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都能結盟,音樂版權割據戰會結束么?觀點
不在音樂的圈子里,可能感覺這一切都在不經意間就發生了。
隨著國內版權意識的逐漸增強,視頻、音樂市場也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隨著酷我、酷狗逐漸推行付費模式,免費下載海量音樂的時代早就已經過去了。在阿里、騰訊百度以及網易云音樂等各大平臺競爭之下,國內音樂版權市場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不在音樂的圈子里,可能感覺這一切都在不經意間就發生了。聽周杰倫、陳奕迅的完整歌單要去QQ音樂,聽張國榮、五月天的歌單要去蝦米音樂,而現在最火的音樂APP卻是網易云音樂。然后你會發現,你的手機、電腦上同時安裝的音樂類APP就有好幾個。
目前以騰訊、阿里、百度三個平臺所占有的音樂版權最多,而網易云音樂APP憑借出色的用戶體驗僅在兩年的時間里用戶量突破一億,2017年年初網易云音樂用戶量突破3億,成功躋身音樂市場第一梯隊。
但隨著版權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重量級音樂版權全部落在騰訊、百度、阿里等各大的平臺手中,尤其是在阿里和騰訊牽手之后,反倒網易云音樂版權匱乏的問題越發嚴重,諸多音樂被下架,用戶被迫換平臺,這既是網易云音樂的危機,也是音樂市場版權競爭給用戶造成的困擾。
可以看到,在QQ音樂和酷狗、酷我合并之后,騰訊所擁有的音樂版權已經超過了其他各個平臺的總和,當然阿里、百度也分別掌握著滾石、華研、海蝶等知名音樂公司的版權。阿里、騰訊在音樂版權上實現共享,也讓網易云音樂地位更加尷尬,畢竟APP做的再好,沒有內容什么都是枉然。
近期,國家版權局約談了各大音樂平臺以及國內外的知名音樂公司,要求網絡音樂作品公開授權,不搞獨家。音樂作品不同于一般知識產權,本身具有比較大的公共性,而獨家授權則有損聽眾對音樂的平等使用,拼的是財力而非用戶體驗和服務,這對于音樂市場競爭并不健康。
但要真正讓各個平臺資源實現共享,也并不容易。目前來看,音樂版權的競爭越來越像視頻平臺的版權競爭,為了打造差異化內容,高價買下獨播IP劇甚至自制影視劇。騰訊、樂視以及優酷都已經從這種商業模式中獲得了比較大的收益,各平臺付費規模也迅速增長。
視頻版權實現共享有可能么?幾乎不可能。至少在各平臺的自制劇內,是沒有理由分享給其他平臺的,這樣反而會嚴重挫傷各內容提供方打造差異化內容。而目前國內音樂平臺其實也在努力打造自制平臺內容。
騰訊先是拿下《中國新歌聲》獨播版權,今年重金打造的綜藝選秀《明日之子》,其中節目中產生包括毛不易在內的熱門節目現場內容,也只是在QQ音樂平臺推送。而這些內容,幾乎可以是騰訊平臺全方位參與制作,發掘了不少優秀藝人以及原創音樂作品。
差異化競爭是目前各種版權領域最有效的手段,因此也是各大音樂平臺不惜重金買下獨播版權。知名音樂公司的音樂版權固然可以公開授權,但各平臺自制內容獨家享用既是合理也能有效推進各個平臺發現、制作更優質的內容。
雖然有國家版權局的干預,但國內音樂市場的版權之爭并沒有那么容易平息,除了各平臺之間的利益相關和各大音樂公司的內容權益,還涉及到一些非知名公司優質原創內容的發掘制作,當然也必須考慮到聽眾平等的用戶體驗,完全的版權公開或許并不能讓音樂市場更加健全發展。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