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再獲螞蟻金服投資 兩大原因讓阿里力挺到底互聯網+

今日,據36氪等媒體報道,ofo即將完成新一輪融資。該輪融資由螞蟻金服領投,滴滴跟投,融資金額達數億美金。
今日,據36氪等媒體報道,ofo即將完成新一輪融資。該輪融資由螞蟻金服領投,滴滴跟投,融資金額達數億美金。
筆者就此事詢問了多名業內人士。一名業內人士表示,螞蟻金服繼續注資ofo這一舉動“并不讓人意外”。該業內人士稱:“放棄ofo就等于放棄了共享單車這一巨大的線下流量入口,不符合阿里的戰略,所以阿里一定會力挺ofo到底。”
數度馳援ofo,阿里的護犢之心明顯
2017年4月22日,ofo宣布獲得螞蟻金服戰略投資,融資金額數億元,雙方宣布將在支付、信用、國際化等領域展開全面深化戰略合作。這是阿里系資本第一次投資ofo。
今年3月4日,媒體爆出ofo通過動產抵押的方式,其資產共享單車作為抵押物,換取了阿里17.7億元人民幣融資。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外界盛傳ofo資金吃緊,創始團隊遭遇大股東滴滴“逼宮”爭奪主控權。關鍵時刻阿里的馳援,幫助ofo擺脫資金困境,并得以保持獨立。
短短幾天后,3月13日ofo宣布完成E2-1輪融資8.66億美元,由阿里巴巴領投,螞蟻金服參與跟投。
前后三次注資ofo,或許還不足說明阿里的護犢之心。不過,近期媒體的另一則報道,則令人充分感受到阿里在ofo一事上的強硬態度。據報道,由于ofo已近半年未拿到新融資,不堪承受各方壓力,近日滴滴已著手收購ofo,不過卻在最后關頭阿里出面緊急叫停,最終滴滴依然沒有拿下ofo。
回顧完阿里對ofo的“護犢史”,再來看最新傳出的螞蟻金服領投ofo新一輪數億美金融資的消息,的確是“不令人意外”。看來,阿里應該是鐵了心要在守護ofo的道路上一走到底了。
阿里為何力挺ofo?有兩個重要原因
阿里為何對ofo始終力挺?業內人士認為,原因首先在于阿里自身的戰略發展需要。
近年來,拓展線下流量已經成為阿里集團至關重要的一大戰略。除了砸下重金扶持ofo和哈羅兩大共享單車平臺以外,阿里圍繞“新零售”以及圍繞新零售生態建設所做的一系列布局——包括整合餓了么和口碑、發展盒馬鮮生、與實體零售業廣泛結盟等一系列戰略動作,核心意圖都是要占領線下流量入口,爭奪來自線下的用戶流量和大數據,如此才能維持阿里的高增長。
對于阿里來說,扶植ofo,等于分到了共享單車領域最大的一塊流量蛋糕。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6月,ofo累計活躍用戶數達到2.5億,巔峰時期日訂單量達到3200萬筆;從去年3月到今年3月,ofo在支付寶平臺累計為25座城市的近3000萬用戶提供10億次免押騎行,占芝麻信用各行業免押金用戶總數的70%以上。如此龐大的用戶流量、大數據以及移動支付頻次,是任何其他線下入口都難以企及的。因此,對于大力拓展線下流量的阿里來說,ofo是一座巨大的流量和數據金礦,對于阿里的整個線下流量戰略意義重大。
第二個原因,從競爭的角度而言,阿里絕不能容忍ofo失勢或落入滴滴的口袋,重現滴滴收購快的后的窘境。出于這樣的考慮,阿里必然親身力挺ofo。
眾所周知,滴滴的背后站著騰訊。目前,騰訊陣營內的共享單車平臺已經有前不久被美團收購的摩拜、被滴滴接盤的小藍,以及滴滴自營的青桔單車。反觀阿里,就只有ofo以及哈羅單車,且后者由于入場太晚,在政策管控之下已注定拿不到一二線市場的入場券。因此,ofo無疑是阿里在共享單車棋盤上最重要的一顆棋子。一旦ofo落入滴滴口袋,則意味著騰訊將成為共享單車領域的唯一主宰,因此對阿里而言,ofo既不能倒下,也不能倒入滴滴的陣營。
由此看來,ofo這個親兒子,阿里會力挺到底。
共享單車王者未定
共享單車彩虹大戰轟轟烈烈地持續了3年,如今,整個行業似乎都陷入了瓶頸期。目前,除了共同面臨的政策嚴控、單車損耗等問題以外,行業中僅剩的幾個玩家可謂各有各難處。
滴滴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已然陷入空前困境,旗下青桔單車、小藍單車可謂前途未卜。即使青桔和小藍得以幸存,從市場份額和政策環境情況來看,幾乎不可能追趕ofo和摩拜。
正在籌備上市的美團,以155.63億人民幣的總價收購摩拜后,近期披露的招股書暴露其因收購摩拜和開展新業務虧掉20億,后續或精簡摩拜運營人員。招股書同時顯示,摩拜單月虧損超4億。雖然有騰訊兜底,摩拜顯然還能再戰,但發展的步調或許不得不放緩。
哈羅單車徘徊于三四線市場,注定與共享單車王座無緣。阿里方面,強者剩下的就只有ofo了。如今的情形,阿里需要同ofo一起走下去,才能在流量、支付場景和出行領域中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ofo方面也必須繼續領跑市場,繼續為阿里創造更多價值才行。
筆者認為,共享單車的未來,焦點就在于ofo和摩拜的王者之戰。當然,這也是阿里和騰訊的戰爭。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