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騰訊和百度之后,誰會是潘亂的下一個目標?互聯網+
繼騰訊和百度之后,誰會是潘亂的下一個目標?
潘亂的兩篇長文《騰訊沒有夢想》和《百度沒有文化》均在網上引發了軒然大波,或許潘亂有意把《XX沒有XX》寫成一個系列,用以概括、描繪整個IT產業的格局、趨勢,騰訊和百度只是“開胃菜”,更多的長文還在后頭。而且,腦洞大開的網友們早就給潘亂擬好了題目:阿里沒有社交,美團沒有邊界,華為沒有生活,小米沒有現貨,樂視沒有老板.....
坦白說,潘亂的兩篇文章都堪稱經典之作,不僅篇幅到位,而且干貨滿滿,和普通的東拼西湊的文章截然不同,雖然選材廣泛,不拘一格,但條理還是很清晰的,只是對大多數人而言,看完整個文章會比較累,而且看一遍兩遍無法全面掌握要領。
在如今自媒體紛紛尋求“逼格”的今天,這樣的文章是非常難得的,因此更容易被傳播開來,況且懟的都是巨頭,既然潘亂都不怕事兒,一眾吃瓜群眾又有什么理由不看熱鬧呢?
不過,從客觀上講,兩篇文章的標題、定調無疑是偏負面的,既然偏負面,對企業必然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尤其文章中羅列的部分內幕讓人“不寒而栗”,讓業界“人人自危”,所以接下來的問題非常關鍵------誰會是潘亂的下一個目標呢?
一,主流的IT企業都存在風險,但阿里風險最高
從選取對象的角度分析,主流的IT企業都存在被潘亂PK的潛在風險,包括但不限于上面提到的一眾企業,但筆者覺得,眼下阿里的風險可能是最高的。原因在于BAT中的B和T都被PK了,余下的也就只有A了。
但另一方面,相比騰訊和百度,我似乎又覺得即便相關內容被策劃出來,阿里所受的影響會更小,因為整體上看,阿里的發展勢頭是四平八穩,比騰訊略微保守,比百度激進很多,屬于居中范疇。從市值、地位、多元化的角度上看,阿里和騰訊旗鼓相當,狂超百度好幾個段位。
更何況在商業道德層面,阿里可以被譴責和批判的點比較少,這意味著阿里的企業形象是相當不錯的,這也一貫與馬云的個人形象相符。說到這里,我甚至有點擔心,假設潘亂對阿里全面批判,會不會反過來被很多人噴?要知道前兩篇懟騰訊和百度的文章,潘亂可是收獲了不少的支持者。
至于其他的一些獨角獸,我想確實有很多槽點,這些槽點他們自己也知道,業界甚至更清楚,但沒有人能改變,或許這些槽點也不影響他們的發展,甚至不會影響他們融資、IPO。那么類似的文章發出來,其效果必然是“無關痛癢”,因為大部分獨角獸就是“短平快”,為了賺快錢,快速融資套現,不在乎長遠發展,所以你基于更高的格局來分析獨角獸的問題,這一點恐怕沒有多少人關心。而且,這甚至會給部分獨角獸打免費廣告,不僅因為“自黑”也是一種營銷模式,更重要的是,這在無形中抬高了他們的檔次------你看,潘亂竟然把我們和其他巨頭相提并論。
二,換個角度理解潘亂的文章,欣賞比批評或許更重要
其實在潘亂的文章中,大家也能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創業者,應該可以避免犯某些錯誤,但對于騰訊和百度這兩個當事企業來說,幫助或許有限。
首先,文章大多是對于兩巨頭以前的發展大事做羅列和點評,并因此得出結論,從邏輯上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這有可能會使我們忽略一些客觀事實。例如,每個互聯網巨頭都不可能通吃所有的領域,因此,投資并購無可厚非,而且,相比模仿、抄襲的方式涉足相關領域,我更贊同互聯網巨頭對創業者進行投資。所以,這年頭不只是BAT,其他很多巨頭也在和風險投資搶飯碗,這已經成為一種行業趨勢。
其次,我們也應該更客觀的看到騰訊和百度的改變,一味的批評或許有失公允。比如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進步,騰訊對移動互聯網生態的完善等等。當然,任何一家企業沒有缺點是不可能的,但是單從標題上看,“XX沒有XX”這種模式很容易形成一邊倒的效應,而且,我覺得“沒有夢想”還比較溫柔一些,“沒有文化”這是個什么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說某人沒文化,很容易將其定義為地痞流氓一類,所以。。。
第三,相比指出企業的問題,我認為提供解決方案更重要,要實現這一點,必須對企業發展有全面的認知,同時更要權衡各種利弊、平衡各種關系,才有指點江山的本錢。說直白一點,我們可以批評馬化騰和李彥宏的某些做法,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們能力比他們強,水平比他們高。(文/王易見 QQ:543415188,微信:543415188 ,約稿、公關、營銷傳播、代寫自媒體稿件,價格公道,合作共贏!)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