是開始,耦合才是關鍵。毋庸置疑的是,數字科技本身衍生于金融的特性決定了它必然也必須不斷聯接起金融與外部行業之間的關系,才能真正讓金融行業的功能和屬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對于數字科技的玩家們來講,其實就是要扮演聯接者的角色,讓金融行業與外部行業之間可以更好地聯通,讓金融行業更好地對外部行業進行深度賦能,讓外部行業更好地讓金融行業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從現階段的數字科技的發展情況來看,那些真正開始意識并且真正開始扮演聯接者角色的玩家才是真正抓住了數字科技發展的關鍵。
對于那些依然僅僅只是單純地做金融,單純地做賦能的玩家來講,在這個階段,他們已經走在了錯誤的道路上。
然而,對于那些已經扮演起聯接者角色的玩家們來講,聯接僅僅只是開始,在橋接起金融與外部行業之后,他們應該更多地去思考如何讓金融與外部行業實現深度融合,從而達成1+1>2的效果。
因此,耦合,才是未來數字科技玩家真正應該要做的,只有經過了這樣一個階段之后,金融與外部行業之間的壁壘與鴻溝才能消弭,金融才能真正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毛細血管”。
科技僅是開始,數字才是方向。數字科技,這個概念的核心在于“數字”,而不是“科技”。之所以會有數字科技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金融科技衍生而來的。
因此,數字科技的關鍵并不在于科技,而是在于數字。
科技的概念主要聚焦在賦能和改造上,數字的概念主要聚焦在新物種的產生上。
對于玩家們來講,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數字”上,而非“科技”上。
正如前面所講,“數字”的關注點在于新物種的產生,在這個過程中,“科技”扮演的僅僅只是手術刀的角色,它解決的是傳統行業的痛點和難題,而數字科技的玩家則要具備將業已改變的傳統行業進行再造,并且產生新物種的責任。
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那些僅僅只是把數字科技的重點放在了“科技”上,而不是“數字”上的玩家,依然是金融科技的底層邏輯的延續,等到流量紅利不再,賦能空間見頂,這些玩家依然會選擇逃離,甚至會被淘汰。
相反,那些把數字科技的重點放在“數字”上的玩家則可以與即將到來的數字經濟一起長期共存,并且持續發展。
當數字科技的玩家真正成為數字經濟的塑造者,而不再是修修補補的改造者的時候,他們才是真正決定數字科技未來的真正力量。
因此,當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玩家搶灘登陸數字科技的時候,我們或許要更多地從“數字”,而不是“科技”的角度來思考數字科技的關鍵點。
結語
當產業互聯網的風潮來臨,我們看到的是一場以金融科技為主打的全新發展的來臨。
不可否認的是,較之于互聯網金融的簡單收割,金融科技讓我們看到了讓金融回歸金融的方向。
于是,很多人開始將投身到金融科技的洪流之中。
然而,金融行業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所謂的金融科技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并且享受紅利的存在,最終,金融科技僅僅只是那些具備金融特質的玩家們的專屬領地。
尋找更加普適,更加深度的替代者,成為人們不得不面臨的重要課題,數字科技便是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誕生的。
相對于金融科技的局限性,數字科技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廣闊的新未來。
然而,僅僅只是加持數字科技的概念,但卻無法抓住數字科技的關鍵點同樣是無濟于事的。
認清數字科技的關鍵點,或許才能真正成為搶灘登陸的“排頭兵”。
—完—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特約評論員,行業研究專家。長期專注行業研究,累計發表財經科技文章超400萬字。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