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研究院舉辦“遠程辦公”研討會:找尋遠程辦公浪潮的應對之策觀點

?2022年4月6日,騰訊研究院旗下調研平臺T-ask發布《2022 T-ask遠程辦公大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結果。
2022年4月6日,騰訊研究院旗下調研平臺T-ask發布《2022 T-ask遠程辦公大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結果,并舉行了“遠程辦公大討論”線上研討會,與來自投資、媒體、產品技術、心理學等領域的跨界專家討論遠程辦公的現實發展情況、工具應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企業和個體的應對之策,以求摸索遠程辦公發展的未來道路。
T-ask調研報告從遠程辦公人群畫像、基本情況、應用工具、實際體驗、觀點態度及未來趨勢等幾方面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超過69%的被調研者表示自己有過遠程辦公經歷,其中大部分都是因為疫情發生以來的防控政策要求。與現場辦公對比,多數人覺得工作效率方面沒什么變化,但投入到工作上的時間更多了,工作壓力更小了。
“不用通勤”是最多人(70.6%)認同的遠程辦公的有利因素。同時,“遠程辦公環境更加自由,也更加舒適”以及“工作時間更靈活自由,能夠合理安排”也是許多人的選擇。
正是因為這些相對于現場辦公的優勢,從調研結果來看,超過7成人不排斥遠程辦公,并且有39.9%的被調研者認為遠程辦公是大勢所趨。但有不少人也認為,遠程辦公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工作與生活的界限模糊”“與同事溝通不便”以及“自我管理不夠好,容易浪費時間”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對公司管理制度和個人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這些發現,本次圓桌圍繞著趨勢、應用和自我管理這三個層面的問題展開了研討。
從在線到在場:遠程辦公是大勢所趨嗎?
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研究院總顧問楊健在開場致辭中借用沃爾特·本雅明的“靈韻”概念,談到由于目前遠程辦公的溝通相比現場辦公缺乏“臨場感”,這可能是未來遠程辦公追求方向之一。另外,楊健認為遠程辦公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先關注底層條件是否已經發展成熟,再去討論遠程辦公是不是工作制度的未來。
優客工場創始人、董事長毛大慶認為,遠程辦公向管理者提出了四大新能力要求,一是新的績效管理能力,二是充分放權靈活管理的能力,三是讓員工充分感覺到企業的歸屬感和文化的能力,四是用好AI管理工具的能力。在毛大慶看來,攜程的靈活辦公模式并不具有普遍的適用性,以當下的辦公技術發展程度看,絕大多數公司仍需要設置辦公室。
《經濟學人·商論》執行總編輯吳晨則提出在線辦公的一些挑戰,一是工作溝通效率下降,最大的挑戰是來自于“未知”。線下的碰撞、相互溝通,會產生未知的火花,而遠程辦公下則是每個人獨立作戰;二是管理者與員工對遠程辦公的態度差異;三是新人融入企業組織更為困難;四是如何尋找新的協作與管理方式。
楊健也談到,目前遠程辦公的配套措施包括辦公空間設計、辦公工具等依然非常欠缺,而未來辦公空間設計、工作制度、生產流程與結構,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革,也必然會帶來全新的機遇。
遠程辦公技術創新:真正的出發點是“人”
不斷涌現的技術和產品創新同樣也在支持、引導遠程辦公的走向。騰訊企業微信副總裁、生態合作負責人李致峰表示,企業微信的思考原點,是企業的真實需求是什么。我們發現,企業遠程辦公的需求,有些是需要內部遠程協作,有些是需要對外連接顧客。企業微信首先能很好解決企業內部人員的協作,4.0版本融合了騰訊文檔、騰訊會議,三大效率工具一體化,能讓遠程辦公更順暢。另外,用企業微信加了顧客微信,隔離也不失聯,經營可以繼續。如果需要和上下游企業遠程協作,企業微信的「上下游」能力,也能讓跨企業協作像同事一樣方便。我們相信,不論是遠程辦公,還是日常的數字化建設,都要關注發揮“連接”的價值。
關于個人效率管理和團隊協作之間的銜接與互補,個人知識管理工具flomo創始人少楠談到 —— “知識工作者會越來越多,大多數人一輩子都不會寫文章,但是一定會記筆記”,flomo正是定位于“個人的知識庫”,僅僅聚焦個人,做個人的知識數據庫。Notion中文社區負責人林米還提出,從信息安全角度,個人工具與企業協同軟件要做到數據區隔。少楠認為遠程辦公的工具軟件將來可能分為兩條道路,一條沿著企業微信等為代表的企業級協同辦公平臺的道路演進,另一條創新之路則會更關注個人的知識和效率管理的需求。
領英中國人力資源負責人張競義則分享了遠程與線下“混合辦公”模式的實踐與洞察,領英中國開始混合辦公實踐兩年后,“員工敬業度提高了六個百分點,離職率降低了四個百分點”,而不可量化的收益將會更多。面對可能到來的遠程辦公轉型,張競義更主張“以人為本”、順勢而為,“混合辦公”模式的推進應充分尊重個人意愿,從企業文化、管理層認知、靈活的可執行性等各方面共同完成系統性的轉變。
為何“在家辦公”令人身心疲憊?心理健康與個人成長更需關注
林米提出,目前很多遠程辦公工具會帶來在場感缺失,進一步引發工作者的心理問題以及情緒問題。簡單心理副總裁、心理咨詢師陳曦從心理學視角出發,闡釋了個體從最初接觸到接受遠程辦公的三個階段:產生新奇與期待的興奮期、逐漸出現焦躁和煩悶的黏膩期、改變與改善的重建期,遠程辦公和居家辦公往往會引起工作與生活空間與時間的邊界消失。而在疫情的背景下,長期居家辦公、上網課所帶來的心理問題、社會問題、家庭關系,特別是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更值得關注。
而對心理學者、《精進》系列作者采銅則從自我管理、團隊溝通、個體差異三個方面闡述了遠程辦公的心理學意義。遠程辦公對工作者的自驅、自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踐中,工作者提升自主感、勝任感、連接感,通常能夠獲得更強的內在動力,而管理者也應當盡可能地創造連接的機會,多使用線下會面、視頻會議等方式,加強情感溝通。同時,管理者也應多關注成果而非在線時長,優化考核方式,以及對新成員的吸納和培養。
國外公司如Google、Meta、領英的實踐,已經證明遠程辦公不只是疫情時期的權宜之計,它很可能會與現場辦公模式并存,成為主要的工作模式之一。如騰訊研究院總顧問楊健所說,遠程辦公不僅僅是換了一個工作地點那么簡單,而是意味著工作范式的全方位變革,需要及時轉變觀念,積極推進應用層面、工作制度層面的探索。未來,騰訊研究院也將繼續深入學界、業界實踐,進行深刻調研,凝聚多方智慧,以迎接終將到來的“遠程浪潮”。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